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325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依照如下步骤进行:1)样品预处理:称取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和美金刚均属于金刚烷胺类药物,该类药物在临床上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A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同时也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药物,在动物流感的治疗上也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过量残留的金刚烷胺类药物会对动物神经系统产生较大危害。不仅会造成肉制品风味和品质下降,还会导致病毒抗药性与药物残留的产生,然后通过食物链影响消费者健康。农业部在2005年发布第560号公告中,明确规定抗病毒药物为禁用兽药;现国家标准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金刚烷胺类化合物检测发布了一系列测定方法。但样品前处理基本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脱脂,固相萃取净化等手段,操作较为繁琐、试剂消耗量大、检测耗时较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3]多壁碳纳米管(MWCNT)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在兽药残留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MWCNT表面缺少活性基团,亲水性较差,对复杂基质中的目标化合物的吸附效率低。直接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共价或非共价修饰的方式对MWCNT的表面进行改性,提高MWCNT的亲水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0004]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ly imprinted technique,MIT)是制备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识别能力的聚合物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技术。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识别能力,并且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也不会丧失对目标分子结合的能力。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由于选择性较强、稳定性好、易于制备而受到广泛关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在多壁碳纳米管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合成分子印迹壳层。不仅具有分子印迹的优势,能够特异性识别和吸附目标分子,而且能在磁场的作用下快速分离;同时由于多壁碳纳米管粒径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容量较大,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样品前处理手段。在兽药残留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物质检测复杂的前处理手段,提供一种简便的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应具备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特点,以提高检测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法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0008]1)样品预处理:称取1

2g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溶液,10

50μL氯化胆碱

对甲苯酚混合溶液、0.05

0.1g经修饰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涡旋、超声提取后,用磁力枪将磁性分子印迹粉末吸出;加入1mL 0.2%甲酸甲醇洗脱液将样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解析出来,混匀后、过0.22μm有机滤膜后,获得待测液;
[0009]2)待测液的检测:运用HPLC

MS/MS,在质谱ESI源下正离子模式下测定,内标法定量。
[0010]所述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溶液,按如下方法制备:称取16.8g柠檬酸(C6H8O7·
H2O)和5.88g柠檬酸钠(Na3C6H5O7·
2H2O)用纯水溶解,定容至1L。
[0011]所述氯化胆碱

对甲苯酚混合溶液,按如下方法制备:氯化胆碱、对甲苯酚、乙二醇单甲醚按0.1:0.25:1摩尔比例称取适量,在60℃恒定搅拌下加热2h直至形成稳定的均匀透明的液体;将制备的混合溶液储存在密封的小瓶中并保存在干燥器中。
[0012]所述经修饰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按如下方法制备:
[0013](1)多壁碳纳米管粉末的修饰:将多壁碳纳米管粉末置于

18℃冰箱中冷冻1小时,称取3g多壁碳纳米管粉末,缓慢加入200mL按3:1:0.1比例混合的硫酸H2SO4‑
硝酸HNO3‑
异丙醇混合溶液中,超声反应1h,在80℃下加热搅拌反应2h,抽滤,用蒸馏水涤至中性,于5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过筛获得修饰后多壁碳纳米管粉末,备用;
[0014](2)溶剂热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粉末:称取5.410g三氯化铁(FeCl3·
6H2O)和3.475g硫酸亚铁(FeSO4·
7H2O)置于250mL平底烧瓶中加入100mL水,60℃下恒温磁力搅拌,全部溶解后,迅速加入25mL氨水、2g步骤(1)制得的修饰后多壁碳纳米管粉末、5mL按1:1比例组成的乙二醇

聚乙二醇醇混合溶剂中,60℃下恒温磁力搅拌2h得到黑色的混合溶液,用乙醇和水洗数次,于50℃真空干燥至恒重,获得溶剂热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粉末,备用;
[0015](3)将步骤(2)得到的溶剂热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粉末、1mmol金刚烷、5mmol甲基丙烯酸、5mmol丙烯酸、1mL二甲基亚砜、50mL按9:1比例组成的乙醇

聚乙二醇混合溶液涡旋混合1min;再加入10mmo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2g聚乙烯吡咯烷酮、0.01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脐(AIBN),通氮气密封,80℃水浴超声3h;反应结束后磁场分离除去上清液,剩余材料用9∶1体积比混合的甲醇

甲酸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经示差检测器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于50℃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经修饰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0016]超高效液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色谱条件为:
[0017]色谱柱:安捷伦SB

C18色谱柱(2.1
×
100mm,1.8μm));流速:0.25mL/min;进样量:2μL;柱温:35℃。溶液A—0.1%甲酸水溶液,B
‑‑
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程序:0min,10%B%,0min

2.00min,10%B%

50%B%,2.00min

4.00min,50%

90%B%,4.00min

5.00min,90%B%,5.00min

5.5min,90%

10%B%,5.50min

10.00min,10%B%。
[0018]超高效液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质谱条件为:
[0019]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源)。
[0020]喷雾压力:40psi。
[0021]干燥气流速:11L/min。
[0022]干燥气温度:350℃。
[0023]毛细管电压:4000V。
[0024]监测模式: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依照如下步骤进行:1)样品预处理:称取1

2g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溶液,10

50μL氯化胆碱

对甲苯酚混合溶液、0.05

0.1g经修饰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涡旋、超声提取后,用磁力枪将磁性分子印迹粉末吸出;加入1mL 0.2%甲酸甲醇洗脱液将样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解析出来,混匀后、过0.22μm有机滤膜后,获得待测液;2)待测液的检测:运用HPLC

MS/MS,在质谱ESI源下正离子模式下测定,内标法定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溶液,按如下方法制备:称取16.8g柠檬酸和5.88g柠檬酸钠用纯水溶解,定容至1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胆碱

对甲苯酚混合溶液,按如下方法制备:氯化胆碱、对甲苯酚、乙二醇单甲醚按0.1:0.25:1摩尔比例称取适量,在60℃恒定搅拌下加热2h直至形成稳定的均匀透明的液体;将制备的混合溶液储存在密封的小瓶中并保存在干燥器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金刚烷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修饰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按如下方法制备:(1)多壁碳纳米管粉末的修饰:将多壁碳纳米管粉末置于

18℃冰箱中冷冻1小时,称取3g多壁碳纳米管粉末,缓慢加入200mL按3:1:0.1比例混合的硫酸

硝酸

异丙醇混合溶液中,超声反应1h,在80℃下加热搅拌反应2h,抽滤,用蒸馏水涤至中性,于5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过筛备用;(2)溶剂热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粉末:称取5.410g三氯化铁和3.475g硫酸亚铁置于250mL平底烧瓶中加入100mL水,60℃下恒温磁力搅拌,全部溶解后,迅速加入25mL氨水、2g步骤(1)制得的修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佳明钟世欢叶磊海杨娜王潇葛萃萃陈青俊郑林
申请(专利权)人:赞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