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449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该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包括储油箱组件、气体缓存组件以及气体处理组件。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出油管设置在所述进油管的下方,所述第一抽气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一抽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磁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气管上。所述第一罐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表的下方,有利于将油中溶解的各组分气体进行分离,有利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对油浸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判断,有利于对脱气收集的气体进行处理,够对油液进行回收。够对油液进行回收。够对油液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自动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油浸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中的主要脱气方式为“真空脱气、动态顶空脱气、高分子膜管”,经过实践的检验,真空脱气占有率正在逐步提升。
[0003]目前,在脱气时存在脱气不彻底,无法将油中溶解的各组分气体彻底分离,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导致难以对油浸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同时脱气收集的气体缺少处理,不能够对油液进行回收,如何专利技术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旨在改善无法将油中溶解的各组分气体彻底分离,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导致难以对油浸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同时脱气收集的气体缺少处理,不能够对油液进行回收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包括储油箱组件、气体缓存组件以及气体处理组件。
[0007]所述储油箱组件包括箱体、进油管、出油管、电磁加热线圈、第一抽气泵、第一出气管以及电磁阀,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出油管设置在所述进油管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抽气泵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抽气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一抽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磁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气管上。
[0008]气体缓存组件,所述气体缓存组件包括第一罐体、连接管、第一压力表以及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罐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罐体的一侧,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压力表和所述第二出气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表的下方;
[0009]所述气体处理组件包括第二罐体、支撑架、进气管、第二抽气泵、半导体制冷片、排气管、排液管以及抽液泵,所述第二罐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的一侧,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下方,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抽气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与所述第二罐体之间,所述第二抽气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抽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的外部,所述排气管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的另一侧,所述排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下方,所述抽液泵固定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上方,所述抽液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排液管连接,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箱体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下方连接有地脚,所述地脚固定在所
述箱体的底端。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与所述箱体的内部连通。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液位报警器,所述液位报警器设置在所述温度计的下方。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抽气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箱体之间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内部。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罐体的内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的内部。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罐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上方。
[00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气泵与所述第二出气管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抽气泵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001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抽液泵与所述排液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管体,所述抽液泵与所述箱体之间连接有第二管体。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使用时,通过进油管向箱体内注入一定量的油液,通过设置电磁加热线圈能够对箱体进行预热,有利于箱体内的油液进行升温,将油液升高到一定的温度后,启动第一抽气泵将箱体内部的空气以及油液升温后从油液内扩散出来的气体通过第一出气管和连接管排出到第一罐体内,通过设置第一压力表有利于了解到第一罐体内的气压,当第一压力表的示数不在变化时,关闭电磁阀并停止第一抽气泵,使得箱体内保持真空状态,然后启动第二抽气泵,将第一罐体内收集的气体通过第二出气管和进气管泵入到第二罐体内,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有利于对第二罐体进行吸热,从而能够对进入到第二罐体内的气体进行降温,从而能够使得油蒸汽能够得到聚集,在通过设置挡板,有利于油液和气体进行分离,保证了气样的洁净和稳定可靠,为后续气体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通过设置排气管能够对气体进行采集和排放,通过设置排液管再配合抽液泵能够将第二罐体底部的油液泵入到箱体内进行回收,有利于将油中溶解的各组分气体进行分离,有利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对油浸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判断,有利于对脱气收集的气体进行处理,够对油液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储油箱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缓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处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00

储油箱组件;110

箱体;112

地脚;120

进油管;130

出油管;140

电磁加热线圈;142

防护罩;150

温度计;160

液位报警器;170

第一抽气泵;172

抽气管;180

第一出气管;190

电磁阀;200

气体缓存组件;210

第一罐体;220

连接管;230

第一压力表;240

第二出气管;300

气体处理组件;310

第二罐体;312

挡板;320

支撑架;330

进气管;340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的真空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箱组件(100),所述储油箱组件(100)包括箱体(110)、进油管(120)、出油管(130)、电磁加热线圈(140)、第一抽气泵(170)、第一出气管(180)以及电磁阀(190),所述进油管(120)和所述出油管(130)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110)的一侧,所述出油管(130)设置在所述进油管(120)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140)设置在所述箱体(110)的外侧,所述第一抽气泵(170)固定在所述箱体(110)的上方,所述第一抽气泵(170)的输入端与所述箱体(110)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180)与所述第一抽气泵(17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磁阀(190)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气管(180)上;气体缓存组件(200),所述气体缓存组件(200)包括第一罐体(210)、连接管(220)、第一压力表(230)以及第二出气管(240),所述第一罐体(210)设置在所述箱体(110)的一侧,所述连接管(220)连接在所述第一罐体(210)的一侧,所述连接管(220)与所述第一出气管(180)连通,所述第一压力表(230)和所述第二出气管(240)连接在所述第一罐体(21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出气管(240)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表(230)的下方;气体处理组件(300),所述气体处理组件(300)包括第二罐体(310)、支撑架(320)、进气管(330)、第二抽气泵(340)、半导体制冷片(350)、排气管(370)、排液管(380)以及抽液泵(390),所述第二罐体(310)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210)的一侧,所述支撑架(320)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310)的下方,所述进气管(330)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310)的一侧,所述第二抽气泵(340)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210)与所述第二罐体(310)之间,所述第二抽气泵(34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管(240)连通,所述第二抽气泵(340)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管(330)连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50)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310)的外部,所述排气管(370)连接在所述第二罐体(310)的另一侧,所述排液管(380)连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轩伟安晨光杨柳青王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电云通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