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331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公开了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属于列车安全运行控制技术领域,通过与既有车载信号系统相结合,提供了两种实时热备冗余设备启动、退出过分相驾驶模式,解决了信号系统降级运行时,按现有25km/h限速保护模式无法确保通过分相区的问题,确保了过分相区的安全运行,也确保了非分相区25km/h限速保护车载信号系统的既有功能。对既有车载信号系统影响小,设备安装调试的工作量也小,并且在只有读取到相应信息时,才启动过分相驾驶模式,避免了误启动过分相驾驶模式带来的安全风险。式带来的安全风险。式带来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安全运行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降级运行时,提供25km/h限速保护驾驶模式,用于司机人工驾驶时放置列车运行超速。对于交流供制式线路,由于分相区中间段存在无电区域(用于接触网专业A、B、C电源相序隔离)的原因,当信号系统降级运行,司机以25km/h限速保护驾驶模式人工驾驶时,列车因限速过低无法利用惯性通过分相区。
[0003]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要求,在电气化区段接触网电分相前方,分别设置断点标、禁止双弓标。对于最高运行速度大于120km/h的旅客列车,在断点标的前方增设特殊断点标(T断)。在双线电气化区段,在“合”、“断”电标背面,可分别加装“断”、“合”字标,作为反方向行车的“断”、“合”电标使用。
[0004]按照《轨道交通客运列车断电过分相系统相互匹配准则》相关要求,故障运行限速模式下,“合”标前的出口行驶速度不宜低于5km/h。
[0005]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暂无规定明确交流供电制式相关过分相要求,通常参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结合线路情况进行设计。按照160米的分相长度,列车惰行区段的总长度约为75+30+160+30=295m。
[0006]按照设计方案,非正常运营(含25km/h限速保护人工驾驶和故障推送模式)模式下,需司机手动过分相。
[0007]经牵计算核实,司机进行25km/h限速保护人工驾驶时,在模拟坡度7

,惰行初速度=25km/h,惰行末速度=5km/h条件下,列车的最大惰行距离约为280m(小于惰行区段的长度),因此25km/h限速保护人工驾驶模式下的列车,无法顺利通过该无电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按照目前的方案,在非正常运营(含25km/h限速保护人工驾驶和故障车推送模式)模式下,司机进行25km/h限速保护人工驾驶时,在模拟坡度7

,惰行初速度=25km/h,惰行末速度=5km/h条件下,列车的最大惰行距离约为280m,列车无法顺利通过无电区,需要司机手动过分相的不足,提供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其目的在于确保交流供电制式线路人工驾驶模式顺利过分相区。
[0009]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列车开始运行;
[0012]S2:列车运行到分相区,车载信号系统授权过分相驾驶模式可用,司机以不超过过分相模式允许的速度驾驶列车运行;
[0013]S3:列车过分相区后,系统退出过分相驾驶模式,由司机或系统驾驶列车继续运行。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既有车载信号系统相结合,提供了两种实时热备冗余设备启动、退出过分相驾驶模式,解决了信号系统降级运行时,仍可提供限速防护司机超速通过分相区,确保过分相去的安全运行,也确保了非分相区25km/h限速保护车载信号系统的既有功能。对既有车载信号系统影响小,设备安装调试的工作量也小,并且在只有读取到相应信息时,才启动过分相驾驶模式,避免了误期过分相驾驶模式带来的安全风险。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6]S21: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车载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是否正常;
[0017]S22:所述步骤S21中列车车载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判断为是正常时,则判断列车是否在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范围内;否则列车车载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判断为不正常时,则判断车载磁钢读取设备是否读取到轨道旁的磁钢信息;其中所述有效范围的终点与起点以分相区为中心对称设计;
[0018]S23:所述步骤S22中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在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范围内和/或车载磁钢读取设备读取到轨道旁磁钢信息,则车载信号系统授权过分相驾驶模式可用,司机选择过分相驾驶模式驾驶列车运行;若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不在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范围内和/或车载磁钢读取设备未读取到轨道旁磁钢信息,车载信号系统不授权过分驾驶模式,此时过分相驾驶模式不可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1还包括在所述车载信号系统降级运行,但所述车载信号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正常时,利用实时定位信息定位列车;在所述车载信号系统降级运行,所述车载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故障或定位丢失时,利用所述车载磁钢读取设备读取磁钢信息定位列车。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1]S31:司机选择退出过分相驾驶模式,列车以其他驾驶模式运行或停车;司机未选择退出过分相驾驶模式,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定位是否在非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区域内;
[0022]S32: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定位在非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区域内,列车以其他驾驶模式运行或停车;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定位在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区域内,判断车载磁钢读取设备接收到轨旁的磁钢信号是否超过有效时间;
[0023]S33:若所述步骤S32中判断车载磁钢读取设备接收到轨旁的磁钢信号是超过有效时间,则列车以其他驾驶模式运行或停车,否则列车继续以过分相驾驶模式运行。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车载磁钢读取设备安装在列车头尾两端。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列车运行到达分相区之前,在人工驾驶模式列车以零速启动,以确保列车运行到分相区入口时,速度能够加速到60km/h。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列车过分相区后,退出60km/h限速地点。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有效范围的终点与起点安装上磁钢和应答器。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与既有车载信号系统相结合,提供了两种实时热备冗余设备启动、退出过分相驾驶模式,在车载信号系统降级运行,但车载信号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正常时,利用实时定位信号启动、退出过分相相驾驶模式;在
车载信号系统降级运行,但车载实时定位信号读取设备故障或定位丢失时,利用车载磁钢读取设备在列车运行到相应地点时,读取到轨道旁的磁钢信息来启动、推出过分相驾驶模式,解决了信号系统降级运行时,仍可提供限速防护司机超速通过分相区,确保过分相去的安全运行,也确保了非分相区25km/h限速保护车载信号系统的既有功能。对既有车载信号系统影响小,设备安装调试的工作量也小,并且在只有读取到相应信息时,才启动过分相驾驶模式,避免了误期过分相驾驶模式带来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列车开始运行;S2:列车运行到分相区,车载信号系统授权过分相驾驶模式可用,司机以不超过过分相模式允许的速度驾驶列车运行;S3:列车过分相区后,系统退出过分相驾驶模式,由司机或系统驾驶列车继续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S21: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车载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是否正常;S22:所述步骤S21中列车车载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判断为是正常时,则判断列车是否在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范围内;否则列车车载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判断为不正常时,则判断车载磁钢读取设备是否读取到轨道旁的磁钢信息;其中所述有效范围的终点与起点以分相区为中心对称设计;S23:所述步骤S22中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在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范围内和/或车载磁钢读取设备读取到轨道旁磁钢信息,则车载信号系统授权过分相驾驶模式可用,司机选择过分相驾驶模式驾驶列车运行;若车载信号系统判断列车不在过分相驾驶模式的有效范围内和/或车载磁钢读取设备未读取到轨道旁磁钢信息,车载信号系统不授权过分驾驶模式,此时过分相驾驶模式不可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流供电制式人工驾驶过分相限速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还包括在所述车载信号系统降级运行,但所述车载信号系统实时定位信息读取设备正常时,利用实时定位信息定位列车;在所述车载信号系统降级运行,所述车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兵梁建彬毕文峰文邱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梁建彬毕文峰文邱刘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