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式压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25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式压带轮,包括转轴、轮体和支撑腿,支撑腿左右对称连接在转轴左右两侧,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立柱和横杆,所述立柱包括2根,2根立柱分别固定连接在横杆两侧组成倒U形,2根立柱之间的间距大于传送带宽度,2根立柱在传送带中心线两侧左右对称固定,支撑腿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杆上;所述支撑腿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缓冲装置另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为压缩弹性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支撑腿为长度方向刚性的结构,当传送带边缘上扬时,传送带与压带轮为刚性接触,使得传送带上扬时受到压带轮的压力较大,导致压带轮容易磨损或撕裂传送带的问题。轮容易磨损或撕裂传送带的问题。轮容易磨损或撕裂传送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式压带轮


[0001]本技术涉及压带轮
,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式压带轮。

技术介绍

[0002]带式输送机被广泛的用于矿山、电厂、包装和运输等行业,主要功能有防止凹弧段的胶带抬起,脱离拖辊面,避免空载时飘带和带料时撒料的问题。现有的压带轮为实心金属圆滚,压带轮固定连接在转轴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两根支撑腿上,使用时传送带带动压带轮转动,当传送带上扬时压带轮会将传送带边缘压住。但是现有的压带轮由于支撑腿为长度方向刚性的结构,当传送带边缘上扬时,传送带与压带轮为刚性接触,使得传送带上扬时受到压带轮的压力较大,导致压带轮容易磨损或撕裂传送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式压带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式压带轮,包括转轴、轮体和支撑腿,所述轮体包括2个,轮体左右对称连接在转轴上,所述支撑腿包括2个,支撑腿左右对称连接在转轴左右两侧,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立柱和横杆,所述立柱包括2根,2根立柱分别固定连接在横杆两侧组成倒U形,2根立柱之间的间距大于传送带宽度,2根立柱在传送带中心线两侧左右对称固定,支撑腿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杆上;所述支撑腿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缓冲装置另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为压缩弹性件。
[0005]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外筒、压簧和滑杆,外筒开口处内表面固定连接环形挡块,环形挡块内径小于外筒内径,压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筒底面,滑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块,滑块外径与外筒内径相匹配,滑杆外径与环形挡块内径相匹配,压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上,滑杆活动插接在外筒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轮体包括第一环体、第一辐轴和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径与转轴相匹配,固定筒固定连接在转轴外侧面,第一辐轴包括2根以上,第一辐轴绕固定筒中轴线均匀分布,第一辐轴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筒外侧面,第一辐轴与固定筒外侧面垂直,第一环体内径与第一辐轴长度相匹配,第一环体固定连接第一辐轴远离固定筒的一端,第一环体与固定筒同轴。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轮体还包括:第二辐轴和第二环体,第二辐轴包括2根以上,第二辐轴绕固定筒中轴线均匀分布,第二辐轴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筒外侧面,第二辐轴位于固定筒远离传送带中轴线的一侧,第二辐轴与固定筒外侧面垂直,第二环体外径小于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内径与第二辐轴长度相匹配,第二环体固定连接第二辐轴远离固定筒的一端,第二环体与固定筒同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轴与第二辐轴之间固定连接加强杆。
[0009]进一步地,通过第一环体中轴线的平面在第一环体上的截面为圆形;通过第二环体中轴线的平面在第二环体上的截面为圆形。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缓冲装置,当传送带向上扬对轮体产生向上的压力时,由于缓冲装置的弹性力,使得转轴能够向上运动避免传送带与轮体硬碰硬,减小轮体对传送带的压力,从而减小轮体对传送带磨损产生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A剖面线处的剖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轮体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16]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4,一种缓冲式压带轮,包括转轴2、轮体3和支撑腿4,所述轮体3包括2个,轮体3左右对称连接在转轴2上,所述支撑腿4包括2个,支撑腿4左右对称连接在转轴2左右两侧,还包括架体5,所述架体5包括立柱5

1和横杆5

2,所述立柱5

1包括2根,2根立柱5

1分别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在横杆5

2两侧组成倒U形,2根立柱5

1之间的间距大于传送带1宽度,2根立柱5

1在传送带1中心线两侧左右对称固定,支撑腿4远离转轴2的一端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在横杆5

2上;所述支撑腿4包括缓冲装置4

2,所述缓冲装置4

2一端与转轴2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缓冲装置4

2另一端与横杆5

2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所述缓冲装置4

2为压缩弹性件。本技术通过缓冲装置4

2,当传送带1向上扬对轮体3产生向上的压力时,由于缓冲装置4

2的弹性力,使得转轴2能够向上运动避免传送带1与轮体3硬碰硬,减小轮体3对传送带1的压力,从而减小轮体3对传送带1磨损产生的损伤。这里的缓冲装置4

2可以是压簧,可以是空气弹簧。
[0017]具体地,所述缓冲装置4

2包括外筒4
‑2‑
1、压簧4
‑2‑
5和滑杆4
‑2‑
4,外筒4
‑2‑
1开口处内表面焊接连接环形挡块4
‑2‑
2,环形挡块4
‑2‑
2内径小于外筒4
‑2‑
1内径,压簧4
‑2‑
5一端焊接连接在外筒4
‑2‑
1底面,滑杆4
‑2‑
4远离转轴2的一端焊接连接滑块4
‑2‑
3,滑块4
‑2‑
3外径与外筒4
‑2‑
1内径相匹配,滑杆4
‑2‑
4外径与环形挡块4
‑2‑
2内径相匹配,压簧4
‑2‑
5另一端焊接连接在滑块4
‑2‑
3上,滑杆4
‑2‑
4活动插接在外筒4
‑2‑
1内。使用时外筒4
‑2‑
1起到约束滑杆4
‑2‑
4的作用,避免滑杆歪斜,导致轮体3无法压住传送带1。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轮体3包括第一环体3

3、第一辐轴3

2和固定筒3

1,所述固定筒3

1内径与转轴2相匹配,固定筒3

1焊接连接在转轴2外侧面,第一辐轴3

2包括2根以上,第一辐轴3

2绕固定筒3

1中轴线均匀分布,第一辐轴3

2一端焊接连接在固定筒3

1外侧面,第一辐轴3

2与固定筒3

1外侧面垂直,第一环体3

3内径与第一辐轴3

2长度相匹配,第一环体3

3焊接连接第一辐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式压带轮,包括转轴(2)、轮体(3)和支撑腿(4),所述轮体(3)包括2个,轮体(3)左右对称连接在转轴(2)上,所述支撑腿(4)包括2个,支撑腿(4)左右对称连接在转轴(2)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体(5),所述架体(5)包括立柱(5

1)和横杆(5

2),所述立柱(5

1)包括2根,2根立柱(5

1)分别固定连接在横杆(5

2)两侧组成倒U形,2根立柱(5

1)之间的间距大于传送带(1)宽度,2根立柱(5

1)在传送带(1)中心线两侧左右对称固定,支撑腿(4)远离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杆(5

2)上;所述支撑腿(4)包括缓冲装置(4

2),所述缓冲装置(4

2)一端与转轴(2)固定连接,缓冲装置(4

2)另一端与横杆(5

2)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4

2)为压缩弹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式压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4

2)包括外筒(4
‑2‑
1)、压簧(4
‑2‑
5)和滑杆(4
‑2‑
4),外筒(4
‑2‑
1)开口处内表面固定连接环形挡块(4
‑2‑
2),环形挡块(4
‑2‑
2)内径小于外筒(4
‑2‑
1)内径,压簧(4
‑2‑
5)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筒(4
‑2‑
1)底面,滑杆(4
‑2‑
4)远离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块(4
‑2‑
3),滑块(4
‑2‑
3)外径与外筒(4
‑2‑
1)内径相匹配,滑杆(4
‑2‑
4)外径与环形挡块(4
‑2‑
2)内径相匹配,压簧(4
‑2‑
5)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4
‑2‑
3)上,滑杆(4
‑2‑
4)活动插接在外筒(4
‑2‑
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式压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3)包括第一环体(3

3)、第一辐轴(3

2)和固定筒(3

1),所述固定筒(3

1)内径与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柱李超李钟邓健邹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