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鲫鱼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507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鲫鱼诱捕装置,属于捕鱼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和捕捞收集装置,所述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包括柱状本体,在所述柱状本体内设置有诱捕机构和孵化床,在所述柱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鱼口和出鱼口,所述孵化生境模拟装置的出鱼口与捕捞收集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让鲫鱼在诱饵和人工孵化模拟生境双重引诱下,自愿进入本装置中,既可以对成鱼实现诱捕,又可以对鲫鱼的繁殖进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其数量疯涨问题,因此,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捕捞效果好、能从根本上遏制繁殖数量等特点。从根本上遏制繁殖数量等特点。从根本上遏制繁殖数量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鲫鱼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捕鱼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鲫鱼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鲫鱼为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鲫鱼属的鱼类。鲫鱼适应性非常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除西部高原),栖息在湖泊、江河、河渠、沼泽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浅水湖和池塘较多,繁殖能力极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鱼类。即使pH=9的强碱性水域,盐度高达4.5%的达里湖,仍然能生长繁殖。鲫鱼的繁殖季节为春夏季,3~7月一般为鲫鱼的繁殖期,4月为繁殖盛期。在自然条件下,鲫鱼喜欢流水,尤其喜欢在有一定混浊度的微流水中、且水草茂密的浅水区域产卵繁殖。整个产卵时间持续6~20小时。但由于南北气候差异,产卵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南方地区,3月中旬以后,水温上升到17℃左右时,鲫鱼开始产卵,水温升至20~24℃时繁殖活动最盛。
[0003]鲫鱼活动能力强,耗氧量大,尤其在恶劣情况下,会严重消耗水体中的溶氧,造成其他经济鱼类浮头甚至缺氧泛出水面。同时,成鱼鲫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大量的吞食沉水植物对水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致使水体水质透明度降低。此外,当食物不充足时,它们采取拱食方式寻找食物,破坏河堤埂岸墙,造成水体浑浊,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可以对其实施诱捕的装置。
[0004]以往人们对于其捕捞的方式大多使用传统的撒网、刺网、地笼等网具,虽能够捕捞到一定的个体,但捕捞效果不佳,且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其数量的增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对成鱼个体进行捕捞,又能引诱其在指定装置中进行产卵,具有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捕捞效果好、能从根本上遏制繁殖数量的鲫鱼诱捕装置。
[0006]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鲫鱼诱捕装置,包括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和捕捞收集装置,所述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包括柱状本体,在所述柱状本体内设置有诱捕机构和孵化床,在所述柱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鱼口和出鱼口,所述孵化生境模拟装置的出鱼口与捕捞收集装置连通。
[0008]作为优选,所述柱状本体上端设置有第一顶网,下端设置底板,所述第一顶网的网目口径小于等于五厘米。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鱼口均匀设置在第一顶网上,所述第一进鱼口为网兜型,所述第一进鱼口的网径大于出鱼口网径。
[0010]作为优选,所述诱捕机构为诱捕灯圈,所述诱捕灯圈设置在柱状本体内侧,且位于孵化床上方。
[0011]作为优选,所述孵化床设置在底板上,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模拟水草、底泥和加热板。
[0012]作为优选,所述捕捞收集装置包括捕捞收集装置本体,在所述捕捞收集装置本体内设置强力水压装置、诱饵放置线和捕捞收集盒。
[0013]作为优选,所述捕捞收集装置本体上端设置第二顶网,下端设置底网,在所述第二顶网上设置有第二进鱼口。
[0014]作为优选,所述捕捞收集盒设置在捕捞收集装置本体的下部,所述强力水压装置设置在捕捞收集盒的上方。
[0015]作为优选,所述捕捞收集盒可水平抽拉设置在捕捞收集装置本体内,在所述捕捞收集盒上还设置有拉手。
[0016]作为优选,所述捕捞收集装置设置在模拟水草外侧。
[001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的鲫鱼诱捕装置,可以让鲫鱼在诱饵和人工孵化模拟生境双重引诱下,自愿进入本装置中,既可以对成鱼实现诱捕,又可以对鲫鱼的繁殖进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其数量疯涨问题,因此,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捕捞效果好、能从根本上遏制繁殖数量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鲫鱼诱捕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一种鲫鱼诱捕装置,包括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和捕捞收集装置,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包括柱状本体18、第一顶网1、第一进鱼口2、诱捕机构3、模拟水草5、底泥6、加热板7、底板8,在柱状本体18内设置诱捕机构3和孵化床,在柱状本体18上设置有第一进鱼口2和出鱼口16。
[0022]柱状本体18上端设置第一顶网1,下端设置底板8,第一顶网1的网目口径小于等于五厘米。第一进鱼口2可以设置有多个,均匀设置在第一顶网1上,第一进鱼口2的入口为圆形,向下部分为网兜型,可以保证鱼类从进鱼口2只进不出,第一进鱼口2的网径大于出鱼口16网径。
[0023]诱捕机构3采用诱捕灯圈,诱捕灯圈设置在柱状本体18内侧,且位于孵化床上方。孵化床设置在底板8上,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模拟水草5、底泥6和加热板7,模拟水草5均匀固定在在底泥6中,加热板7设置在底泥6下方。
[0024]捕捞收集装置是与孵化生境模拟装置配合使用的装置,捕捞收集装置设置在模拟水草5位置的外侧,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孵化生境模拟装置的出鱼口16与捕捞收集装置连通,便于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内产卵后的鱼进入捕捞收集装置内。
[0025]捕捞收集装置包括捕捞收集装置本体17,捕捞收集装置本体17上端设置第二顶网4,下端设置底网14,在第二顶网4上设置有第二进鱼口9。在捕捞收集装置本体17内还设置强力水压装置11、诱饵放置线10和捕捞收集盒15,诱饵放置线10上设置诱饵12。
[0026]捕捞收集盒15设置在捕捞收集装置本体17的下部,强力水压装置11设置在捕捞收
集盒15的上方。捕捞收集盒15可水平抽拉设置在捕捞收集装置本体17内,在捕捞收集盒15上还设置有拉手13,方便抽出捕捞收集盒进行更换。
[0027]本装置的工作过程:每年3~7月份,在待捕捞的水体中均匀放满本装置。首先启动加热板7和诱捕灯圈,使得水温上升至合适温度,待雌性鲫鱼进入该装置后,雌鱼会把卵细胞排在温暖的模拟水草5中,雄鱼看到水草上雌性鱼产的卵后,会游向水草把精子也排到水草上,精卵结合就形成了受精卵了,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小鲫鱼。由于捕捞收集装置内设置饵料12,因此,雌性鱼类在排卵结束后会经过孵化生境模拟装置与捕捞收集装置之间的通道游向捕捞收集装置,在进入捕捞收集装置的捕捞收集盒15后,由于诱饵12、强力水压装11和捕捞收集盒15的设置,使鲫鱼不能够再返回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在此期间,及时观察两个捕捞收集装置的捕捞数量,对一些数量过多的捕捞装置及时通过提手对捕捞收集盒15进行人工清理更换,然后再放回原处继续捕捞。此外,捕捞收集盒上方设置了强力水压装置,使得鲫鱼不能够自由活动。
[0028]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鲫鱼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和捕捞收集装置,所述孵化生境模拟装置包括柱状本体(18),在所述柱状本体(18)内设置有诱捕机构(3)和孵化床,在所述柱状本体(18)上设置有第一进鱼口(2)和出鱼口(16),所述孵化生境模拟装置的出鱼口(16)与捕捞收集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鲫鱼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本体(18)上端设置有第一顶网(1),下端设置底板(8),所述第一顶网(1)的网目口径小于等于五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鲫鱼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鱼口(2)均匀设置在第一顶网(1)上,所述第一进鱼口(2)为网兜型,所述第一进鱼口(2)的网径大于出鱼口(16)网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鲫鱼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机构(3)为诱捕灯圈,所述诱捕灯圈设置在柱状本体(18)内侧,且位于孵化床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鲫鱼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床设置在底板(8)上,包括从上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柴夏傅侃唐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