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705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3
一种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包括支座本体、上底钢板、下底钢板,所述下底钢板横、纵向有至少四条槽,在槽安装纽扣式压力传感器或者薄膜压力力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顶部与支座本体的底部连接,压力传感器与槽之间设置填充物,下底钢板的槽安装压力传感器的位置为下底钢板同一半径的圆周上;槽为台阶槽,内端槽深,外端槽浅,纽扣式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内端深槽处,支座本体喷涂BHT油脂抗氧化剂。其优点是有效防止自然环境中高温、臭气或水汽等侵入;结构简单,确保支座不过载,耐久性好,自恢复能力强,弹性范围大;实时回传压力数据,出现超压、偏压及时预警。偏压及时预警。偏压及时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监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开了申请号: 201920988072,名称为:“四氟滑板式橡胶支座”,该专利技术采用隔离罩4的结构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来将支座本体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隔离,有效地减缓或隔绝自然环境中高温、臭气或水汽等不利条件对支座本体的破坏,延缓支座本体的老化速度,从而极大提高橡胶支座使用寿命。但此结构复杂,伸缩结构在伸缩时会产生呼吸效应,将自然界的高温、臭气或水汽等吸入隔离罩内,伸缩结构在使用到一定期限后会产生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将支座本体与自然界进行隔离,使用寿命长,确保支座不过载,耐久性好,自恢复能力强,弹性范围大的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
[0004]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包括支座本体、上底钢板、下底钢板,所述支座本体的顶部固定聚四氟乙烯板,支座本体上喷涂BHT油脂抗氧化剂,支座本体与下底钢板之间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底钢板放置于聚四氟乙烯板顶面,上底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板形成滑动摩擦副。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纽扣式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底钢板横、纵向至少有四条槽,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槽内,压力传感器的顶部与支座本体连接,底部与槽的槽底连接。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纽扣式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底钢板横、纵向至少有四条槽,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槽内,压力传感器的顶部与支座本体连接,底部采用填充物进行填充固定后,与槽的槽底连接为一体。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薄膜压力力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至少采用四个,固定于下底钢板上表面的纵、横向;所述支座本体底端压在压力传感器上。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纽扣式压力传感器,在支座本体底面的横、纵向设置至少四个沉孔,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沉孔内,顶部与支座本体沉孔的底端连接,底部与下底钢板连接。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下底钢板的同一半径的圆周上。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座本体底面的沉孔处于同一半径的圆周上。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槽为台阶槽,内端槽深,外端槽浅,纽扣式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内端深槽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确保支座不过载,耐久性好,自恢复能力强,弹性范围大;在支座本体上喷涂BHT油脂抗氧化剂进行隔离,与外界隔离后可有效减缓支座橡胶氧化老化,使用寿命长;通过纽扣式压力传感器或者薄膜压力力敏传感器,连接外部数据处理传输系统,实时回传压力数据,出现超压、偏压及时预警;上底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板形成滑动摩擦副,减小摩擦,满足上部梁板足够位移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下底钢板3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的A

A剖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图6所示结构下底钢板3与压力传感器4连接示意图。
[0021]图8是图7的B

B剖视图。
[002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部件明细为:支座本体1、上底钢板2、下底钢板3,压力传感器4、填充物5,导线6,槽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0025]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包括支座本体1、上底钢板2、下底钢板3,所述支座本体1的顶部固定聚四氟乙烯板1

1,支座本体1上喷涂BHT油脂抗氧化剂,支座本体1与下底钢板3之间安装压力传感器4;所述上底钢板2放置于聚四氟乙烯板1

1顶面,上底钢板2与聚四氟乙烯板1

1形成滑动摩擦副,主底钢板2支撑于滑动系数低的聚四氟乙烯板1

1上,满足上部梁板足够位移要求。
[0026]最佳的方案是:压力传感器4安装于下底钢板3的同一半径的圆周上。
[00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有如下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考图1、2、3,压力传感器4采用纽扣式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底钢板3横、纵向至少有四条槽7,所述压力传感器4安装于槽7内,压力传感器4的顶部与支座本体1连接,底部采用填充物5进行填充固定后,与槽7的槽底连接为一体;压力传感器4与槽7之间设置填充物5,整体通过填充物5粘结后形成一个密封体,有效防止自然环境中高温、臭气或水汽等的进入;填充物5可以采用环氧树脂、环氧沥青、聚酯树脂等材料。
[0030]槽7沿纽扣式压力传感器4安装点向外延伸到下底钢板3的外边缘;下底钢板3的槽7安装纽扣式压力传感器4的位置为下底钢板3同一半径的圆周上,呈均布,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点安装纽扣式压力传感器4;槽7为台阶槽,内端槽深,外端槽浅,纽扣式压力传感器4安装在内端深槽处,此处的槽为大槽;台阶槽深、浅相交处为斜坡连接或者弧线连接;纽扣式压力传感器4的导线6放置于槽7内,在槽7内采用环氧树脂、环氧沥青、聚酯树脂等材
料为填充物5将整个槽进行填充,将纽扣式压力传感器4、导线6固定在槽内,实现固定和密封。
[0031]槽7的数量多,安装的纽扣式压力传感器4越多,则监测的数据越准确。
[0032]实施例2:
[0033]参考图5,压力传感器4采用纽扣式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底钢板3横、纵向至少有四条槽7,所述压力传感器4安装于槽7内,压力传感器4的顶部与支座本体1连接,底部与槽7的槽底连接,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可以参考实施例1的说明。
[0034]实施例3:
[0035]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在下底钢板3上钻孔,导线6直接穿过该孔引出,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可以参考实施例1的说明。
[0036]实施例4:
[0037]参考图7、8,本实施例压力传感器4采用薄膜压力力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4至少采用四个,固定于下底钢板3上表面的纵、横向;所述支座本体1底端压在压力传感器4上。
[0038]实施例5:
[0039]参考图9,本实施例压力传感器4采用纽扣式压力传感器,在支座本体1底面的横、纵向设置至少四个沉孔,所述压力传感器4安装于沉孔内,顶部与支座本体1沉孔的底端连接,底部与下底钢板3连接
[0040]上述实施例中,下底钢板3为矩形,实际使用时,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其它形状。填充物5可以采用环氧树脂、环氧沥青、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包括支座本体(1)、上底钢板(2)、下底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1)的顶部固定聚四氟乙烯板(1

1),支座本体(1)上喷涂BHT油脂抗氧化剂,支座本体(1)与下底钢板(3)之间安装压力传感器(4);所述上底钢板(2)放置于聚四氟乙烯板(1

1)顶面,上底钢板(2)与聚四氟乙烯板(1

1)形成滑动摩擦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4)采用纽扣式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底钢板(3)横、纵向至少有四条槽(7),所述压力传感器(4)安装于槽(7)内,压力传感器(4)的顶部与支座本体(1)连接,底部与槽(7)的槽底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老化智能支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4)采用纽扣式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底钢板(3)横、纵向至少有四条槽(7),所述压力传感器(4)安装于槽(7)内,压力传感器(4)的顶部与支座本体(1)连接,底部采用填充物(5)进行填充固定后,与槽(7)的槽底连接为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辉琴田岳松刘显晖胡强李伟钊赵辉顾南荣陈俊先张浩阳李荣杰陈昊何家昇韦飔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