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制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97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层制袋膜,该制袋膜包括五层,依次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胶粘层,铝箔层,碳纤维层,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和超疏油疏水层;其中双向拉伸聚丙烯层通过胶粘层与铝箔层固定连接;碳纤维层通过胶粘剂分别与铝箔层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固定连接;超疏油疏水层涂覆于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上,能够实现制袋膜不被油漆油液浸润,制袋膜强度高,后期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成的成品袋可以降低外包装壳体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制袋膜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制袋膜。

技术介绍

[0002]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多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其多用于包装以及覆膜层。而且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又因为薄膜的难以自然降解的特性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尤其是盛放油漆和油液类的包装袋,因为油漆和油液的浸润,最终的包装袋总会残留大量的油漆或油液难以被利用,而且其产生的大量的包装袋不能重复利用,所以,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多次利用的制袋膜,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制袋膜,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制袋膜不被油漆油液浸润,制袋膜强度高,降低外包装壳体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制袋膜,该制袋膜包括五层,依次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胶粘层,铝箔层,碳纤维层,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和超疏油疏水层;其中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层通过所述胶粘层与所述铝箔层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层通过胶粘剂分别与所述铝箔层和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固定连接;所述超疏油疏水层涂覆于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上。
[0006]优选的,其中超疏油疏水层为后期使用时与包装物的接触层。
[0007]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0μm

30μm。
[0008]优选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层可以为制袋膜提供坚韧耐磨的表层,提高对内部层的保护。
[0009]优选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层透明度高,为内层的铝箔层的光线反射提供了顺利的光通路;此外,还可以对铝箔层的印刷品进行清晰的辨认。
[0010]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10μm

30μm。
[0011]优选的,铝箔层的设置可以提高制袋膜的避光性,防止外部光线对内部各层的材料产生老化影响。
[0012]所述碳纤维层的厚度为20μm

40μm。
[0013]优选的,碳纤维层的加入大幅提高了制袋膜的抗拉强度,大幅提升了整体的承载力。
[0014]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为20μm

40μm。
[0015]优选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即FEP层,既能够方便超疏油疏水层的涂覆,也可
以耐超疏油疏水层的化学品的腐蚀,提高制袋膜的使用寿命。
[0016]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5μm

15μm。
[0017]优选的,胶粘层为辅助双向拉伸聚丙烯层和铝箔层粘合所设置。
[0018]所述超疏油疏水层涂覆于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外侧;所述超疏油疏水层由三层纳米涂层复合而成,由内至外依次为邻苯二酚衍生物层,金属离子层和表面活性剂层。
[0019]优选的,超疏油疏水层的涂覆,提高了制袋膜的抗油液浸润的能力,提高了盛放的油液制品的利用率,也实现了制袋膜多次重复利用。
[0020]所述邻苯二酚衍生物层为乙胺基羧基邻苯二酚,所述金属离子层为硝酸铜;所述表面活性剂层为全氟烷基磷酸酯。
[0021]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2]本技术增加了双向拉伸聚丙烯层可以为制袋膜提供坚韧耐磨的表层,提高对内部层的保护;加入了铝箔层的,可以提高制袋膜的避光性,避免外界阳光对后期承载的物品的直射,也避免了内部各层的加速老化。
[0023]碳纤维层的加入大幅提高了制袋膜的抗拉强度,大幅提升了整体的承载力;全氟乙烯能够耐超疏油疏水层的涂覆,提高制袋膜的使用寿命。
[0024]本技术提高了制袋膜的抗油液浸润的能力,提高了盛放的油液制品的利用率,也实现了制袋膜多次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双向拉伸聚丙烯层

1,铝箔层

2,碳纤维层

3,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

4,超疏油疏水层

5,高密度聚乙烯层

6,胶粘层

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制袋膜,该制袋膜包括五层,依次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1,胶粘层7,铝箔层2,碳纤维层3,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4和超疏油疏水层5;其中双向拉伸聚丙烯层1通过胶粘层7与铝箔层2固定连接;碳纤维层3通过胶粘剂分别与铝箔层2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4固定连接;超疏油疏水层5涂覆于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4上。
[0032]双向拉伸聚丙烯层1的厚度为10μm

30μm。
[0033]铝箔层2的厚度为10μm

30μm。
[0034]碳纤维层3的厚度为20μm

40μm。
[0035]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4的厚度为20μm

40μm。
[0036]胶粘层7的厚度为5μm

15μm。
[0037]超疏油疏水层5涂覆于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4外侧;超疏油疏水层5由三层纳米涂层复合而成,由内至外依次为邻苯二酚衍生物层,金属离子层和表面活性剂层。
[0038]邻苯二酚衍生物层为乙胺基羧基邻苯二酚,金属离子层为硝酸铜;表面活性剂层为全氟烷基磷酸酯。
[0039]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40]本技术增加了双向拉伸聚丙烯层可以为制袋膜提供坚韧耐磨的表层,提高对内部层的保护;加入了铝箔层的,可以提高制袋膜的避光性,避免外界阳光对后期承载的物品的直射,也避免了内部各层的加速老化。
[0041]碳纤维层的加入大幅提高了制袋膜的抗拉强度,大幅提升了整体的承载力;全氟乙烯能够耐超疏油疏水层的涂覆,提高制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制袋膜,其特征在于,该制袋膜包括五层,依次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层(1),胶粘层(7),铝箔层(2),碳纤维层(3),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4)和超疏油疏水层(5);其中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层(1)通过所述胶粘层(7)与所述铝箔层(2)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层(3)通过胶粘剂分别与所述铝箔层(2)和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4)固定连接;所述超疏油疏水层(5)涂覆于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层(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制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层(1)的厚度为10μm

3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制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层(2)的厚度为10μm

3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制袋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高碑店市立信神农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