【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将持续占据更大的份额,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主流。锂离子电池向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和废旧回收方向发展,其最受关注的方向性指标之一是高能量密度。然而,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制约着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
[0003]随着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逐渐完善,传统的空气冷却虽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其散热效率低,易受环境影响,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电池热管理系统发展的要求。相变材料冷却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其具有散热效率高,温降性好的优点,但是成本较高,并且重量体积较大,但是在极端情况下材料完全融化后可能存在失效的问题。液体冷却因其散热效率高,温度均匀性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将电池液冷热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增强电池箱的散热效果以提升储能密度成为当今储能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全新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
技术实现思路
r/>[0004]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壳体(1)、电池模组(2)、导流器、换热盘管(4)、隔流支架(7)、加热棒(5)和风扇(6),所述的电池箱壳体(1)由设置在其内部的隔板(8)分隔成互不联通的内腔体一(101)和内腔体二(102),所述的换热盘管(4)、加热棒(5)和风扇(6)均设置在内腔体二(102)内,所述的电池模组(2)、导流器(3)和隔流支架(7)均设置在内腔体一(101)内,在内腔体一(101)内充满浸没液,所述电池模组(2)和导流器浸泡在浸没液中;所述隔流支架(7)与电池箱壳体(1)连接,所述隔流支架(7)用于支撑电池模组(2)同时分割流道,所述导流器设置在内腔体一(101)底部,所述导流器设置两个,分别为导流器一(3)和导流器二(9),两个导流器对称布置,且与隔流支架(7)的分割流道相配合,在导流器一(3)的一端开设浸没液进液管一(301),在导流器二(9)的一端开设有浸没液进液管二(901);在隔板(8)的上部开设有连通孔,换热盘管(4)底端的开口与导流器二(9)的浸没液进液管二(901)连通,换热盘管(4)顶端的开口分别与浸没液出液管一(401)和浸没液出液管二(402)连通,且浸没液出液管二(402)穿出内腔体二(102)的侧壁与冷凝机组的蒸发端连接,浸没液出液管一(401)穿过隔板(8)上的连通孔与内腔体一(101)连通,导流器一(3)的浸没液进液管一(301)穿出内腔体一(101)的侧壁与冷凝机组的蒸发端连接;在浸没液进液管一(301)、浸没液进液管二(901)、浸没液出液管一(401)和浸没液出液管二(402)上均设有控制阀门;所述加热棒(5)为换热盘管(4)内的浸没液加热,所述风扇(6)为换热盘管(4)内的浸没液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当开启外循环时,内腔体一(101)中的上部的高温的浸没液经浸没液出液管一(401)的出口进入到换热盘管(4)内,此时,浸没液进液管二(901)的入口关闭,浸没液从浸没液出液管二(402)的出口流出,进入冷凝机组的蒸发端冷却后,再由浸没液进液管一(301)的入口进入导流器一(3),从而流入内腔体一(101)中,此时完成浸没液冷却的外循环;当开启冷却内循环时,内腔体一(101)中的浸没液从浸没液出液管一(401)的出口流入换热盘管(4)中,再由风扇(6)对换热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江,徐静,刘泽宽,卢鑫,程昆林,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