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330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包括笼体和上盖;所述笼体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和外笼之间纵向间隔设有若干隔网纵板,进而构成入口纵槽和置木外纵槽;所述入口纵槽和所述置木外纵槽相间分布;在所述内笼上且对应所述入口纵槽处还设有内隔网板,所述内隔网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呈上下分布的内入口;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入口隔网板之间设有外入口;所述入口隔网板的上端可转动连接有外浮门板;所述内隔网板上可转动连接有内浮门板。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害虫诱捕高效、防控效果明显、使用便捷、抗风浪和倾倒能力强、可靠性好等优点。靠性好等优点。靠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树林害虫防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地带,主要以红树植物为主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植物因其生长于海岸潮间地带,故其害虫相对较多,比如蛀梢的卷蛾和螟蛾,以及蛀干的木蠹蛾和天牛等以及红树林天敌团水虱等;蛀梢的卷蛾和螟蛾,以及蛀干的木蠹蛾和天牛等成虫及其幼虫一般藏于红树树干或枝条,水淹树干后一般部分会出来,而部分也会继续在树干里继续生存,团水虱是一种钻孔生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足目的蛀木生物,体长一般约10毫米左右,主要靠滤食悬浮在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为生。团水虱雌虫所产的幼虫可同时在母体穿凿的木头洞穴中继续穿凿,形成新的孔或通过寻找到新的红树继续危害。同时,由于母体对其保护周密,团水虱的子一代成活率极高,而且繁殖期长,所以对红树林的危害极大。我国多地多次曾发生过有孔团水虱造成红树林大面积死亡的事件。当前也发现有部分用于红树林害虫捕捉的装置,如诱虫灯等,但基于红树林环境较为特殊,风浪大等特点,很多现有装置容易因为倾倒而出现捕捉失效,或没办法将被捕捉的害虫继续困在装置内,害虫进出自如,而从当前来看国内关于红树林害虫捕捉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在红树林的害虫防控捕捉上一直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针对红树林害虫诱捕效果好、抗风浪及倾倒能力强的适用于红树林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包括笼体和上盖;所述笼体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和外笼之间纵向间隔设有若干隔网纵板,进而构成入口纵槽和置木外纵槽;所述入口纵槽和所述置木外纵槽相间分布;在所述内笼上且对应所述入口纵槽处还设有内隔网板,所述内隔网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呈上下分布的内入口;在所述外笼上且对应所述内入口设有入口隔网板;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入口隔网板之间设有外入口;所述外入口的顶部和所述内入口的底部各设有水平隔网板;所述入口隔网板的上端可转动连接有外浮门板;所述内隔网板上可转动连接有内浮门板;所述外浮门板和所述内浮门板都分布在所述入口纵槽内,且所述内浮门板的顶部分布在所述外浮门板的顶部上方;所述外笼上对应所述置木外纵槽设有外笼网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隔网板的外下侧设有限位斜杆,用于对所述外浮门板进行限位。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入口隔网板的上部内侧设有水平支撑杆,用于对所述外浮门板进
行支撑。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上部设有中空密封塑料桶,所述中空密封塑料桶的下部设有一圈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开设有若干上紧孔;通过所述上紧孔采用绳索或金属丝将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笼体的上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笼体的下部还结合有中空塑料下桶,所述中空塑料下桶的下端结合有外水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浮门板和所述内浮门板为中空塑料板,其整体密度小于水,能漂浮于水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浮门板和所述内浮门板的两侧体表为光滑面板;所述外浮门板和所述内浮门板为金属薄板,所述外浮门板的顶部结合有第一浮瓢,所述内浮门板的中上部设有第二浮瓢,即所述第一浮瓢与所述第二浮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浮瓢和所述第二浮瓢为中空塑料瓢或泡沫塑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笼体的顶部,位于所述内笼和外笼之间还设有顶部网板,则所述内笼的内侧则构成置木内纵槽。
[0013]使用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进行红树林害虫防控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1)将红树木料置于所述置木内纵槽和所述置木外纵槽内;
[0015](2)将所述笼体和所述上盖进行连接固定;
[0016](3)将本装置置于红树林的水域内,外水槽内进水后即快速下沉,而依靠本装置设有的中空密封塑料桶和中空塑料下桶防止沉入或陷入水底;
[0017](4)使用绳索将本装置绑在周边的林木上;
[0018](5)定期清理所述红树木料。
[0019]进一步的,所述红树木料为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林木的枝干或废木块。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中空密封塑料桶和中空塑料下桶不仅防止沉入或陷入水底,同时结合设有外水槽,当置于水体后,外水槽内盛有水体,在外水槽内的水体作用下能够提高本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提高抗风浪和倾倒能力,同时,在水位下降后或退潮后,外水槽内的水还保持住,进而也提高整个装置的抗风浪和倾倒能力。
[0022](2)协同设有的外浮门板和内浮门板结构及分布方式,能够在本装置倾斜、倾倒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内入口和外入口之间的关闭状态,防止团水虱等害虫进入后逃出。
[0023](3)采用本装置实现对团水虱等害虫的高效诱捕,且沿着本装置360度设有若干入口纵槽以及在入口纵槽的纵向都设有众多入口,显著提高诱捕效果,通过引诱钻蛀的害虫转移到诱木(红树木料)上或在诱木上产卵,且只要害虫自入口进入即使装置内的红木料都钻孔甚至腐烂后,成虫的害虫都无法逃出,消除害虫效果明显。
[0024](4)通过设有置木内纵槽提高害虫的吸纳容量,通过设有置木外纵槽能够显著提高对害虫的吸引能力。
[0025](5)所述内浮门板的顶部分布在所述外浮门板的顶部上方,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正对实际中海水水位下降后,内浮门板和所述外浮门板都下翻,而内浮门板能够一直盖于外
浮门板上面,而形成关闭状态。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入口纵槽和置木外纵槽处去掉外浮门板和内浮门板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入口纵槽和置木外纵槽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入口纵槽和置木外纵槽处去掉内浮门板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入口纵槽处去掉隔网纵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入口纵槽处的局部侧视图;
[003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包括笼体和上盖;所述笼体包括内笼2和外笼1;所述内笼2和外笼1之间纵向间隔设有若干隔网纵板,包括左隔网纵板1

1和右隔网纵板1

2,左隔网纵板1

1和右隔网纵板1

2依次相间分布,进而构成入口纵槽6和置木外纵槽4;所述入口纵槽6和所述置木外纵槽4相间分布,沿笼体360度分布有若干个;在所述内笼2上且对应所述入口纵槽6处还设有内隔网板1

4,所述内隔网板1

4上间隔开设有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笼体和上盖;所述笼体包括内笼和外笼;所述内笼和外笼之间纵向间隔设有若干隔网纵板,进而构成入口纵槽和置木外纵槽;所述入口纵槽和所述置木外纵槽相间分布;在所述内笼上且对应所述入口纵槽处还设有内隔网板,所述内隔网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呈上下分布的内入口;在所述外笼上且对应所述内入口设有入口隔网板;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入口隔网板之间设有外入口;所述外入口的顶部和所述内入口的底部各设有水平隔网板;所述入口隔网板的上端可转动连接有外浮门板;所述内隔网板上可转动连接有内浮门板;所述外浮门板和所述内浮门板都分布在所述入口纵槽内,且所述内浮门板的顶部分布在所述外浮门板的顶部上方;所述外笼上对应所述置木外纵槽设有外笼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网板的外下侧设有限位斜杆,用于对所述外浮门板进行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隔网板的上部内侧设有水平支撑杆,用于对所述外浮门板进行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部设有中空密封塑料桶,所述中空密封塑料桶的下部设有一圈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开设有若干上紧孔;通过所述上紧孔采用绳索或金属丝将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笼体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明山刘秀吴耀军刘文爱覃杰蒋学建薛云红文娟赵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