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869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37
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将均匀厚度的带板状的坯料顺序输送到各冲压位置,并在各冲压位置对坯料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并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单体的方法。作为在各冲压位置进行的冲压加工,包括:预冲裁工序,进行冲裁,以留下与周围的坯料连接的连接部,使连接部以外的切离部从周围的坯料切离,并且使切离部相对于周围的坯料在板厚方向上不重叠;压溃工序,在预冲裁工序之后,压缩切离部的与薄壁部相当的区域并压溃;以及冲裁工序,在压溃工序之后,将切离部冲裁为与单体对应的外形。为与单体对应的外形。为与单体对应的外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0001]本说明书公开了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这种单体的制造方法,提出了一种由厚度相同的带状坯料通过冲裁加工来制造由具有与无级变速器的带轮抵接的左右侧边且具有向下变细的锥形部(或者向下方延伸的平行薄壁部)的主体部、从主体部向上方延伸的颈部、以及从颈部向上方延伸的三角形状的头部构成的单体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单体的制造方法中,对于带状坯料以头部彼此相向的形态冲裁相邻的一对单体。作为该制造方法的工序,包括:冲裁工序,将在主体部的左右侧边的轮廓添加余量而绘制的线和在主体部的下边的轮廓添加余量而绘制的线作为冲裁线而冲裁坯料;狭缝形成工序,在相向的一对头部之间冲裁形成大致长方形状的狭缝;塑性加工工序(压溃工序),对坯料实施塑性加工以减小板厚并在坯料形成一对锥形部;以及第二冲裁工序,从带状坯料冲裁成单体作为产品。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0/125876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但是,在上述的单体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在使坯料的板厚变小并在主体部(胴部)形成锥形部时确保材料的流动去处,需要事先通过冲裁工序、狭缝形成工序在胴部的周围形成大的狭缝,因此存在发生狭缝大小的坯料的浪费,并且产品的成品率变差的问题。
[0008]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在通过冲裁加工从均匀厚度的带板状的坯料成形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单体时,高精度地成形薄壁部,并且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而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1]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均匀厚度的带板状的坯料顺序输送到各冲压位置,并在所述各冲压位置对所述坯料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卷绕在无级变速器的一对带轮之间的传动带并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单体,其中,
[0012]作为在所述各冲压位置进行的冲压加工,包括:
[0013]预冲裁工序,进行冲裁,使得留下与周围的坯料连接的连接部,使所述连接部以外的切离部从所述周围的坯料切离,并且使所述切离部相对于所述周围的坯料在板厚方向上不重叠;
[0014]压溃工序,在所述预冲裁工序之后,压缩所述切离部的与所述薄壁部相当的区域
并进行压溃;以及
[0015]冲裁工序,在所述压溃工序之后,将所述切离部冲裁为与所述单体对应的外形。
[0016]在该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将均匀厚度的带板状的坯料顺序输送到各冲压位置,并在各冲压位置对坯料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并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单体。作为在各冲压位置进行的冲压加工,包括:预冲裁工序,进行冲裁,使得留下与周围的坯料连接的连接部,使连接部以外的切离部从周围的坯料切离,并且使切离部相对于周围的坯料在板厚方向上不重叠;压溃工序,在预冲裁工序之后,压缩切离部的与薄壁部相当的区域并压溃;以及冲裁工序,在压溃工序之后,将切离部冲裁为与单体对应的外形。如上所述,在将切离部冲裁为相对于周围的坯料在板厚方向上不重叠之后,再压缩压溃切离部,因此能够使被压缩的材料在面方向上顺利地流动。由此,在成形单体时,能够使薄壁部高精度地形成。另外,由此,可以不必为了确保压溃工序中的材料的流动去处而事先在坯料的周围形成狭缝,或者可以将必要的狭缝变小,因此能够从坯料高效地取出单体,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其结果,在通过冲裁加工从均匀厚度的带板状的坯料成形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单体时,能够高精度地成形薄壁部,并且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此外,当在预冲裁工序之前具备使用于在后续工序中定位坯料的引导孔形成于坯料的引导孔形成工序的情况下,由于切离部与周围的坯料在板厚方向上错开,因此能够抑制因在压溃工序中压缩的材料朝向引导孔流动而引起的对引导孔的不利影响。
[0017]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装置,通过将均匀厚度的带板状的坯料顺序输送到各冲压位置,并在所述各冲压位置对所述坯料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并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单体的单体,包括:
[0018]预冲裁用模具,设置于第一冲压位置,进行预冲裁加工,该预冲裁加工中,进行冲裁,使得留下与周围的坯料连接的连接部,使所述连接部以外的切离部从周围的坯料切离,并且使所述切离部相对于所述周围的坯料在板厚方向上不重叠;
[0019]压溃用模具,设置于比所述第一冲压位置在顺序输送方向上更靠下游的第二冲压位置,进行压溃加工,在所述压溃加工中,压缩所述切离部的与所述薄壁部相当的区域并压溃;以及
[0020]冲裁用模具,设置于比所述第二冲压位置在顺序输送方向上更靠下游的第三冲压位置,进行冲裁加工,在所述冲裁加工中,将所述切离部冲裁为与所述单体对应的外形。
[0021]在该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装置中,包括进行用于实现上述的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冲压加工的模具(预冲裁用模具、压溃用模具、以及冲裁用模具),因此具有与本公开的单体的制造方法起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即在通过冲裁加工从均匀厚度的带板状的坯料成形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单体时,能够发挥在高精度地成形薄壁部的同时提高产品的成品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具有传动带的无级变速器的概略结构图。
[0023]图2是传动带的概略结构图。
[0024]图3是单体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25]图4是示出单体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0026]图5是预冲裁用模具的概略结构图。
[0027]图6是预冲裁用模具的概略结构图。
[0028]图7是预冲裁后的带板坯料的外观立体图。
[0029]图8是预冲裁后的带板坯料的剖视图。
[0030]图9是预冲裁后的带板坯料的侧视图。
[0031]图10是预冲裁后的带板坯料的背面图。
[0032]图11是预冲裁后的带板坯料的主视图。
[0033]图12是阶差压溃成形用模具的概略结构图。
[0034]图13是阶差压溃成形后的带板坯料的外观立体图。
[0035]图14是阶差压溃成形后的带板坯料的侧视图。
[0036]图15是示出材料因阶差压溃成形而流动的情形的说明图。
[0037]图16是板厚压溃成形用模具的概略结构图。
[0038]图17是板厚压溃成形后的带板坯料的外观立体图。
[0039]图18是板厚压溃成形后的带板坯料的侧视图。
[0040]图19是模压成形用模具的概略结构图。
[0041]图20是模压成形后的带板坯料的外观立体图。
[0042]图21是模压成形后的带板坯料的侧视图。
[0043]图22是半冲裁用模具的概略结构图。
[0044]图23是半冲裁后的带板坯料的外观立体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单体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均匀厚度的带板状的坯料顺序输送到各冲压位置,并在所述各冲压位置对所述坯料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卷绕在无级变速器的一对带轮之间的传动带并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的单体,其中,作为在所述各冲压位置进行的冲压加工,包括:预冲裁工序,进行冲裁,使得留下与周围的坯料连接的连接部,使所述连接部以外的切离部从所述周围的坯料切离,并且使所述切离部相对于所述周围的坯料在板厚方向上不重叠;压溃工序,在所述预冲裁工序之后,对所述切离部的与所述薄壁部相当的区域进行压缩压溃;以及冲裁工序,在所述压溃工序之后,将所述切离部冲裁为与所述单体对应的外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单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带轮接触的侧面部,并且在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所述传动带的径向上的内周侧具有所述薄壁部,进行冲压加工,使得两个一对单体以所述径向上的外周侧的端部彼此相向的状态成形,在所述预冲裁工序之前包括引导孔形成工序,使用于在后续工序中定位所述坯料的引导孔形成为位于穿过所述坯料的所述端部彼此之间的中央且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上,所述预冲裁工序在与所述端部彼此之间相当的位置形成所述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单体具有包括所述侧面部和所述薄壁部的胴部、头部、以及从所述胴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所述径向延伸并连接所述胴部和所述头部的颈部,进行冲压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泰弘朝见徹宫田和久端启孝冈野雅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MI精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