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218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殊船舶,包括船体,船体包括船艏和船艉,船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右双壳舷侧和左双壳舷侧,船体靠近船艏一侧设有用于封堵船艏一侧开口的第一跳板,船体靠近船艉的一侧设有用于封堵船艉一侧开口的第二跳板,船体两端均设有用于控制第一跳板或第二跳板开合的绞车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现有需求进行设计,设置在舷侧上的驾驶室,使得甲板上能设置为贯穿首尾的通道,便于放置和拖行铺路装置,设置贯穿首尾的右双壳舷侧和左双壳舷侧,舷侧首尾部由跳板进行封堵,能提高本船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结构重量,船舶在满足规范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结构,从而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使得船舶具有吃水小、大载重吨、高航速的性能。速的性能。速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殊船舶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
,具体是一种特殊船舶。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有特殊用途(冲滩登陆)的船舶,要求吃水小于1.2m,同时载货量还要大于550吨,甲板上运输物品宽度8m,要能在甲板上拖行,航速18kn。这就要求船舶要有足够的排水量,能够承载550吨货物、人员油水以及船舶自身重量。
[0003]但现有船舶不便于运输折叠铺路装置,装置折叠后长度50m,宽度8m,重量520吨,且要求船舶任何位置的最大吃水不超过1.2m、航速18kn,现有高速艇载重吨只能达到200吨,长度50m以内,宽度12m以内,而采用能容纳折叠铺路装置的排水型船来运输会受到吃水的限制,正常能够运输此种体积铺路装置的船,吃水都大于2.5m。常规船舶对船舶主次度之间都有相对比例关系。中国船级社要求船舶L/B≤5,B/D≥2.5才可用规范计算强度。也就是说,超出这个范围的都是非常规船。用如此小的吃水的船,运输重量和体积已经限制死了的船舶。我们需要重点解决吃水小、大载重吨、高航速的问题,在减少结构重量同时,还要考虑满足最小干舷的要求。
[0004]针对以上问题,现在提出一种特殊船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殊船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特殊船舶,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船艏和船艉,所述船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右双壳舷侧和左双壳舷侧,所述船体靠近船艏一侧设有用于封堵船艏一侧开口的第一跳板,所述船体靠近船艉的一侧设有用于封堵船艉一侧开口的第二跳板,所述船体两端均设有用于控制第一跳板或第二跳板开合的绞车机构;
[0008]所述左双壳舷侧靠近船艉的一端设有尾楼,所述尾楼远离左双壳舷侧的一侧连接驾驶室,所述右双壳舷侧靠近船艏的一端顶部设有与驾驶室配合使用对船体右舷外壳及外壳以外进行监测的摄像设备,所述左双壳舷侧上设有配合摄像设备工作的辅助摄像设备;
[0009]所述船体上位于右双壳舷侧和左双壳舷侧之间设有贯穿船艏和船艉的用于放置折叠铺路设备的甲板,所述甲板上设有甲板梁拱,所述甲板靠近右双壳舷侧和左双壳舷侧的一侧均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跳板靠近船体的一侧与船艏开口侧的板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跳板靠近船体的一侧与船艉开口侧的板面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右双壳舷侧和左双壳舷侧靠近两端的舷墙及船体横端面上均设有橡胶条,所述第一跳板靠近船艏一侧的板面上连接有与设置在船艏一侧的橡胶条相配合的第一配合压紧条,所述第二跳板靠近船艉一侧的板面上有与设置在船艉一侧的橡胶条相配合的第二配合压紧条,位于同一侧的两组橡胶条底部之间均连接有设置在船体横端面的横橡
胶条,所述第一配合压紧条之间连接有与设置在船艏一侧的横橡胶条相配合的第一压紧条,所述第二配合压紧条之间连接有与设置在船艉一侧的横橡胶条相配合的第二压紧条。
[0012]优选的,所述绞车机构包括绞车,所述右双壳舷侧两端顶部和左双壳舷侧两端顶部均通过安装座连接有绞车,所述绞车靠近船艏的一侧和靠近船艉的一侧均设置有与绞车配合使用的支架,所述绞车固定连接钢丝绳一端,所述支架远离右双壳舷侧或左双壳舷侧的一端顶部安装有用于对钢丝绳进行导向的导线辊,所述钢丝绳远离绞车的一端固定连接眼环。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跳板靠近船艏一侧的两侧边上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固定铰链,所述第一固定铰链转动连接位于船艏一侧的板面上,所述第二跳板靠近船艉一侧的两侧边上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固定铰链,所述第二固定铰链转动连接位于船艉一侧的板面上。
[0014]优选的,所述右双壳舷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摄像设备的第一支撑架,所述左双壳舷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辅助摄像设备的第二支撑架。
[0015]优选的,所述右双壳舷侧上安装有第一护栏,所述左双壳舷侧上安装有第二护栏。
[0016]优选的,所述船体还包括内舱体,所述内舱体包括设置在右双壳舷侧底部的右压载舱,所述右压载舱靠近左双壳舷侧一侧依次设有右中空舱、左中空舱和左压载舱。
[0017]优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在甲板靠近右双壳舷侧或左双壳舷侧一侧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进口端拆卸连接有滤网,所述排水口靠近右压载舱或左压载舱的一侧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内设有止回阀,所述排水管远离排水口的一端连接设置在船体侧板上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拆卸连接有防护网。
[0018]优选的,所述船体上位于右双壳舷侧和左双壳舷侧上均设有若干组均匀设置的桩腿,所述桩腿上设有用于将船体升起的液压爬升机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通过设置在舷侧上的驾驶室,使得甲板上能设置为贯穿首尾的通道,便于放置和拖行铺路装置,避免驾驶室设置在中间时需要下方腾空,减小了上建重量,同时能降低风阻,还能使别运输的物品不受高度限制,同时配合两组摄像设备进行使用,便于人员在驾驶室内对船舶上的情况进行观察,方便使用;
[0021]本船设置了贯穿首尾的右双壳舷侧和左双壳舷侧,通过首尾部的跳板对艏艉端进行封堵,提升本船的进水点高度。此时舷侧可以起到提高船舶的复原力臂的作用,从而提高本船的稳性,弥补甲板干舷不足问题。两侧干舷甲板参与总纵强度计算,改善甲板因总纵弯矩而增加的结构和加厚的板材,通过合理优化后可以降低结构重量;
[0022]船体首尾设置的跳板收起时能与两侧舷墙紧密接触,起到封闭船舱、提高干舷的作用,放下时能便于车辆通行和货物的上下搬运,方便使用;同时跳板还能弥补船舶在海上对接时难于做到精准对接问题,以及靠岸精度问题。
[0023]通过设置梁拱和排水机构,使进入甲板上的水不能在甲板上停留,积水可以快速通过排水机构排出,避免因为甲板上水造成本船吃水增加。两侧突起的双壳舷侧也可以遮挡一部分进入甲板的海浪。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排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绞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中桩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1
‑‑
船体、12
‑‑
右双壳舷侧、13
‑‑
第一护栏、14
‑‑
第一支撑架、15
‑‑
船艏、16
‑‑
第一跳板、17—绞车机构、18
‑‑
第二支撑架、19
‑‑
第二护栏、20
‑‑
左双壳舷侧、21
‑‑
甲板、22
‑‑
驾驶室、23
‑‑
船艉、24
‑‑
第二跳板、25
‑‑
左压载舱、26
‑‑
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殊船舶,包括船体(11),所述船体(11)包括船艏(15)和船艉(23),所述船体(11)的两侧分别设有右双壳舷侧(12)和左双壳舷侧(20),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1)靠近船艏(15)一侧设有用于封堵船艏(15)一侧开口的第一跳板(16),所述船体(11)靠近船艉(23)的一侧设有用于封堵船艉(23)一侧开口的第二跳板(24),所述船体(11)两端均设有用于控制第一跳板(16)或第二跳板(24)开合的绞车机构(17);所述左双壳舷侧(20)靠近船艉(23)的一端设有尾楼(29),所述尾楼(29)远离左双壳舷侧(20)的一侧连接驾驶室(22),所述右双壳舷侧(12)靠近船艏(15)的一端顶部设有与驾驶室(22)配合使用对船体(11)上情况进行监测的摄像设备(31),所述左双壳舷侧(20)上设有配合摄像设备(31)工作的辅助摄像设备;所述船体(11)上位于右双壳舷侧(12)和左双壳舷侧(20)之间设有贯穿船艏(15)和船艉(23)的用于放置折叠铺路设备(30)的甲板(21),所述甲板(21)上设有甲板梁拱(32),所述甲板(21)靠近右双壳舷侧(12)和左双壳舷侧(20)的一侧均安装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殊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板(16)靠近船体(11)的一侧与船艏(15)开口侧的板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跳板(24)靠近船体(11)的一侧与船艉(23)开口侧的板面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特殊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双壳舷侧(12)和左双壳舷侧(20)靠近两端的舷墙上及船体(11)横端面均设有橡胶条(42),所述第一跳板(16)靠近船艏(15)一侧的板面上连接有与设置在船艏(15)一侧的橡胶条(42)相配合的第一配合压紧条(43),所述第二跳板(24)靠近船艉(23)一侧的板面上连接有与设置在船艉(23)一侧的橡胶条(42)相配合的第二配合压紧条,位于同一侧的两组橡胶条(42)底部之间均连接有设置在船体(11)横端面的横橡胶条,所述第一配合压紧条(43)之间连接有与设置在船艏(15)一侧的横橡胶条相配合的第一压紧条,所述第二配合压紧条之间连接有与设置在船艉(23)一侧的横橡胶条相配合的第二压紧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殊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车机构(17)包括绞车(37),所述右双壳舷侧(12)两端顶部和左双壳舷侧(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轰王强于刚迟树源卫超刘玉川迟玲艳张馨月王晓红高景美孙辉姜传广于凌飞
申请(专利权)人: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