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7311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属于火电厂热控技术领域,解决了火电厂仪表管路被冻而引起各类事故的问题。该装置包括防护箱、温控箱、温控仪、第一/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伴热电缆、测量仪表和仪表管路;测量仪表位于防护箱内并且与工艺管路之间通过仪表管路连接;温控仪位于温控箱内,温控箱位于防护箱内;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防护箱内;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仪表管路的外表面;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温控仪电连接;温控仪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和伴热电缆连接,加热器位于防护箱内;伴热电缆平行敷设在仪表管路的外表面。实现了实时检测控制防护箱以及仪表管路的温度,减少了因仪表管路被冻造成的各类事故。成的各类事故。成的各类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火电厂热控
,尤其涉及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因工艺需要,需要测量电厂锅炉汽水系统的压力、流量、液体等过程参数,这些参数绝大部分都通是通过仪表管路将压力引入测量仪表,以获取这些参数,这些参数对安全和经济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些仪表管路中时刻充满了带有压力的水,当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这些存在于管路中的水就可能结冰,如果结冰就会造成需要测量的重要的参数失真,轻则造成锅炉的经济性降低,重则引起保护动作,造成机组停运,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0003]目前,电厂常规的技术是采用电伴热和蒸汽伴热的技术方案,蒸汽伴热温度控制不便,能耗高,同时需要敷设气源管路,初期安装较复杂,同时蒸汽伴热热源取自锅炉自身,当停炉时间较长无蒸汽源时,其自身也存在被冻风险,所以目前较多的采用了电伴热,电伴热就是使用伴热电缆沿仪表管路敷设,对伴热电缆通电,通过电能的热量防止管路内水冻结,但工业现场存在空开跳闸、电缆烧损、加热器损坏的可能,一旦这些设备故障,就使得伴热中断,遇到寒冷天气,就会造成测压仪表数据不准,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般采用人工定期巡检的方式检查,以免造成事故。
[0004]因此,为了解决火电厂仪表管路被冻而引起各类事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火电厂仪表管路被冻而引起各类事故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包括防护箱、温控箱、温控仪、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伴热电缆、测量仪表和仪表管路;其中,
[0008]所述测量仪表位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测量仪表与工艺管路之间通过所述仪表管路连接;
[0009]所述温控仪位于所述温控箱内,所述温控箱位于所述防护箱内;
[001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设置于仪表管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控仪电连接;
[0011]所述温控仪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伴热电缆连接,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伴热电缆平行敷设在所述仪表管路的外表面。
[0012]进一步,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温控仪通过串口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与云平台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与云平台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0014]进一步,还包括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仪表管路靠近工艺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仪表管路靠近所述测量仪表的一端。
[0015]进一步,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所述仪表管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伴热电缆以及所述阀门组件。
[0016]进一步,所述温控箱位于所述防护箱的一个上顶角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防护箱的内顶面,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防护箱的内侧面。
[0017]进一步,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温控仪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信息显示在所述显示屏上。
[0018]进一步,所述防护箱底部开设有孔洞,所述仪表管路穿过所述孔洞连接所述测量仪表与工艺管道。
[0019]进一步,所述防护箱底部开设有多个孔洞,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多个仪表管路、多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伴热电缆以及多个测量仪表,每一所述仪表管路通过与其对应的孔洞连接与其对应的测量仪表以及工艺管道,每一所述仪表管路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伴热电缆。
[0020]进一步,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报警组件,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和/或,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报警信息。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2]1、通过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实时检测控制防护箱以及仪表管路的温度,解决仪表管路被冻问题,减少因仪表管路被冻造成的各类事故;
[0023]2、利用无线通信传输,使得维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防护箱以及仪表管路的温度的实时状况,极大的减轻了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测量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为工艺流程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0024]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5]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6]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温控仪传输温度信号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
防护箱;2

温控箱;31

第一温度传感器;32

第二温度传感器;
[0030]4‑
加热器;5

伴热电缆;6

测量仪表;7

仪表管路;81

第一阀门;
[0031]82

第二阀门;9

工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3]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该温度控制装置包括防护箱1、温控箱2、温控仪21、第一温度传感器31、第二温度传感器32、加热器4、伴热电缆5、测量仪表6和仪表管路7;其中,
[0034]所述测量仪表6位于所述防护箱1内,所述测量仪表6与工艺管路9之间通过所述仪表管路7连接;
[0035]所述温控仪21位于所述温控箱2内,所述温控箱2位于所述防护箱1内;
[0036]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1位于所述防护箱1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2设置于仪表管路7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1、第二温度传感器32分别与所述温控仪21电连接;
[0037]所述温控仪2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4和所述伴热电缆5连接,所述加热器4位于所述防护箱1内;所述伴热电缆5平行敷设在所述仪表管路7的外表面。...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箱、温控箱、温控仪、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伴热电缆、测量仪表和仪表管路;其中,所述测量仪表位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测量仪表与工艺管路之间通过所述仪表管路连接;所述温控仪位于所述温控箱内,所述温控箱位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设置于仪表管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控仪电连接;所述温控仪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伴热电缆连接,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防护箱内;所述伴热电缆平行敷设在所述仪表管路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温控仪通过串口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与云平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与云平台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仪表管路靠近工艺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仪表管路靠近所述测量仪表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电厂仪表管路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志国王建平秦治国任子明严晖李奇伟王春辉胡海涛康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电力邯郸东郊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