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模量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测量
,尤其是涉及一种弹性模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弹性模量作为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是平衡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它只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与其组织变化无关,与热处理状态无关。目前,弹性模量测量方法有静态测量方法、共振法、脉冲法等等。其中,共振法和脉冲法测量精度较高,但测量过程较为复杂,且对仪器的要求较高,故该类方法的应用受到较多的限制。而静态测量方法较为简单,是目前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
[0003]静态测量法就是物体受到加载后,测出物体的应力和应变,根据特定的公式计算出弹性模量E,主要有拉伸法和直梁弯曲法。常见的直梁弯曲法通常是将待测金属材料的一端固定于墙壁或测试台上,在另一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通过测量在该力下金属材料的弯曲量,经公式计算得出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但利用该方式测量时,由于作用力不稳定,易受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弹性模量测量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模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撑台及加载件,所述基座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支撑台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撑台用于支撑测试件的一面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在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基座上朝向所述支撑面的面为抵接面,所述抵接面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均抵接在所述测试件上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侧面,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抵接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的距离的四分之一,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的距离的四分之一,所述加载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台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面,所述加载件用于向所述支撑台施加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模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设有让位槽,且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和/或,所述基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模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支撑杆,且所述支撑台上与所述支撑杆相抵触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模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为设置在所述基座内的通孔,所述支撑台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模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夹设于所述加载件和所述支撑台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俊铭,田文凯,黄亚雄,伍世梯,李世雄,许国荣,叶彪,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