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418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电池装置包括一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及复数个电池组,散热构造包括一金属外壳、至少一散热鳍片及复数个导热层;电路板、电池组、散热鳍片及导热层被容置在金属外壳中;散热鳍片装设在电路板上;导热层设在散热鳍片与金属外壳之内表面之间,或设在散热鳍片与电路板之间,或设在电池组与金属外壳之内表面之间的空隙中,或设在电池组与另一电池组间;如此,当电池装置充放电时,电路板及电池组运作所产生的热能将透过这些导热层而快速传导至金属外壳上,使得电池装置可以有效地被散热。使得电池装置可以有效地被散热。使得电池装置可以有效地被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


[0001]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散热构造,尤指一种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环保减碳之需求,电动车逐渐地受到人们的青睬。因此,很多车厂陆续进入电动车的开发,以期在电动车市场上抢得商机。
[0003]电动车之动力来源为电池。再者,为了增加电动车的续航力,电动车上通常会设置有相当数量的电池组。这些数量电池组若同时间大电流放电,将会产生高温,高热不仅会造成电池组的效能快速衰减,更有引起电池组爆炸的风险。
[0004]以往为了降低电池组运作时的温度,系可以在电池组上增加一散热鳍片,并利用灌蜡方式填充各电池组间的空隙,利用蜡的传导来达到热的平衡。然而,灌蜡制程步骤十分繁锁、耗时又耗成本,且又容易因为密封不完全之因素,使得蜡液从电池组的收纳盒中流出而造成热的传导失效,而影响到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电池装置包括一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及复数个电池组,散热构造包括一金属外壳、至少一散热鳍片及复数个导热层;电路板、电池组、散热鳍片及导热层被容置在金属外壳中;散热鳍片装设在电路板上;导热层设在散热鳍片与金属外壳之内表面之间,或设在散热鳍片与电路板之间,或设在电池组与金属外壳之内表面之间的空隙中,或设在电池组与另一电池组间。则,当电池装置充放电时,电路板及电池组运作所产生的热能将透过这些导热层而快速传导至金属外壳上,而利用金属外壳进行散热。
[0006]本技术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散热鳍片透过至少一卡扣机构固定在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上,而电路板透过至少一锁固组件或卡扣机构固定在散热鳍片上及/或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上;导热层、卡扣机构、锁固组件及金属外壳结合在电路板及电池组时,将形成一紧配合的散热构造;则,电池装置执行充放电时,电路板及电池组所产生的热能将可藉由紧配合之散热构造而快速地传导至金属外壳处,以便有效地提升电池装置的散热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电池装置包括一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及复数个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系电性连接电池组,散热构造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设置在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上;一金属外壳,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复数个电池组及散热鳍片被容置在金属外壳中;及复数个导热层,设在散热鳍片与金属外壳之内表面间。
[0008]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热层设在散热鳍片与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之间。
[0009]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与金属外壳之内表面间存在一空隙,导热层设在空隙中。
[0010]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热层设在电池组与另一电池组间。
[001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热层为一导热垫或一导热胶。
[001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金属外壳为一铝挤型的金属壳体。
[001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散热鳍片透过一卡扣机构或至少一锁固组件以固定在金属外壳的内部,而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板透过卡扣机构或锁固组件以固定在散热鳍片上或金属外壳的内表面上。
[0014]本技术又提供一种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电池装置包括一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及复数个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池组,散热构造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设置在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上;一金属外壳,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复数个电池组及散热鳍片容置在金属外壳中;及复数个导热层,电池组与金属外壳之内表面间存在一间隙,导热层设在间隙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电池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电池装置的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的A1区域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的A2区域的放大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00

电池装置;101

电源接头;11

金属外壳;111

空隙;121

导热层;123

导热层;125

导热层;127

导热层;13

散热鳍片;14

卡扣机构;141

第一卡扣;143

第二卡扣;15

电路板;16

锁固组件;17

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充分了解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之实施例,并配合所附之图式,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分别为本技术电池装置的立体图、本技术电池装置的剖面图、本技术图2的A1区域的放大图及本技术图2的A2区域的放大图。本技术电池装置100系可应用于一电动车或一特定电子装置上,以作为电动车或特定电子装置的供电来源。如图1~4所示,本技术电池装置100包括一金属外壳11、一散热鳍片13、一电路板15及复数个电池组17。金属外壳11的外部连接一电源接头101。散热鳍片13、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15及电池组17被容置在金属外壳11之中,以被金属外壳11所保护。电路板15亦可包括有一微控制器及一控制电路,一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将被安装在微控制器中,电池管理系统透过控制电路以控制电池组17的运作。
[0022]散热鳍片13固设在电路板15上。该些电池组17以矩阵排列方式设置在金属外壳11内部的一适当空间中。电路板15电性连接每一电池组17,以使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根据供电的需求或电池能量的平衡来控制每一电池组17的充放电动作。
[0023]金属外壳11的内部更包括有复数个导热层121、123、125、127。导热层121、123、125、127为一包含有导热材质的弹性贴片或一包含有导热材质的胶体,例如导热材质亦可为散热膏、锡膏、银胶或其他易导热的材料。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热层121系设置在散热鳍片13与金属外壳11的内表面之间。或者,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导热层123系设置
在散热鳍片13与电路板15之间。
[0024]在本技术中,金属外壳11的内部宽度将会稍微大于多个列方向排列的电池组17之宽度,例如:金属外壳11的内部宽度将会稍微大于两个列方向排列的电池组17的宽度,以使电池组17能够容易地以列的方向排列在金属外壳11的内部中。再者,由于金属外壳11的内部宽度稍微大于多个列方向排列的电池组17之宽度,因此,当多个电池组17以列的方向排列在金属外壳11内部时,电池组17与金属外壳11之内表面间将存在一空隙111。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导热层125将会设置在空隙111之中,或者导热层125将会设置在电池组17与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电池装置上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一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及复数个电池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系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所述散热构造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上;一金属外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复数个电池组及所述散热鳍片被容置在所述金属外壳中;及复数个导热层,设在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金属外壳之内表面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与所述金属外壳之内表面间存在一空隙,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空隙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设在所述电池组与另一所述电池组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一导热垫或一导热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为一铝挤型的金属壳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透过一卡构机构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坤程仁勇张政衍
申请(专利权)人:新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