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305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向生物池内投入活性污泥并搅拌混合;其中,所述生物池包括顺次连接的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及好氧反应器;S20、调控进水量、外回流量及内回流量,并进行曝气处理;S30、生物池进行硝化处理;S40、监测生物池缺氧反应器区域DO,判断是否符合预设值,若是,则将碳源投加缺氧反应器区域进行反硝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高效进行污水处理,且解决了碳源投入过大造成的成本高昂的问题;此外,本方法适用于所有AAO工艺生物池,节约了污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建设费用。节约了污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建设费用。节约了污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建设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指标更加严格,对出水总氮有了更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污水中有比较充足的碳源,从而通过硝化反硝化去除总氮。传统工艺中去除1个TN需要4个BOD,即去除lmg/L的TN需要4mg/L的BOD,可见传统工艺中在去除总氮的过程中会大量消耗碳源。
[0003]但是,现在很多污水处理厂面临碳源不足的问题,为了使出水总氮达标,不得不人为投加碳源(如甲醇、乙醇、乙酸和葡萄糖等),但是这样会大大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以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为例,该厂设计系统进水量为10万m3/日,2018年3月进入生产运营期,运行至2021年3月,进水量达到1.4万m3/日,为设计值的14%,而进水氮指标逐年升高,2021年3月份进水NH3

N达到设计值的77%,进水TN达到设计值的67%,而进水COD仅为设计值的13%,常年低于30mg/L,进水碳氮比严重失衡。一般低碳源脱氮的碳氮比(BOD/TN)在2.0以上,而我公司进水BOD/TN≤0.5(见附图1进水水质表格),即极低碳源。常规情况下,极低COD负荷可以认为进水COD小于30mg/L,BOD低于10mg/L,高TN可以认为进水TN在30

40mg/L的情况。一般的脱氮处理方法面对这种情形是无法运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用于处理几乎没有碳源的极低碳源高总氮废水。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0、向生物池内投入活性污泥并搅拌混合;其中,所述生物池包括顺次连接的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及好氧反应器;
[0007]S20、调控进水量、外回流量及内回流量,并进行曝气处理;
[0008]S30、生物池进行硝化处理;
[0009]S40、监测生物池缺氧反应器区域DO,判断是否符合预设值,若是,则将碳源投加缺氧反应器区域进行反硝化处理。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中监测生物池缺氧反应器区域DO之前,还包括,
[0011]S401、向生物池投加活性污泥,并开启缺氧反应器搅拌器和内回流,将生物池内活性污泥搅匀;
[0012]S402、调整生物池进水量、外回流量、内回流量,判断进水COD是否低于30mg/L,若是,控制进水量为1500

1700m3/h,外回流量为1200m3/h,内回流量为1400m3/h;
[0013]若否,控制进水量为1500

1700m3/h,内回流增加至1700m3/h。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1中向生物池中投加活性污泥量为3500mg/L

5500mg/L。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中监测生物池各反应器区域DO,包括
[0016]对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及好氧反应器区域进行DO监测;其中,将缺氧反应器隔分为5个以上区域;
[0017]对缺氧反应器各区域DO进行监测,若DO低于0.5

/L则将碳源投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中,碳源投加DO低于0.5

/L的缺氧反应器内,控制碳源在缺氧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1.0

1.5H。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中曝气处理包括,
[0020]S201、对进入生物池原污水进行间歇式曝气;
[0021]S202、检测生物池NH3‑
N分布并判断是否在0.5

/L以下,若是,则停止曝气。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监测原污水进水COD的含量;
[0023]判断原污水进水COD是否低于40

/L;若是,控制进水、外回流、内回流全部进入预缺氧反应器区域。
[0024]进一步地,还包括
[0025]检测缺氧反应器区域DO状态,并判断DO是否低于0.5mg/L的区域;若是,则增大内回流量。
[0026]进一步地,所述S10向生物池内投入活性污泥量为2000mg/L。
[0027]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池还包括预缺氧反应器,所述预缺氧反应器与缺氧反应器连通且设置进水口、内回流口及外回流口。
[0028]该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通过控制进水量及内外回流比,在生物池内部缺氧反应器段形成DO低于0.5

/L的缺氧环境,在该条件下投入碳源可高效完成反硝化步骤,配合AAO后续处理流程,可高效进行污水处理,且解决了碳源投入过大造成的成本高昂的问题。此外,现有技术中一般低碳源脱氮的碳氮比(BOD/TN)在2.0以上,而本处理方法针对进水BOD/TN≤0.5的水质,进水几乎没有碳源,现有技术针对该种情况基本是无法运行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进水BOD/TN低于0.5,碳氮比过低,导致普通的反硝化工艺无法运行。一方面是碳源过低,另一方面是溶解氧不易控制。而本申请处理方法能够面对几乎没有碳源的极低碳源高总氮废水,并且经处理后排出的处理水完全达标。
[0029]本处理方法适用于所有AAO工艺生物池,脱氮效率极高,运行稳定,其效果不亚于深度脱氮。在环保标准逐渐提高的今天,通过生物反应池就能将高浓度TN脱除至3mg/L以下,节约了污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建设费用。
附图说明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31]图1是某污水处理厂极低COD负荷高TN水质表格;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物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处理方法流程框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曝气处理流程框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反硝化流程前的流程框图;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水量、内回流量及外回流量对DO分布影响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8]该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采用多模式AAO工艺,用于进水BOD/TN≤0.5的水质,进水几乎没有碳源(即极低碳源),参阅图1所示水质表。本专利技术极低COD负荷可认为进水COD小于30mg/L,BOD低于10mg/L,高TN可认为进水TN在30

40mg/L的情况,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

S4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向生物池内投入活性污泥并搅拌混合;其中,所述生物池包括顺次连接的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及好氧反应器;S20、调控进水量、外回流量及内回流量,并进行曝气处理;S30、生物池进行硝化处理;S40、监测生物池缺氧反应器区域DO,判断是否符合预设值,若是,则将碳源投加缺氧反应器区域进行反硝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中监测生物池缺氧反应器区域DO之前,还包括,S401、向生物池投加活性污泥,并开启缺氧反应器搅拌器和内回流,将生物池内活性污泥搅匀;S402、调整生物池进水量、外回流量、内回流量,判断进水COD是否低于30mg/L,若是,控制进水量为1500

1700m3/h,外回流量为1200m3/h,内回流量为1400m3/h;若否,控制进水量为1500

1700m3/h,内回流增加至1700m3/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1中向生物池中投加活性污泥量为3500mg/L

5500mg/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低COD负荷高TN进水条件下生物脱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中监测生物池各反应器区域DO,包括对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及好氧反应器区域进行DO监测;其中,将缺氧反应器隔分为5个以上区域;对缺氧反应器各区域DO进行监测,若DO低于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彦生张聪张首辉范延武李刚强李聪常冠甲李朋苏俊萍卢玉萍赵冰鸿荆文伟梁克鹏刘翠翠刘琦刘旭波田路舸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港区明港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