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69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同一个B柱结构难以同时满足强度和延伸率的要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包括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的上部设置为硬区,B柱加强板的下部设置为软区,硬区与软区之间设置为过渡区,在B柱结构上还设有铰链安装面,铰链安装面设置在硬区。在车辆遇到顶压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B柱结构的上部分由于设置为硬区,材料强度较高,因而不易折弯;而在车辆遇到侧碰时,B柱结构的下部分由于设置为软区,因而能够吸能不易断裂;从而提升了新能源车在遇到碰撞时的安全性,解决了B柱结构难以同时满足高强度与吸能变形的要求的问题。高强度与吸能变形的要求的问题。高强度与吸能变形的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能源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与传统车相比,新能源车在结构上需要搭载造价较高的电池包作为动力来源。新能源车在结构设计上需要保护电池包框架,在新能源车受到碰撞时能够保证电池包的完整,避免影响电池包的正常使用及正常换电。
[0003]为了保护好电池包框架,需要B柱结构有足够的变形吸能能力及较高的延伸率。同时新能源车的电池包的重量高达500kg

600kg,使得新能源车在整体上增重较多,对B柱结构的顶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4]而强度高的钢板通常延伸率比较低,这就使得同一个B柱结构难以同时满足强度和延伸率的要求,因而侧碰和顶压对B柱结构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B柱结构难以同时满足B柱上部受到顶压时需要的高强度以及受到侧碰时需要的变形吸能。
[0005]B柱结构的上部腔体比下部腔体小,使得B柱结构的上部的结构强度相对较低,为了避免在受到顶压时B柱结构折弯,则需要大幅提升B柱结构的强度。
[0006]而为了避免在受到侧碰时损坏电池框架,新能源车的门槛梁的强度较高,受到侧碰时,门槛变形量很小。而碰撞的能量是一样的,门槛变形小,吸能少,本来由门槛变形吸收的能量,都会转移到B柱结构上,使得B柱结构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导致B柱结构的变形量更大。而为了避免B柱结构断裂,B柱结构的强度不能过高。
[0007]因此传统车的B柱结构并不适用于新能源车。
[0008]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及车辆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同一个B柱结构难以同时满足强度和延伸率的要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包括B柱加强板,所述B柱加强板的上部设置为硬区,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部设置为软区,所述硬区与所述软区之间设置为过渡区,在所述B柱结构上还设有铰链安装面,所述铰链安装面设置在所述硬区。
[0010]在上述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软区的长度为450mm至550mm之间。
[0011]在上述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软区还设有诱导溃缩筋,所述诱导溃缩筋有两个,两个所述诱导溃缩筋均横向凸起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软区的两侧,并且错位设置。
[0012]在上述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B柱加强板上还设有线束过孔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线束过孔的侧面。
[0013]在上述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线束过孔和所述加强筋均设于所述软区和所述过渡区的交界处,并且/或者,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线束过孔平行。
[0014]在上述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B柱结构还包括B柱内板,所述B柱内板的上部设置为上内板,所述B柱内板的下部设置为下内板,所述上内板的强度大于所述下内板的强度。
[0015]在上述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内板和所述下内板的分缝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渡区的高度。
[0016]在上述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内板和所述下内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烧焊和/或点焊。
[0017]在上述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B柱加强板焊接,且所述下内板相对于所述上内板的焊点分布稀疏,所述软区相对于所述硬区的焊点分布稀疏。
[00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
[0019]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包括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的上部设置为硬区,B柱加强板的下部设置为软区,硬区与软区之间设置为过渡区,在B柱结构上还设有铰链安装面,铰链安装面设置在硬区。
[0020]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在车辆遇到顶压时,本技术的B柱结构的上部分由于设置为硬区,材料强度较高,因而不易折弯;而在车辆遇到侧碰时,B柱结构的下部分由于设置为软区,因而能够吸能变形而不易断裂。从而提升了新能源车在遇到碰撞时的安全性,解决了B柱结构难以同时满足高强度与吸能变形的要求的问题。并且,将铰链安装面设置在硬区,还能使得门体在受到侧碰后铰链区域变形较小,仍然能够开启门体方便逃生。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的B柱结构与门槛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B柱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列表:
[0026]1‑
B柱加强板,11

硬区,12

软区,13

过渡区,2

铰链安装面,3

诱导溃缩筋,4

线束过孔,5

加强筋,6

B柱内板,61

上内板,62

下内板,7

门槛。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诱导溃缩筋设有两个举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技术显然可以采用其他类似的手段,比如诱导溃缩筋设有三个或四个等,只要在B柱结构受到侧碰时诱导溃缩筋溃缩后能够使B柱结构在预定的位置变形即可。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如图1

3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B柱结构与门槛匹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B柱内板的结构示意图,为解决现有的同一个B柱结构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包括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的上部设置为硬区,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部设置为软区,所述硬区与所述软区之间设置为过渡区,在所述B柱结构上还设有铰链安装面,所述铰链安装面设置在所述硬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区的长度为450mm至550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区还设有诱导溃缩筋,所述诱导溃缩筋有两个,两个所述诱导溃缩筋均横向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软区的两侧,并且错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柱加强板上还设有线束过孔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线束过孔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过孔和所述加强筋均设于所述软区和所述过渡区的交界处,并且/或者,所述加强筋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王洪利程铭蓝一洋刘雨轩万旭敏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