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苦古史专利>正文

水陆两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16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车架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主体两端的前轮和后轮,所述车架主体的两侧相对于前轮和后轮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侧架,所述侧架的一侧通过铰链旋转连接有旋转撑架,所述侧架和旋转撑架之间设置有折叠防水棚,所述侧架的顶部表面旋转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与旋转撑架卡合连接;通过设置的侧架、折叠防水棚、旋转撑架、支撑板、撑杆、套座、轴杆、传动齿轮、螺旋桨、摩擦轮、撑套和L形撑杆等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自行车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骑行,适用于水面作业、钓鱼、近距离岛屿间的交通和娱乐等场合使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两用,大幅度提高了自行车的使用灵活性和便利性。了自行车的使用灵活性和便利性。了自行车的使用灵活性和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陆两用自行车


[0001]本技术属于自行车
,具体涉及水陆两用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
[0003]现有的自行车在使用时,由于其功能单一,不具有水上骑行功能,导致现有的自行车只能在陆地上进行骑行使用,而无法适用于水面作业、钓鱼、近距离岛屿间的交通和娱乐等场合使用,实际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水陆两用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陆两用自行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车架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主体两端的前轮和后轮,所述车架主体的两侧相对于前轮和后轮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侧架,所述侧架的一侧通过铰链旋转连接有旋转撑架,所述侧架和旋转撑架之间设置有折叠防水棚,所述侧架的顶部表面旋转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与旋转撑架卡合连接,处于后轮两侧的两个侧架之间固定有撑杆,所述撑杆的顶部通过支撑柱焊接固定有套座,所述套座的内侧贯穿且转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传动齿轮和螺旋桨,所述套座的顶部固定有撑套,且撑套的内侧贯穿设置有L形撑杆,所述L形撑杆与撑套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所述L形撑杆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的顶端与后轮接触,且摩擦轮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撑套内侧的锁紧螺栓,所述撑套的顶部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L形撑杆的顶部表面开设有两个与锁紧螺栓底端尺寸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锁紧螺栓的底端嵌入至其中一个限位槽的内侧。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表面固定有顶块,所述顶块的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设置有拉杆、弹簧和推块,所述拉杆的底端与推块固定,所述拉杆的顶端贯穿至顶块的顶部,且顶块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与拉杆顶端焊接固定的拉块,所述弹簧套在拉杆上,所述推块的底部固定有卡杆,所述旋转撑架的顶部表面和侧架的顶部表面均开设有与卡杆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杆的顶端贯穿至旋转撑架顶部的卡槽内。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贯穿开设有杆孔,且杆孔尺寸与卡杆相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顶块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倾斜式易拉缺口,且拉块的两端分别处于两个倾斜式易拉缺口的上方。
[0010]优选的,相连的两个侧架之间焊接固定有多个固定杆,所述侧架与车架主体之间焊接固定有多个支撑柱。
[0011]优选的,所述侧架和旋转撑架的顶端和中心处均装设有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伸缩杆以及设置在伸缩杆顶端的撑块,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杆和内杆,所述内杆处于套杆的内侧,所述撑块固定在内杆的顶端,且撑块与折叠防水棚的内壁相贴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侧架、折叠防水棚、旋转撑架、支撑板、撑杆、套座、轴杆、传动齿轮、螺旋桨、摩擦轮、撑套和L形撑杆等结构,使得本技术中的自行车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骑行,适用于水面作业、钓鱼、近距离岛屿间的交通和娱乐等场合使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两用,大幅度提高了自行车的使用灵活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支撑板与旋转撑架连接处的剖视图;
[0018]图中:1、车架主体;2、侧架;3、后轮;4、折叠防水棚;5、旋转撑架;6、支撑板;7、套座;8、L形撑杆;9、摩擦轮;10、传动齿轮;11、螺旋桨;12、撑杆;13、轴杆;14、锁紧螺栓;15、限位槽;16、顶块;17、拉块;18、内槽;19、拉杆;20、弹簧;21、推块;22、卡杆;23、卡槽;24、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车架主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主体1两端的前轮和后轮3,车架主体1的两侧相对于前轮和后轮3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侧架2,侧架2的一侧通过铰链旋转连接有旋转撑架5,侧架2和旋转撑架5之间设置有折叠防水棚4,折叠防水棚4由镶嵌在旋转撑架5内侧的双层防水布组成,水面使用时与旋转撑架5一并张开,陆面时与旋转撑架5合并,用防水布代替浮筒,不用再拆卸安装,且重量比浮筒较轻,侧架2的顶部表面旋转连接有支撑板6,且支撑板6的顶端与旋转撑架5卡合连接,处于后轮3两侧的两个侧架2之间焊接固定有撑杆12,撑杆12的顶部通过支撑柱焊接固定有套座7,套座7的内侧贯穿且转动连接有轴杆13,轴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传动齿轮10和螺旋桨11,套座7的顶部固定有撑套24,且撑套24的内侧贯穿设置有L形撑杆8,L形撑杆8与撑套24之间设有锁紧机构,L形撑杆8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摩擦轮9,摩擦轮9的顶端与后轮3接触,且摩擦轮9与传动齿轮10啮合连接,使得后轮3转动后可通过摩擦轮9带动螺旋桨11转动。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锁紧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撑套24内侧的锁紧螺栓14,撑套24的顶部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L形撑杆8的顶部表面开设有两个与锁紧螺栓14底端尺寸相
对应的限位槽15,锁紧螺栓14的底端嵌入至其中一个限位槽15的内侧,使得自行车在陆面使用时可通过锁紧机构致使螺旋桨11不会被后轮3带动。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板6的顶端表面焊接固定有顶块16,顶块16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8,内槽18的内部设置有拉杆19、弹簧20和推块21,拉杆19的底端与推块21焊接固定,拉杆19的顶端贯穿至顶块16的顶部,且顶块16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与拉杆19顶端焊接固定的拉块17,弹簧20套在拉杆19上,推块21的底部固定有卡杆22,旋转撑架5的顶部表面和侧架2的顶部表面均开设有与卡杆22相对应的卡槽23,卡杆22的顶端贯穿至旋转撑架5顶部的卡槽23内,支撑板6的顶端贯穿开设有杆孔,且杆孔尺寸与卡杆22相对应,使得旋转撑架5展开后支撑板6的顶端可以与旋转撑架5卡在一起进行支撑。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顶块16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倾斜式易拉缺口,且拉块17的两端分别处于两个倾斜式易拉缺口的上方,易于拉块17的上拉。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相连的两个侧架2之间焊接固定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车架主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主体(1)两端的前轮和后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1)的两侧相对于前轮和后轮(3)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侧架(2),所述侧架(2)的一侧通过铰链旋转连接有旋转撑架(5),所述侧架(2)和旋转撑架(5)之间设置有折叠防水棚(4),所述侧架(2)的顶部表面旋转连接有支撑板(6),且支撑板(6)的顶端与旋转撑架(5)卡合连接,处于后轮(3)两侧的两个侧架(2)之间固定有撑杆(12),所述撑杆(12)的顶部通过支撑柱焊接固定有套座(7),所述套座(7)的内侧贯穿且转动连接有轴杆(13),所述轴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传动齿轮(10)和螺旋桨(11),所述套座(7)的顶部固定有撑套(24),且撑套(24)的内侧贯穿设置有L形撑杆(8),所述L形撑杆(8)与撑套(24)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所述L形撑杆(8)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摩擦轮(9),所述摩擦轮(9)的顶端与后轮(3)接触,且摩擦轮(9)与传动齿轮(10)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撑套(24)内侧的锁紧螺栓(14),所述撑套(24)的顶部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L形撑杆(8)的顶部表面开设有两个与锁紧螺栓(14)底端尺寸相对应的限位槽(15),所述锁紧螺栓(14)的底端嵌入至其中一个限位槽(15)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苦古史
申请(专利权)人:苦古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