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抗倒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380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抗倒伏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立桩、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每一组立桩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该组中的立桩通过第一线绳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线绳的正上方设置有依次连接同组立桩的第二线绳,所述第一长杆横架在两根第一线绳上,所述第二长杆横架在两根第二线绳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长杆间隔为小麦播种相邻两个行距之和,所述第二长杆为与第一长杆正上方;所述第一线绳距离地面0.15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抗倒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小麦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抗倒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近年来,由于气候和种植技术等原因,致使高产麦田倒伏加重,成为困扰小麦高产的一大难题。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小麦生产对大播种量的种植方式依赖越来越高,极大地增大了小麦倒伏的风险;同时,小麦施肥不科学,氮肥施用过多或施期不当,也对小麦抗倒伏栽培形成了挑战。若是小麦发生倒伏,则倒伏后的植株无法再竖直生长,很容易导致小麦的穗被水浸泡或发芽,影响小麦收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小麦抗倒伏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小麦抗倒伏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立桩、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每一组立桩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该组中的立桩通过第一线绳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线绳的正上方设置有依次连接同组立桩的第二线绳,所述第一长杆横架在两根第一线绳上,所述第二长杆横架在两根第二线绳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长杆间隔为小麦播种相邻两个行距之和,所述第二长杆为与第一长杆正上方;所述第一线绳距离地面0.15米

0.25米。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绳和第二线绳垂直距离为0.65米

0.85米。
[0007]进一步的,所述小麦抗倒伏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立桩上的定长尺,所述定长尺包括卡设、插接或粘贴在立桩侧面的固定片和设置在固定片外侧的标尺
[0008]进一步的,所述标尺包括铰接的第一定长部和第二定长部,所述第一定长部用于标定第一线绳的高度,所述第二定长部用于标定第二线绳的高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均通过绑缚部件固定在第一线绳或第二线绳上,所述绑缚部件包括具有柔性且表面粗糙的U形绑带,所述绑带的非中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定型丝。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均通过绑缚部件固定在第一线绳或第二线绳上,所述绑缚部件包括具有柔性且表面粗糙的条形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设置有弹性环,所述绑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粗尾。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立桩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下端面水平或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立桩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配合的辅助部件,所述辅助部件包括用于缠绕所述立桩外周的立带、设置在立带一端的用于锁定立带的锁止部件和设置在软带非单向齿条侧的至少一个外板。
[0012]本技术在安装使用时,在小麦生长拔节期安装立桩、第一线绳、第二线绳和第一长杆,同一组的立桩用上下两根线绳连接固定,加强防风固定,第一长杆对茎秆较细、抗
倒伏能力差的品种的小麦植株提供拔节期的防倒伏支撑;在进入灌浆期时,进行第二长杆的固定,经过两次长杆的横向固定,大大提高了小麦抗倒伏能力。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成本低,便于安装使用,可从侧面为小麦植株提供支撑,防倒伏效果好;通过对小麦植株进行上下两次固定,大大提高了小麦抗倒伏能力,小麦倒伏程度降低,同时提高了小麦行间的通风透光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同时,由于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的方向与小麦行向相同,因而,工作人员还可便捷的在行间进行植株采集或观察,便于田间调查、管理和收获;同时,每一行的小麦在长杆之间可以自由活动,不会束缚小麦自然生长,使得小麦能够保持品种的自身生长特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长尺弯折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U形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条形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应用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中,立桩(1)、第二线绳(2)、第二长杆(3)、缺口(4)、立带(5)、外板(6)、收缩部(7)、定型丝(8)、U形绑带(9)、弹性环(10)、粗尾(11)、窄尾(12)、第一线绳(13)、条形绑带(14)、固定片(15)、标尺(16)、第一定长部(17)、第二定长部(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和图6所示,一种小麦抗倒伏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立桩1、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3,每一组立桩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该组中的立桩1通过第一线绳13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线绳13的正上方设置有依次连接同组立桩1的第二线绳2,所述第一长杆横架在两根第一线绳13上,所述第二长杆3横架在两根第二线绳2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长杆间隔为小麦播种相邻两个行距之和,所述第二长杆3为与第一长杆正上方;所述第一线绳13距离地面0.15米

0.25米;立桩1可采用钢管、塑料管道管或木桩,优选为木桩;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3采用竹竿、塑料杆、木棍等硬质杆体,优选为竹竿;第一线绳13和第二线绳2采用尼龙绳、铁丝等材质,优选为铁丝;固定竹竿时,竹竿的两端多出10cm为宜。
[0024]如图6所示,在进行田间试验时,多采用宽窄行种植,以宽行行间距30cm,窄行行间距20cm为例,此时,在小麦拔节期,沿着小麦的垄,每隔5米栽一个木桩,木桩直径大约为6厘米,埋入土中深度大约为0.6米

0.7米,第一线绳13距离地面约0.6米,第二线绳2距离地面约1米,这样,两个木桩之间均有10个宽窄行,即10个品种的育种材料,便于记载核对;第一长杆采用竹竿,顺着小麦的宽行绑定竹竿,使竹竿方向与小麦种植方向一致;竹竿均穿插在
宽行之间,靠近左右两边材料固定,这样每个宽行之间均有一根竹竿来支撑两侧的材料;竹竿两端固定在第一线绳13之上,用绑缚部件如铁丝、扎带或绑带固定,松紧程度以轻轻拽动不滑脱为宜,这样,每两个木桩之间均有10根竹竿横跨在下部铁丝之上,每两根竹竿固定两行小麦;在小麦进入灌浆期时,由于小麦穗部重量增加和不利的气象条件增多,小麦倒伏现象随之加重,此时,进行小麦防倒伏的第二长杆3的固定,将第二长杆3捆绑在第二线绳2上,且基本与第一长杆的对齐;这样经过两次横向固定,大大提高了小麦抗倒伏能力,同时由于小麦行间的通透性增加而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便于了田间调查、管理和收获。
[002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线绳13和第二线绳2垂直距离为0.65米

0.85米,即距离地面0.8米

1.1米;优选的,第一线绳13距离地面约0.2米,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抗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立桩、第一长杆和第二长杆,每一组立桩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该组中的立桩通过第一线绳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线绳的正上方设置有依次连接同组立桩的第二线绳,所述第一长杆横架在两根第一线绳上,所述第二长杆横架在两根第二线绳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长杆间隔为小麦播种相邻两个行距之和,所述第二长杆为与第一长杆正上方;所述第一线绳距离地面0.15米

0.25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绳和第二线绳垂直距离为0.65米

0.85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立桩上的定长尺,所述定长尺包括卡设、插接或粘贴在立桩侧面的固定片和设置在固定片外侧的标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抗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尺包括铰接的第一定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凡刘国涛侯军红宋志均关立杨春玲韩勇薛鑫董军红薛志伟贠超周其军郜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