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埋入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84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埋入泵,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状,本体的侧壁设有本体通气口;上盖,盖合于所述本体上,所述上盖处设有上盖通气口;离心泵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所述离心泵组件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马达和风叶片,所述壳体组件的侧壁还依次设有吸气口、充气口和关闭口,所述壳体组件可转动;启闭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并且位于离心泵组件的一侧,所述启闭机构用于关闭或打开上盖通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速马达通过齿轮联动控制充气口、吸气口或关闭口对准本体通气口,与此同时,与减速马达连接的凸轮可以控制上盖通气口的启闭,十分便捷。捷。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埋入泵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装置
,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功能埋入泵。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泵体结构多样,其主要是用于充气或者吸气,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埋入泵结构较为简单,工作形态较为单一,无法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局限性很大;同时,现有的部分埋入泵密封性较差,在闲置情况下容易出现灰尘或者杂质进入内部,从而影响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埋入泵。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多功能埋入泵,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状,本体的侧壁设有本体通气口;上盖,盖合于所述本体上,所述上盖处设有上盖通气口;离心泵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所述离心泵组件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马达和风叶片,所述壳体组件的侧壁还依次设有吸气口、充气口和关闭口,所述壳体组件可转动;启闭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并且位于离心泵组件的一侧,所述启闭机构用于关闭或打开上盖通气口。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马达的输出轴端与风叶片相连接,壳体组件可转动(当需要吸气时,壳体组件的吸气口转动至本体通气口处;当需要充气时,壳体组件的充气口转动至本体通气口处;当需要进行微调时,壳体组件的关闭口转动至本体通气口处),使得埋入泵实现了充气、吸气、微调三个状态;启闭机构用于关闭或打开上盖通气口,便于气流流通。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的本体通气口外部可拆卸的固定有舌片,所述舌片的内侧与所述本体通气口卡合。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舌片的内侧与本体通气口卡合使得在不使用埋入泵时将本体密封,防止粉尘等杂质进入内部从而影响埋入泵,主要起到保护作用;当使用时,将舌片与本体通气口分离开即可进行使用。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构成供所述风叶片放置的第一腔体,所述充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所述吸气口设置于所述下盖体的侧壁上,所述下盖体的内部中心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位于所述风叶片的正下方,所述流通孔与所述吸气口相连通;所述关闭口也设置于所述下盖体的侧壁上,所述充气口位于所述吸气口和关闭口之间。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充气口,下盖体的侧壁上设置吸气口,使得充气口和吸气口实现相互独立;关闭口位于下盖体的侧壁上,关闭口不与下盖体内部相连通,即实现了壳体组件上的充气功能、吸气功能以及关闭功能。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在对应下盖体的位置设有限位轨道,所述下盖体在所述限位轨道内转动。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轨道的设置用于对壳体组件进行限位,使得壳体组件按照
限位轨道的既定路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充气、吸气以及关闭三个功能,提高壳体组件的转动精确度。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体的内部具有供马达放置的第二腔体;所述上盖体的边沿处在对应吸气口、充气口和关闭口位置还设有三个接触板,所述本体的内部还设有一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位于所述本体通气口的上方,所述接触板在转动过程中可与行程开关相接触。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吸气口、充气口和关闭口均对应设置有相应的接触板,同时,本体内部设置有行程开关,使得壳体组件在转动过程中按照一定位置或行程自动停止,即实现了充气、吸气和关闭三个功能之间的切换。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启闭机构包括内盖,所述内盖可上下移动。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可上下移动的内盖实现对上盖通气口的开启和关闭。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盖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内盖的上部边沿位置环设有内盖密封圈,所述内盖与所述上盖通气口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启闭机构还包括减速马达,所述减速马达的输出轴端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内盖的底部相接触,减速马达带动所述凸轮转动从而控制内盖上下移动。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由减速马达控制凸轮转动,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内盖会与上盖逐渐分离从而实现对上盖通气口的开启和关闭。
[001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轮还同轴连接有锥齿轮一,上盖体的表面还设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和所述锥齿轮二啮合。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由减速马达通过控制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带动锥齿轮二转动,使得壳体组件进行转动,即通过减速马达控制吸气口、充气口和关闭口的转动。
[002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功能埋入泵还包括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上盖处,所述电路模块包括P板以及与所述P板通过导线相连接的遥控器,所述P板还与座和US口电连接。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遥控器切换3种工作状态的多功能埋入泵,同时,还支持DC座供电座启动或关闭多功能埋入泵,带USB口,可用于给移动设备(例如手机)进行充电。
[002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埋入泵,与现有技术相比:
[0024]1)本技术通过遥控器来控制充气、吸气和微调三个状态;
[0025]2)本技术通过减速马达通过齿轮联动控制充气口、吸气口或关闭口对准本体通气口,与此同时,与减速马达连接的凸轮可以控制上盖通气口的启闭,十分便捷;
[0026]3)本技术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上盖密封圈以及舌片可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密封,防止粉尘进入内部;
[0027]4)可通过DC座供电座启动或关闭多功能埋入泵,USB口还可以给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等)进行充电;
[0028]5)本技术在室内、室外均可使用。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于表现整体。
[003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用于表现电路模块。
[0031]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的本体的俯视图。
[0034]图6为本技术的本体的剖视图。
[0035]图7为本技术的离心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的离心泵组件的剖视图。
[0037]图9为本技术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的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技术的启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为本技术的启闭机构的主视图。
[0041]图13为本技术的启闭机构的剖视图。
[0042]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0043]其中:10、本体;10a、本体通气口;10b、舌片;10c、安装块;10d、压条;10e、限位轨道;10f、行程开关;20、上盖;20a、上盖通气口;30、离心泵组件;30a、壳体组件;30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埋入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为中空状,本体(10)的侧壁设有本体通气口(10a);上盖(20),盖合于所述本体(10)上,所述上盖(20)处设有上盖通气口(20a);离心泵组件(30),设置于所述本体(10)内部,所述离心泵组件(30)包括壳体组件(30a)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30a)内部的马达(30b)和风叶片(30c),所述壳体组件(30a)的侧壁还依次设有吸气口(30a1)、充气口(30a2)和关闭口(30a3),所述壳体组件(30a)可转动;启闭机构(40),设置于所述本体(10)内部并且位于离心泵组件(30)的一侧,所述启闭机构(40)用于关闭或打开上盖通气口(20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埋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本体通气口(10a)外部可拆卸的固定有舌片(10b),所述舌片(10b)的内侧与所述本体通气口(10a)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埋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30a)包括上盖体(30a4)和下盖体(30a5),所述上盖体(30a4)与所述下盖体(30a5)之间构成供所述风叶片(30c)放置的第一腔体(30a6),所述充气口(30a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30a6)的侧壁上;所述吸气口(30a1)设置于所述下盖体(30a5)的侧壁上,所述下盖体(30a5)的内部中心设有流通孔(30a7),所述流通孔(30a7)位于所述风叶片(30c)的正下方,所述流通孔(30a7)与所述吸气口(30a1)相连通;所述关闭口(30a3)也设置于所述下盖体(30a5)的侧壁上,所述充气口(30a2)位于所述吸气口(30a1)和关闭口(30a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埋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在对应下盖体(30a5)的位置设有限位轨道(10e),所述下盖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竹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