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544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包括钻孔机本体,所述钻孔机本体外表面的左侧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与钻孔机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钻孔机本体外表面的右侧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与钻孔机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设置有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中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套筒左侧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左侧的上下方均开设有方槽,所述防尘罩左侧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竖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修复技术领域。该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通过防尘机构的设置,使得防尘罩挡住钻孔处的灰尘,避免了灰尘掉入眼睛,而且防尘罩方便拆装,实用性很强。实用性很强。实用性很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修复
,具体为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山岭隧道,是指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车辆通行的建筑物。隧道施工必须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方式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确定。长隧道应优先考虑混合通风方式。当主机通风不能保证隧道施工通风要求时,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风机间隔串联或加设另一路风管增大风量。
[0003]山岭隧道出现裂缝后,为了避免出现漏水氧化内部钢筋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一般采用压力灌浆的方式对裂缝进行修复,灌浆前需要在裂缝周围斜向钻孔,再将灌浆嘴埋进孔内进行灌浆,但现有的钻孔设备在对隧道的高处进行钻孔时,需要工人向上举起钻孔设备,并抬头向上看,这样钻孔时产生的大量灰尘,容易进入工人眼睛,不仅损害了眼睛健康,而且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现有的钻孔设备减震性能较差,工人的手部会受到较大的震动,时间一长体力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钻孔设备缺少防尘功能,以及现有的钻孔设备减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包括钻孔机本体,所述钻孔机本体外表面的左侧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与钻孔机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钻孔机本体外表面的右侧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与钻孔机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设置有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中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套筒左侧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左侧的上下方均开设有方槽,所述防尘罩左侧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竖管,两个所述竖管相远离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相对端均贯穿竖管并延伸至竖管的外部,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且位于竖管的内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相对端均与限位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套筒左侧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均与方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均贯穿方槽并延伸至方槽的左侧,两个所述固定块相远离的一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均与卡槽的内表面卡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管套,所述管套的左侧滑动连接有滑杆。
[0007]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右端贯穿管套并延伸至管套的内部,所述滑杆的左端与第一套筒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管套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第二套筒的
左侧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第一套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握把。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握把,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钻座,所述钻座的左侧转动连接有钻头。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通过将防尘罩上的方槽对准固定块,进一步使得固定块插进方槽,同时固定块的斜面与限位杆的斜面接触并挤压,使得限位杆沿着竖管的内表面向上滑动,同时第一弹簧开始压缩,最终限位杆卡进卡槽,实现防尘罩的固定,拆分时,拉动两个把手,使得限位杆滑离卡槽即可实现分离,通过防尘机构的设置,使得防尘罩挡住钻孔处的灰尘,避免了灰尘掉入眼睛,而且防尘罩方便拆装,实用性很强。
[0014](2)、该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通过管套、滑杆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得钻孔时实现了减震效果,使得工人的手部受到震动减少,提升了手持钻孔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防尘罩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防尘机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防尘罩拆除状态立体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1

钻孔机本体、2

第一套筒、3

第二套筒、4

防尘机构、41

防尘罩、42

方槽、43

竖管、44

限位杆、45

第一弹簧、46

把手、47

固定块、48

卡槽、5

管套、6

滑杆、7

第二弹簧、8

第一握把、9

第二握把、10

钻座、11

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包括钻孔机本体1,钻孔机本体1外表面的左侧套设有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的内表面与钻孔机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钻孔机本体1外表面的右侧套设有第二套筒3,第二套筒3的内表面与钻孔机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第一套筒2的左侧设置有防尘机构4;防尘机构4中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套筒2左侧的防尘罩41,防尘罩41可挡住一部分灰尘,进行高处钻孔时,避免灰尘掉入眼睛,防尘罩41左侧的上下方均开设有方槽42,防尘罩41左侧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竖管43,两个竖管43相远离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4,限位杆44的一端设置为斜面,方便接触挤压,两个限位杆44的相对端均贯穿竖管43并延伸至竖管43的外部,两
个限位杆44的外表面且位于竖管43的内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45,两个第一弹簧45的相对端均与限位杆4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弹簧45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竖管43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44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46,第一套筒2左侧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7,固定块47与方槽42的尺寸相适配,且固定块47的左端均设置为斜面,方便与限位杆44接触挤压,两个固定块47的外表面均与方槽4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两个固定块47的左侧均贯穿方槽42并延伸至方槽42的左侧,两个固定块47相远离的一均开设有卡槽48,限位杆44与卡槽48的尺寸相适配,两个限位杆44的外表面均与卡槽48的内表面卡接,第二套筒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管套5,管套5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山岭隧道的裂缝修复装置,包括钻孔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机本体(1)外表面的左侧套设有第一套筒(2),所述第一套筒(2)的内表面与钻孔机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钻孔机本体(1)外表面的右侧套设有第二套筒(3),所述第二套筒(3)的内表面与钻孔机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2)的左侧设置有防尘机构(4);所述防尘机构(4)中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套筒(2)左侧的防尘罩(41),所述防尘罩(41)左侧的上下方均开设有方槽(42),所述防尘罩(41)左侧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竖管(43),两个所述竖管(43)相远离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4),两个所述限位杆(44)的相对端均贯穿竖管(43)并延伸至竖管(43)的外部,两个所述限位杆(44)的外表面且位于竖管(43)的内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45),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5)的相对端均与限位杆(4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5)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竖管(43)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44)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46),所述第一套筒(2)左侧的上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7),两个所述固定块(47)的外表面均与方槽(4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张准朱里港刘发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八达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