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09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56
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屏蔽组件层和保护套,绝缘层包裹在导体的外侧,形成绝缘单线,所述以太网电缆内设有两根绝缘单线,屏蔽组件层套设在两根对绞的绝缘单线外侧,线缆护套层套设在屏蔽组件层外侧,采用一对绝缘单线,可以有效减小电缆的直径,并且降低了电缆的生产成本的同时,又保障了电缆优异的传输性能。的传输性能。的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在信息化时代,以太网作为通用性与灵活性最优化的网络技术,成为各种网络通信领域最普遍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当下物联网的应用正在快速发展中,在各种类型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中,有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设备接入,如传感器、摄像头、显示器、智能设备与终端等,为了简化网络,减少不同类型的协议转换,未来在物联网设备上的传输将越来越多的采用以太网协议。
[0003]在传统应用中,以太网主要是基于四对双绞线的半双工或全双工的传输方式,其主要优势为高带宽。然而对于工业物联网、楼宇自动化领域其数据带宽要求并不高,常规的四对双绞以太网线成为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降低电缆外径及成本的同时,又保障了其优异的传输性能。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屏蔽组件层和护套层,绝缘层包裹在导体的外侧,形成绝缘单线,所述以太网电缆内设有两根绝缘单线,屏蔽组件层套设在两根对绞的绝缘单线外侧,线缆护套层套设在屏蔽组件层外侧。
[0007]进一步的,两根绝缘单线的两侧布设有填充条料,填充条料与绝缘单线绞合,形成绞合缆芯。
[0008]进一步的,屏蔽组件层包括包带层和编织层,包带层包覆在绞合缆芯的外侧,编织层包覆在包带层的外侧,护套层包覆在编织层的外侧。
[0009]进一步的,导体由七根.mm裸铜单绞合而成。
[0010]进一步的,绝缘层采用发泡PE绝缘料材料。
[0011]进一步的,编织层由.mm镀锡铜组成的编织丝编织而成。
[0012]进一步的,护套层采用聚氯乙烯挤塑成型。
[0013]进一步的,包带层采用铝箔麦拉带,铝箔麦拉带的铝箔层朝外。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内的两根绝缘单线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层。
[0015]进一步的,填充条料采用的PE材料。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一对绞线结构,降低了结构尺寸及材料用量。
[0017](2)绝缘层使用发泡绝缘材料,在提升传输性能的同时又减小了电缆尺寸。
[0018](3)使用金属包带及金属丝编织的双屏蔽结构,提升了传输性能及电磁兼容性。
[0019](4)通过在绝缘单线的两侧布设填充条料,提升电缆的圆整度及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电缆不含填充条料的截面图。
[0021]图2是本电缆含填充条料的截面图。
[0022]附图标记:导体1,绝缘层2,屏蔽组件层3,绝缘单线4,填充条料5,绞合缆芯6,包带层7,编织层8,护套层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
[0024]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包括导体1、绝缘层2、屏蔽组件层3和保护套9,绝缘层2包裹在导体1的外侧,形成绝缘单线4,所述以太网电缆内设有两根绝缘单线4,屏蔽组件层3套设在两根对绞的绝缘单线4外侧,线缆护套层9套设在屏蔽组件层3外侧,采用一对绝缘单线4,可以有效减小电缆的直径,并且降低了电缆的生产成本的同时,又保障了电缆优异的传输性能。
[0025]两根绝缘单线4的两侧布设有填充条料5,填充条料5与绝缘单线4对绞,形成绞合缆芯6,屏蔽组件层3套设在绞合缆芯6的外侧,通过填充条料5的设置,便于提高绞合缆芯6的圆整度及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本电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填充条料5进行选装,即,本电缆的绞合缆芯6可以是由两根绝缘单线4、两根填充条料5绞合形成的,也可以是光两根绝缘单线4对绞形成的。
[0026]屏蔽组件层3包括包带层7和编织层8,包带层7包覆在绞合缆芯6的外侧,编织层8包覆在包带层7的外侧,护套层9包覆在编织层8的外侧。
[0027]本以太网线缆的生产步骤如下,
[0028](1)导体1由七根0.4mm裸铜单绞合而成;
[0029](2)绝缘层采用发泡PE绝缘料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三层共挤物理发泡设备在导体外层挤塑一层发泡PE绝缘料,形成绝缘单线;
[0030](3)再根据需求将两根绝缘单线或者两根绝缘单线、两根填充条料进行对称式绞合,形成绞合缆芯6;
[0031](4)使用专用编织设备在对绞线外包覆铝箔麦拉带,在包覆的同时,在铝箔层外面由0.1mm镀锡铜组成的编织丝进行编织,形成编织半成品线;
[0032](5)使用护套挤塑设备在编织半成品线外挤塑一层聚氯乙烯护套层,完成成品线的制作。
[0033]包带层7在包覆过程中,将铝箔麦拉带的铝箔层朝外设置。
[0034]所述电缆内的两根绝缘单线4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层2。
[0035]填充条料5采用的PE材料。
[00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0037]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
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1)、绝缘层(2)、屏蔽组件层(3)和护套层(9),绝缘层(2)包裹在导体(1)的外侧,形成绝缘单线(4),所述以太网电缆内设有两根绝缘单线(4),屏蔽组件层(3)套设在两根对绞的绝缘单线(4)外侧,线缆护套层(9)套设在屏蔽组件层(3)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两根绝缘单线(4)的两侧布设有填充条料(5),填充条料(5)与绝缘单线(4)绞合,形成绞合缆芯(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对以太网电缆,其特征在于,屏蔽组件层(3)包括包带层(7)和编织层(8),包带层(7)包覆在绞合缆芯(6)的外侧,编织层(8)包覆在包带层(7)的外侧,护套层(9)包覆在编织层(8)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彬姚云翔何方倪冬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