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蒸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80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蒸箱,包括烹饪内胆和外置于该烹饪内胆的蒸汽发生器,且该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与烹饪内胆上的蒸汽入口相流体连通,所述烹饪内胆上设置有加热膜,而上述蒸汽发生器为输出蒸汽量可随烹饪需要调节的变频蒸汽发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加热膜能对烹饪内胆进行加热,使得烹饪内胆中的蒸汽持续保持较高的温度,避免蒸汽在烹饪内胆中发生冷凝,保证蒸汽的烹饪性能,提升电蒸箱的水箱的续航能力,此外,蒸汽发生器为输出蒸汽量可随烹饪需要调节的变频蒸汽发生器,这样能根据烹饪需要对蒸汽发生器的功率进行调控,实现蒸汽供应量的动态平衡,保持烹饪内胆内蒸汽量稳定,进而实现蒸汽的零外排。汽的零外排。汽的零外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蒸箱


[0001]本技术涉及蒸制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蒸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蒸箱通常配置有外置蒸汽发生装置(例如:蒸汽发生器等)或者内胆蒸汽发生器(例如:加热盘等),其中采用外置蒸汽发生器的电蒸箱通过持续通入新蒸汽并排出废蒸汽的方式保持蒸箱内蒸汽的浓度与温度。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0497254.4(公开号为CN11156825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蒸汽组件、蒸烤箱及控制方法》、申请号为CN202010384375.8(公开号为CN11143682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蒸箱》等专利公开的结构。
[0003]采用上述方式的现有电蒸箱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废蒸汽从蒸箱直接排入室内,会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影响用户体验;(2)外排的蒸汽带走了大量的剩余热量,造成了水和能源的浪费;(3)由于需要不断地向蒸箱烹饪内腔中通入大量蒸汽,对蒸箱水箱的续航能力造成影响,而且蒸汽发生器需持续保持高负荷工作状态,耗电量大,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缩短。
[0004]此外,现有的电蒸箱功能单一,一般仅具有蒸制功能而不具备保鲜功能,这样蒸制完成后的食物需要取出并放入具有保鲜功能的家用电器中才能实现对食物的保鲜贮藏。这样使得电蒸箱烹饪内胆的空间在烹饪时间外,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空间浪费,并且,用户在对蒸制后的食物进行保鲜时操作较麻烦,并且也无法满足用户对现代厨房设备一机多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蒸汽烹饪效率高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延长水箱续航时间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蒸汽零排放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使用寿命长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保鲜功能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
[0010]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六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蒸制烹饪内胆结构的电蒸箱。
[0011]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包括烹饪内胆和外置于该烹饪内胆的蒸汽发生器,且该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与烹
饪内胆上的蒸汽入口相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内胆上设置有加热膜,而上述蒸汽发生器为输出蒸汽量可随烹饪需要调节的变频蒸汽发生器。
[0012]进一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设置输出蒸汽量比烹饪内胆实际所需的蒸汽量高10%,从而保证电蒸箱的烹饪性能。
[0013]进一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功率调节范围为600W~1800W,实现蒸汽发生器的多级变频控制的需要,满足蒸汽发生器对不同蒸汽输出量的调控需求,进而实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输出与烹饪所需蒸汽量的匹配。
[0014]进一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输出蒸汽量与烹饪内胆中待烹饪食物的类型、初始温度以及重量相关。
[0015]进一步,所述加热膜分别贴设在烹饪内胆的顶板的上表面上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表面上。加热膜设置在烹饪内胆之外能避免烹饪内胆中的高湿环境对其性能造成影响,同时加热膜直接贴设在烹饪内胆的胆壁上,这样加热膜能直接加热烹饪内胆的胆壁,从而将热量直接传递至烹饪内胆的内部,能有效提高加热膜的加热效率。
[0016]进一步,各所述加热膜的厚度均为1.0~1.5mm,且各加热膜均包括两侧的基材层和夹设在两侧基材层之间的电热丝。加热膜的上述厚度设计使得加热膜的贴设不会对烹饪内胆的整体外观造成影响。
[0017]进一步,各所述加热膜的基材层均为硅橡胶,而电热丝均为镍铬合金电热丝。其中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绝缘性,这样各基材层通过导热性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向外传递的基材上能对电热丝进行保护。
[0018]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抽取烹饪内胆的气体的真空泵。通过真空泵能对烹饪内胆抽真空,一方面,在电蒸箱工作前对烹饪内胆内部抽真空,以使蒸汽可充满烹饪内胆,从而提高蒸制烹饪的效率;另一方面,在电蒸箱结束工作后,对烹饪内胆抽真空,可使烹饪内胆实现真空保鲜的功能,进而使得本技术中的电蒸箱在不工作时能发挥储物功能,实现一机多用。
[0019]进一步,所述烹饪内胆上还开设有抽气口,上述真空泵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与上述抽气口连通,而该抽气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抽气管通断的第一电磁阀,上述烹饪内胆的蒸汽入口通过进汽管与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相连通,其而该进汽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进汽管通断的第二电磁阀。这样通个第一电磁阀能实现对烹饪内胆抽真空功能的启闭,而通过第二电磁阀能对烹饪内胆的进汽进行控制。
[0020]进一步,所述烹饪内胆上还设置有泄压口,该泄压口上连接有泄压管,该泄压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泄压管通断的泄压阀。这样当烹饪内胆的内压过高时,泄压阀开启,烹饪内胆可通过泄压口泄气,从而保证电蒸箱的使用安全性。
[0021]为进一步解决第六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蒸制烹饪内胆的电蒸箱。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烹饪内胆上设置加热膜,这样通过加热膜能对烹饪内胆进行加热,使得烹饪内胆中的蒸汽持续保持较高的温度,避免蒸汽在烹饪内胆中发生冷凝,保证蒸汽的烹饪性能,提升电蒸箱的水箱的续航能力,此外,蒸汽发生器为输出蒸汽量可随烹饪需要调节的变频蒸汽发生器,这样能根据烹饪需要对蒸汽发生器的功率进行调控,实现蒸汽供应量的动态平衡,保持烹饪内胆内蒸汽量稳定,
进而实现蒸汽的零外排。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蒸制烹饪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膜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蒸制烹饪内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如图1~4所示,一种电蒸箱,包括蒸制烹饪内胆结构,该蒸制烹饪内胆结构括烹饪内胆1和外置于该烹饪内胆1的蒸汽发生器2,且该蒸汽发生器2的蒸汽出口21与烹饪内胆1上的蒸汽入口11相流体连通(该相流体连通可有多种实现方式:当蒸汽出口21 与蒸汽入口11相邻设置时,两者可直接连通,未示出;当蒸汽出口21与蒸汽入口11 相邻设置时,两者可通过管路连通,如图4所示)。所述烹饪内胆1上设置有加热膜3,而上述蒸汽发生器2为输出蒸汽量可随烹饪需要调控的变频蒸汽发生器2。这样通过加热膜3能对烹饪内胆1进行加热,使得烹饪内胆1中的蒸汽持续保持较高的温度,避免蒸汽在烹饪内胆1中发生冷凝,保证蒸汽的烹饪性能,提升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包括烹饪内胆(1)和外置于该烹饪内胆(1)的蒸汽发生器(2),且该蒸汽发生器(2)的蒸汽出口(21)与烹饪内胆(1)上的蒸汽入口(11)相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内胆(1)上设置加热膜(3),而上述蒸汽发生器(2)为输出蒸汽量可随烹饪需要调控的变频蒸汽发生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输出蒸汽量比烹饪实际所需的蒸汽量高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功率调控范围为600W~1800W。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输出蒸汽量与烹饪内胆(1)中待烹饪食物的类型、初始温度以及重量相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3)分别贴设在烹饪内胆(1)的顶板的上表面上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表面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热膜(3)的厚度均为1.0~1.5mm,且各加热膜(3)均包括两侧的基材层(31)和夹设在两侧基材层(31)之间的电热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帅付远华方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