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626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包括送风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加热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送风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加热系统连接到电气控制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安装在室内机柜内,除湿系统、加热系统、压缩机和冷凝器安装在室外机柜内,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相互连接,电气控制系统设置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不同高度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达到室内温湿度分布相对均匀,温湿度分布均匀防止过度降温增加工器具凝露风险。度降温增加工器具凝露风险。度降温增加工器具凝露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器具室综合治理
,涉及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工器具室内环境,对存储的工器具非常重要,环境温度过高或偏低,容易导致工器具老化速度加快,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威胁工器具的使用安全。湿度过高,容易导致凝露产生,工器具表面容易返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9200903169)公开了安全工器具室温湿度自动控制仪,主要由依次连接的温湿度探头、微控制器和输出控制单元构成,输出控制单元与加热和排风设备连接;微控制器间隔采集温湿度探头提供的温湿度数值,经分析处理、修正校验后与预先设定的温湿度极限值相比较,决定是否通过输出控制单元启动或关闭加热排风设备,采用微控制器智能处理,设定温湿度极限值后无需再有人工的干预,自动化处理,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该专利中技术方案仅仅给出了加热和排风的温湿度控制,加热或冷却效果差,室内温度冷却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包括送风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加热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送风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加热系统连接到电气控制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安装在室内机柜内,除湿系统、加热系统、压缩机和冷凝器安装在室外机柜内,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相互连接,电气控制系统设置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不同高度位置,其中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机柜的回风口处,另外的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与该温湿度传感器的不同高度的位置处,送风系统用于对制冷除湿系统产生的冷气和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气向室内进行送风。
[0005]优选的,上述送风系统采用离心风机。
[0006]优选的,上述加热系统包括电加热丝和余热回收装置,电加热丝安装在室内机柜的出风口处,余热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冷凝器的热量,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出风口上侧设置的喇叭形集热罩和回收管,喇叭形集热罩通过回收管连接到室内机柜,回收管上安装有阀门,湿度大于设定值时(较大时) 采用蒸发器制热除湿方式;湿度小于设定值时采用电加热丝纯加热方式,避免湿度过低出现静电。
[0007]优选的,上述蒸发器的翅片壁下方安装有集水盘,集水盘通过排水管连接到室外。
[0008]优选的,上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路部分的各元器件和与电路部分的各元器件相电连接的PLC控制器,各元器件包括制热系统的电加热丝、送风系统的离心风机、蒸发器内的温度传感器、室内安装的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压缩机和制热系统的阀门。
[0009]优选的,上述蒸发器选用高效换热铜管串亲水铝箔,经机械胀管与N2气体保护焊接而成。
[0010]优选的,上述室内机柜设置有回风口,回风口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采用AAF叠板式初效过滤器,过滤介质采用无纺布或热粘合化纤滤料,采用铝质滤网,过滤器安装在回风口处的滑动槽上。
[0011]优选的,上述室内机柜的出风口设置出风静压箱。
[0012]优选的,上述排水管连接有虹吸管,集水盘与虹吸管的上部弯管部分或排水管最高部位之间设置高度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区间温度与湿度控制,以及多点温湿度采集,通过综合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分布相对均匀的系统,加装多个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室内温度与湿度数据,设备可靠性高,由于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分布均匀,变化相对均匀,因此,存储的工器具,不会存在凝露风险,工器具表面不会存在冷凝水,防止过度降温增加工器具凝露风险。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室内机机柜底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冷凝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虹吸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22]实施例1:如图1

图7所示,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包括送风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加热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送风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加热系统连接到电气控制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6 和冷凝器,蒸发器6安装在室内机柜1内,除湿系统、加热系统、压缩机和冷凝器安装在室外机柜内,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蒸发器6(蒸发器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相互连接,电气控制系统设置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不同高度位置,其中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机柜的回风口处,另外的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与该温湿度传感器的不同高度的位置处,送风系统用于对制冷除湿系统产生的冷气和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气向室内进行送风,制冷除湿系统是综合治理装置的核心部分,经过压缩机处理过的制冷剂变成低温液体之后流经蒸发器后会起到降低空气温度的作用,于此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变成水珠,水珠顺着蒸发器的翅片壁流下来最后汇聚到集水盘里最后通过排水管排出到室外。低温的制冷剂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之后温度会升高,变成高温蒸汽,高温蒸汽顺着铜管留到室外冷凝器后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温度会下降,也可通过制冷阀路的作用将其之热量导入室内系统用作再热去湿;从而节省运行费用。最后变成汽液混合态又回流回压缩机。于此就完成了整个
6适用层高m≤5 7除湿量kg/h12 8制冷量kW15 9补偿加热kW9 10循环风量m3/h3000 11液管mm12.7 12汽管mm19.05 13水管接管管径——DN32 14水阻力kPa26.8 15内机重量kg130 16外机重量kg60 17区间温度控制℃10

28 18区间湿度控制%30

70 [0036]安装使用:
[0037](1)管道连接
[0038]如图4所示,可通过调控装置右侧面板中的六个开口铺设所有管线和电缆。管道采用螺纹连接。
[0039]若冷凝器的位置高于调控装置,应对热气管线采取的措施,如图5所示,图中,1、室外机,2、气管,3、液管,4、存油弯,5、存油弯,6、止回弯, 7、室内机。排气管上升段必须每3米配备一个回油弯。只要排气管有上升段,就必须在上升段起始处安装回油弯。
[0040](2)冷凝排水管虹吸管安装
[0041]确保集水盘与虹吸管的上部弯管部分或排水管最高部位之间有足够的高度差,以避免调控装置的吸入区内压力在排水虹吸管中形成水柱,否则会阻碍冷凝水的排放。
[0042]示例:如图6所示,吸入区静压:

300Pa;
[0043]h=p/(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加热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送风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加热系统连接到电气控制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安装在室内机柜内,除湿系统、加热系统、压缩机和冷凝器安装在室外机柜内,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相互连接,电气控制系统设置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不同高度位置,送风系统用于对制冷除湿系统产生的冷气和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气向室内进行送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送风系统采用离心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包括电加热丝和余热回收装置,电加热丝安装在室内机柜的出风口处,余热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冷凝器的热量,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出风口上侧设置的喇叭形集热罩和回收管,喇叭形集热罩通过回收管连接到室内机柜,回收管上安装有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蒸发器的翅片壁下方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龙孙二文邵梦桥王博仟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创星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