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93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下夹持部包括下夹持块和承载板,下夹持块与承载板可拆卸连接;下夹持块的上表面开有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沿下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一部收窄的一侧与第二部连接;上夹持部包括上夹持块和固定柱,固定柱竖直设置,固定柱的下端与上夹持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夹持块的下表面开有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包括第三部和第四部;第三部沿上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三部收窄的一侧与第四部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对轮圈进行稳固固定。轮圈进行稳固固定。轮圈进行稳固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

IASI)会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四个方面对汽车进行测试评价。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包括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等,其中正面25%偏置碰撞对车内乘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003]由于正面25%偏置碰撞刚性避障与车身偏置率较小,大多数车体纵梁前端无法参与有效变形吸能,导致碰撞能量无法有效耗散,撞击侧零件与连接件会发生大量失效,轮辋也可能侵入车体。轮辋的偏转姿态与强度是影响上、下车体侵入量的显著因素,因此在车型开发过程中需要对轮辋失效做出预测。
[0004]轮辋包括板壳属性的轮圈部分以及支持轮圈的轮辐部分,这两部分虽然材料一致,但是其几何特性不同,导致其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不一样,因此为了研究轮辋结构的失效特性,需要对两部分进行分开测试。例如对轮圈测试时,需要对轮圈施加压力,以获取测试数据。由于轮圈近似于圆形,受到压力时容易出现滑动,导致轮圈容易从测试机构上脱落。
[0005]为此,需要一种能对轮圈进行稳固固定的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能够对轮圈进行稳固固定。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轮圈失效测试工装夹具,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
[0009]下夹持部包括下夹持块和承载板,下夹持块与承载板可拆卸连接;
[0010]下夹持块的上表面开有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沿下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一部收窄的一侧与第二部连接;
[0011]上夹持部包括上夹持块和固定柱,固定柱竖直设置,固定柱的下端与上夹持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夹持块的下表面开有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包括第三部和第四部;第三部沿上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三部收窄的一侧与第四部连接。
[0012]基础方案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0013]在进行轮圈挤压失效测试时,首先将下夹持部放置于现有的测试底座上,使承载板与测试底座的上表面接触。其次将被测轮圈放置在下夹持块上,使轮圈的底部位于第二夹持槽内;然后将上夹持部放置于轮圈上,使轮圈的顶部位于第一夹持槽内,控制现有的压力测试机的动力输出臂向下移动,使固定柱的上端能插入压力测试机的动力输出臂内;最后,控制压力测试机对轮圈施加压力,记录相关测试数据。
[0014]本方案中,第一夹持槽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沿下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一部收窄的一侧与第二部连接,以及第二夹持槽包括第三部和第四部;第三部沿上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三部收窄的一侧与第四部连接,通过这样的形状,可以使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与轮圈周向外表面贴合得更紧密,能够将轮圈固定得更稳固。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部的底面具有弧度。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部的底面具有弧度,第一部底面的最低处低于第二部底面的最低处。
[0017]能使第一夹持槽整体上贴合轮圈的周向外表面。
[0018]进一步,所述上夹持块两个正对的侧面均开有缺口,缺口均与第三部连接。
[0019]使得第二夹持槽整体上不受上夹持块的下表面的限制,可以开得足够深,与轮圈的接触面更大,对轮圈的夹持更稳固。
[0020]进一步,所述承载板上表面的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凸块,下夹持块的下表面向内开有形状与凸块匹配的连接孔,凸块能插入连接孔内,承载板上表面围绕凸块还开有回字形的凹槽,下夹持块的下表面能放入凹槽内。
[0021]通过凸块、凹槽和连接孔的配合实现下夹持块与承载板可拆卸连接,同时能够避免下夹持块在承载板的水平方向上移动。为适应不同的轮圈需要更换下夹持块时,不必连带承载板一起更换,能有效节约成本。
[0022]进一步,所述凹槽和凸块的周向侧壁均粘接有防滑层。
[0023]能增大下夹持块与承载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下夹持块的松动,同时防滑层设置在周向侧壁能避免压力测试机对轮圈施加压力时,受力损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施例一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的轴测图;
[0025]图2为实施例一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中下夹持块的轴测图;
[0026]图3为实施例一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中上夹持块的轴测图;
[0027]图4为实施例二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中承载板的轴测图;
[0028]图5为实施例三轮辐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下夹持块1、承载板2、第一夹持槽3、第一部4、第二部5、上夹持块6、固定柱7、第三部8、第四部9、凸块10、凹槽11。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
[0033]下夹持部包括下夹持块1和承载板2,下夹持块1的下表面与承载板2可拆卸连接。
[0034]如图2所示,下夹持块1的上表面开有第一夹持槽3,第一夹持槽3的形状与轮圈周向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
[0035]具体的,第一夹持槽3包括第一部4和第二部5,第一部4沿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一部4收窄的一侧与第二部5连接。第二部5的底面具有弧度。第一部4的底面具有弧度,第一部4底面的最低处低于第二部5底面的最低处。
[0036]如图3所示,上夹持部包括上夹持块6和固定柱7,固定柱7竖直设置,固定柱7的下端与上夹持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37]上夹持块6的下表面开有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的形状与轮圈周向外面板的形状相匹配。
[0038]具体的,第二夹持槽包括第三部8和第四部9;第三部8沿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三部8收窄的一侧与第四部9连接。上夹持块6两个正对的侧面均开有缺口,缺口均与第三部8连接。
[0039]在进行轮圈挤压失效测试时,首先将下夹持部放置于现有的测试底座上,使承载板2与测试底座的上表面接触。其次将被测轮圈放置在下夹持块1上,使轮圈的底部位于第二夹持槽内;然后将上夹持部放置于轮圈上,使轮圈的顶部位于第一夹持槽3内,控制现有的压力测试机的动力输出臂向下移动,使固定柱7的上端能插入压力测试机的动力输出臂内;最后,控制压力测试机对轮圈施加压力,记录相关测试数据。
[0040]实施例二
[004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上表面的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凸块10,下夹持块1的下表面向内开有形状与凸块匹配的连接孔,凸块能插入连接孔内。承载板2上表面围绕凸块还开有回字形的凹槽11,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下夹持部包括下夹持块和承载板,下夹持块与承载板可拆卸连接;下夹持块的上表面开有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沿下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一部收窄的一侧与第二部连接;上夹持部包括上夹持块和固定柱,固定柱竖直设置,固定柱的下端与上夹持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夹持块的下表面开有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包括第三部和第四部;第三部沿上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三部收窄的一侧与第四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的底面具有弧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恩泽冯科赵清江符志周佳方刚史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