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395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属于爬杆机器人技术领域,其组成主要包括外臂,车架,内臂,内臂电动推杆,外臂电动推杆,内臂旋转电机组件,外臂旋转电机组件,履带模块,电源模块。内、外臂旋转电机组件固接在车架上,内、外臂与其旋转电机连接件铰接,内、外臂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虎克铰与车架和内、外臂架体实现铰接,履带模块、电源模块分别布置在车架平台的背面和正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臂、外臂开合与旋转方便,适应能力强,形态转换容易,爬杆稳定性高,通用性好。通用性好。通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爬杆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中,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替代人类从事高危高强度的作业。在高空杆体作业的领域里,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操作人员的安全难以保障,爬杆机器人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爬杆机器人主要分为轮式、尺蠖式、仿生式,绝大多数的爬杆机器人改装空间小、功能单一、负重能力低,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专利技术一款方便改装、易于搭载其它设备且具有平地移动能力的爬杆机器人通用平台,用以解决目前大多数爬杆机器人,平地移动困难和设备搭载空间不足的问题。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具有两种运动形态:爬杆形态和平台形态,机器人可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下在这两种形态间进行转换。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包括两个外臂,车架,两个内臂,两个内臂电动推杆,两个外臂电动推杆,两个内臂旋转电机组件,两个外臂旋转电机组件,履带模块,电源模块;内、外臂旋转电机组件均包括旋转电机和减速器,内、外臂旋转电机组件可驱动内、外臂旋转,从而实现爬杆机器人运动形态的切换。
[0005]所述的内臂与旋转电机连接件铰接,旋转电机连接件与内臂旋转电机组件同轴线连接,内臂旋转电机组件固接在车架上,内臂电动推杆一端与内臂通过第一虎克铰实现铰接,内臂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车架通过第二虎克铰实现铰接,外臂与车架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内臂与车架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的履带模块布置在车架平台背面的中央位置,所述的电源模块布置在车架平台的正面,所述的车架平台与车架固接。
[0006]所述的每个内臂均包括内臂架体,两个内臂支撑轮组件,内臂夹持轮机构;所述的内臂夹持轮机构包括内臂夹持轮驱动电机,内臂夹持轮调整电机,内臂夹持轮调整蜗杆,内臂夹持轮调整蜗轮,内臂夹持轮,所述的内臂夹持轮驱动电机与内臂架体通过内臂叉架实现铰接,内臂夹持轮调整蜗轮与内臂叉架同轴线连接,内臂夹持轮调整电机与内臂夹持轮调整蜗杆同轴线连接。所述的内臂夹持轮调整机构,通过蜗杆蜗轮机构实现对内臂夹持轮爬杆角度的调整。
[0007]所述的每个外臂均包括外臂架体,两个外臂支撑轮组件,外臂夹持轮机构;所述的外臂夹持轮机构包括外臂夹持轮调整电机,外臂夹持轮调整蜗杆,外臂夹持轮调整蜗轮,外臂夹持轮,所述的外臂夹持轮与外臂叉架通过法兰轴实现铰接,所述的外臂叉架与外臂夹持轮调整蜗轮同轴线连接,外臂夹持轮调整电机与外臂夹持轮调整蜗杆同轴线连接。所述的外臂夹持轮调整机构,通过蜗杆蜗轮机构实现对外臂夹持轮爬杆角度的调整。
[0008]当爬杆机器人处于平台形态时,所述的车架平台正面设有两个内、外臂的限位挡
块,限定了内、外臂复位后的极限位置,保持车体良好的接地性能。
[0009]车架平台与车架固定连接,履带模块与车架平台固定连接。
[0010]履带电机固定在履带侧板上,履带电机与履带驱动轮同轴连接,履带承重轮与摇臂铰接,摇臂与履带侧板铰接,摇臂与履带侧板连有拉簧,故履带模块具有一定越障能力。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框架可通过铝方管搭建出本体结构,强度较高,可靠性好,拆卸容易,维修方便;2)本专利技术功能丰富,能够通过旋转内、外臂,实现机器人爬杆形态和平台形态的转换,减少了机器人的占用空间,方便了机器人的运输,而且还可以通过设定程序实现自主爬杆,免去了人工搬运的过程;3)本专利技术的内、外臂和车架均通过电动推杆铰接,具有对不同直径杆体的自适应功能且夹紧力可调,此外机器人具有避震功能的履带模块,可以实现爬杆过程中的越障功能;4)本专利技术的车架平台具备改装空间及搭载可能性,减小了对所搭载设备的尺寸及结构限制,通用性好;5)本专利技术处于爬杆形态时,内臂、外臂夹持轮、履带模块与杆体之间,实现了多点可靠接触,提高了爬杆机器人的爬行稳定性及负重能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爬杆运动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爬杆形态总装配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爬杆形态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状态转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平台形态总装配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平台形态仰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外臂装配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外臂夹持轮机构装配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内臂装配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内臂夹持轮机构配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履带模块总装配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履带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零部件如下:1—外臂;2—电源模块;3—车架;4—内臂;5—内臂电动推杆;6—外臂电动推杆;7—履带模块;8—外臂旋转电机组件;9—内臂旋转电机组件;10—第二虎克铰;11—旋转电机连接件;12—第一虎克铰;101—外臂架体;102—外臂支撑轮组件;103—外臂夹持轮机构;103

1—外臂夹持轮调整电机;103

2—外臂夹持轮调整蜗杆;103

3—法兰轴;103

4—外臂叉架;103

5—外臂夹持轮;103

6—外臂夹持轮调整蜗轮;301—限位挡块;302—车架平台;401—内臂架体;402—内臂支撑轮组件;403—内臂夹持轮机构;403

1—内臂夹持轮调整电机;403

2—内臂夹持轮调整蜗杆;403

3—内臂夹持轮驱动电机;403

4—内臂叉架;
403

5—内臂夹持轮;403

6—内臂夹持轮调整蜗轮;701—履带侧板;702—履带;703—履带电机;704—履带驱动轮;705—摇臂;706—拉簧;707—履带承重轮。
[0013]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附图12所示,一种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包括两个外臂1,车架3,两个内臂4,两个内臂电动推杆5,两个外臂电动推杆6,两个内臂旋转电机组件9,两个外臂旋转电机组件8,履带模块7,电源模块2;所述的内臂4与旋转电机连接件11铰接,旋转电机连接件11与内臂旋转电机组件9同轴线连接,内臂旋转电机组件9固接在车架3上,内臂电动推杆5一端与内臂4通过第一虎克铰12实现铰接,内臂电动推杆5的另一端与车架3通过第二虎克铰10实现铰接,外臂1与车架3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内臂4与车架3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的履带模块7布置在车架平台302背面的中央位置,所述的电源模块2布置在车架平台302的正面,所述的车架平台302与车架3固接。
[0015]所述的每个内臂4均包括内臂架体401,两个内臂支撑轮组件402,内臂夹持轮机构403;所述的内臂夹持轮机构403包括内臂夹持轮驱动电机403

3,内臂夹持轮调整电机403

1,内臂夹持轮调整蜗杆403

2,内臂夹持轮调整蜗轮403

6,内臂夹持轮403

5,所述的内臂夹持轮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包括两个外臂(1),车架(3),两个内臂(4),两个内臂电动推杆(5),两个外臂电动推杆(6),两个内臂旋转电机组件(9),两个外臂旋转电机组件(8),履带模块(7),电源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臂(4)与旋转电机连接件(11)铰接,旋转电机连接件(11)与内臂旋转电机组件(9)同轴线连接,内臂旋转电机组件(9)固接在车架(3)上,内臂电动推杆(5)一端与内臂(4)通过第一虎克铰(12)实现铰接,内臂电动推杆(5)的另一端与车架(3)通过第二虎克铰(10)实现铰接,外臂(1)与车架(3)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内臂(4)与车架(3)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的履带模块(7)布置在车架平台(302)背面的中央位置,所述的电源模块(2)布置在车架平台(302)的正面,所述的车架平台(302)与车架(3)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轮履复合式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内臂(4)均包括内臂架体(401),两个内臂支撑轮组件(402),内臂夹持轮机构(403);所述的内臂夹持轮机构(403)包括内臂夹持轮驱动电机(403

3),内臂夹持轮调整电机(403

1),内臂夹持轮调整蜗杆(403

2),内臂夹持轮调整蜗轮(403

6),内臂夹持轮(403

5),所述的内臂夹持轮驱动电机(403

3)与内臂架体(401)通过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栋李景闻田澳张东东程超闫江涛晋步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