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52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29
公开一种直流继电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直流继电器所具备的可动接触件部包括可动接触件和贯穿结合于可动接触件的销构件。可动接触件贯穿插入有销构件。销构件与可动接触件隔开预定距离大小插入。因此,可动接触件可以由销构件支撑的同时,沿销构件线性移动,因此,即使向可动接触件施加物理力,活动接触件也不会任意脱离。销构件通过支撑构件结合于壳体和上部轭。支撑构件夹紧结合于壳体和上轭。销构件形成为具有比形成在支撑构件的中空部更大的直径。当向所述销构件施加朝向放射状内侧的压力时,销构件可以暂时缩小而插入到中空部。当销构件的插入完成时,施加的压力被解除而销构件恢复到其原始状态。因此,销构件可以夹紧结合于于支撑构件。因此,即使没有额外的紧固构件,也能够防止可动接触件的任意脱离。也能够防止可动接触件的任意脱离。也能够防止可动接触件的任意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直流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继电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使与固定接触件相接触或分离的可动接触件稳定地保持结合状态的结构的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继电器(Direct current relay)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传递机械驱动或电流信号的装置。直流继电器又称为磁开关(Magnetic switch),通常被分类为电性电路开闭装置。
[0003]直流继电器可以接通外部的控制电源进行动作。直流继电器包括可以被控制电源所磁化(magnetize)的固定芯及可动芯。固定芯及可动芯以与卷绕有多个线圈的绕线筒相邻的方式布置。
[0004]当接通控制电源时,多个线圈形成电磁场。固定芯及可动芯被所述电磁场磁化,从而在固定芯和可动芯之间产生电磁引力。
[0005]由于固定芯被固定,可动芯将朝向固定芯移动。在可动芯连接有轴构件的一侧。并且,轴构件的另一侧连接于可动接触件。
[0006]当可动芯朝向固定芯移动时,轴和与轴相连接的可动接触件也将移动。利用所述移动动作,可动接触件可以朝向固定接触件移动。当可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相接触时,直流继电器将与外部的电源及负载进行通电。
[0007]参照图1及图2,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1000包括框架部1100、触点部1200、致动器1300以及可动触点移动部1400。
[0008]框架部1100形成直流继电器1000的外形。在框架部1100内部形成有预定的空间,从而能够容置触点部1200、致动器1300以及可动触点移动部1400。
[0009]当从外部接通控制电源时,致动器1300的绕线筒1320上卷绕的线圈1310生成电磁场。固定芯1330及可动芯1340被所述电磁场磁化。固定芯1330被固定,因此,可动芯1340和与可动芯1340相连接的可动轴1350朝向固定芯1330移动。
[0010]此时,可动轴1350还与触点部1200的可动触点1220相连接。由此,利用可动芯1340的移动,可动触点1220和固定触点1210相接触而进行通电。
[0011]当解除控制电源的接通时,线圈1310不再形成电磁场。由此,可动芯1340和固定芯1330之间的电磁引力将消失。随着可动芯1340的移动而被压缩的弹簧1360将进行拉伸,可动芯1340和与之连接的可动轴1350及可动触点1220向下侧移动。
[0012]所述可动触点1220结合于可动触点移动部1400。可动触点移动部1400构成为,随着可动芯1340的移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
[0013]可动触点移动部1400包括:用于支撑可动触点1220的可动触点支撑部1410;用于弹性支撑可动触点1220的弹性部1430。并且,在可动触点1220的上侧设置有可动触点盖部1420,所述可动触点盖部1420用于保护可动触点1220。
[0014]但是,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可动触点移动部1400中,可动触点1220仅由弹性部
1430进行弹性支撑。即,未设置有用于防止可动触点1220从可动触点移动部1400脱离的额外的构件。
[0015]当固定触点1210和可动触点1220相接触时,随着电流进行通电而产生电磁反作用力。所述反作用力可以作用为,使可动触点1220从固定触点1210隔开。
[0016]在此情况下,在接通控制电源的情况下,直流继电器1000也有可能不进行通电,从而成为发生误操作及故障的原因。
[0017]韩国授权专利技术专利文献第10

1216824号披露了能够防止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分离的结构的直流继电器。具体而言,披露了用于抵消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的额外的衰减磁铁与固定触点相邻地布置的结构的直流继电器。
[0018]但是,这样的类型的直流继电器存在有仅包括用于抵消电磁力的结构元件的限制。即,不易找出针对因电磁力不完全地抵消而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任意地分离时用于防止这样的情形发生的相应的对策。
[0019]韩国授权专利技术文献第20

0456811号披露了能够将与固定触点相邻地布置的永久磁铁按所需的方向进行紧固的结构的直流继电器。具体而言,披露了在永久磁铁形成有槽,在容置永久磁铁的壳体形成有凸出部,以使永久磁铁仅向所述槽和所述凸出部相咬合的方向进行容置的结构的直流继电器。
[0020]但是,这样的类型的直流继电器也具有仅包括用于抵消电磁力的结构元件的限制。
[0021]并且,上述的类型的直流继电器存在有在可动触点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未就针对用于防止可动触点任意脱离给出相应的对策的限制。
[0022]更进一步,上述的类型的直流继电器也未能提示出用于简练地实现可动触点及与可动触点相邻地布置的构件之间的结合的方案。
[0023]韩国授权专利技术专利文献第10

1216824号(2012.12.28.)
[0024]韩国授权专利技术文献第20

0456811号(2011.11.21.)

技术实现思路

[0025]所要解决的问题
[002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的结构的直流继电器及其制作方法。
[0027]首先,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具有即使可动接触件进行上下移动,也能够防止其任意脱离的结构。
[0028]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具有能够有效地抵消可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的结构。
[0029]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具有能够实现用于抵消可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的构件与可动接触件的稳定的紧固的结构。
[0030]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具有无需用于将用于抵消可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的构件与可动接触件相紧固的追加构件的结构。
[0031]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具有即使没有额外的紧固构
件,也能够使用于抵消电磁反作用力的构件以及紧固壳体的构件和用于防止可动接触件的任意脱离的构件进行紧固的结构。
[0032]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具有能够实现容置可动接触件的构件和用于抵消电磁反作用力的构件的稳定的紧固的结构。
[0033]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具有能够容易实现用于防止可动接触件的脱离的构件和可动接触件、容置可动接触件的构件以及用于抵消电磁反作用力的构件之间的结合的结构。
[0034]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35]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包括:固定接触件;可动接触件,与所述固定接触件相接触或从所述固定接触件分离,以允许或断开通电;上部轭,位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上侧,抵消所述固定接触件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支撑构件,结合于所述上部轭和所述可动接触件,将所述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直流继电器,其中,包括:固定接触件;可动接触件,与所述固定接触件相接触或从所述固定接触件分离,以允许或断开通电;上部轭,位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上侧,抵消所述固定接触件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支撑构件,结合于所述上部轭和所述可动接触件,将所述上部轭和所述可动接触件相结合;以及销构件,贯穿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可动接触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沿着高度方向延伸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的内侧沿着所述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第一中空部及具有比所述第一中空部更小的直径的第二中空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当所述销构件贯穿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时,所述销构件的外周面接触于包围所述第二中空部的销构件接触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所述销构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销构件包括:第一端部,构成所述销构件的外周的一侧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与所述第一端部隔开预定距离大小并构成所述销构件的外周的另一侧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当向所述销构件施加朝向放射状内侧的压力时,因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减小而所述销构件的外径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政雨
申请(专利权)人:LS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