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釜内冷管及其聚合釜、聚合釜内冷系统和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2779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釜内冷管及其聚合釜、聚合釜内冷系统和施工方法,包括聚合釜釜体,若干根数量一样的内冷竖向直管和内冷螺旋管,每根内冷螺旋管分别绕制在其所对应配合的内冷竖向直管外周壁上,每根内冷竖向直管在底端处与其相对应配合的内冷螺旋管底端相连通,每根内冷竖向直管顶端共同连通形成聚合釜内冷管的冷却水出口端,每根内冷螺旋管顶端共同连通形成聚合釜内冷管的冷却水进口端,组合形成一组内冷聚合釜内冷管结构;冷却泵的泵出端泵出连接至冷却水进口端,冷却水出口端与冷却塔相连接,冷却塔通过冷水池连接至冷却泵冷水泵进端。可有效降低内冷管被加热程度,提高聚合釜内冷管热交换效率,增加换热面积,提高内冷管整体撤热效果,有利于有效控制聚合釜反应,提高单个聚合釜的产量。提高单个聚合釜的产量。提高单个聚合釜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合釜内冷管及其聚合釜、聚合釜内冷系统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釜内冷管,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于聚合釜内冷管冷却的聚合釜内冷管及其聚合釜、聚合釜内冷系统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合釜撤热效率的高低是聚丙烯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特别是聚合釜内冷管,由于处于物料内部,内冷管的撤热效率的高低对于撤热的影响更加明显;现有聚合釜通过安装内冷管对聚合釜内部的循环水进行冷却调节控制,为聚合釜正常反应工作提供有效的冷却调节环境。而现有安装使用在聚合釜内冷管采用的是多组竖向直管排列分布设置在聚合釜内部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结垢、腐蚀等因素影响,聚合釜的撤热能力呈现逐步衰减现象,特别是聚合釜内冷管表现更为明显;另外多组竖向直管排列分布在聚合釜内部的内冷管冷却方案也存在着循环水在内冷管本身被加热的程度高,热交换效率低,导致后续的热交换能力变差,相应的导致内冷管整体撤热效果较差,不利于有效控制聚合釜内的反应,还有换热面积小,最终导致单个聚合釜的产量难以有效保证甚至是出现产量下降回落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釜内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内冷竖向直管和与内冷竖向直管相配合且相应数量一样的若干根内冷螺旋管,每根内冷螺旋管分别绕制在其所对应配合的内冷竖向直管外周壁上,每根内冷竖向直管在底端处与其相对应配合的内冷螺旋管底端相连通,每根内冷竖向直管顶端共同连通形成聚合釜内冷管的冷却水出口端,每根内冷螺旋管顶端共同连通形成聚合釜内冷管的冷却水进口端,组合形成一组内冷聚合釜内冷管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内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根内冷竖向直管和相应数量一样的若干根内冷螺旋管采用为1根、2根、3根或4根内冷管直管和相应数量一样的若干根内冷螺旋管。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内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内冷螺旋管采用多段或多组螺旋内冷管段竖向间隔排列连接而成,每段或每组螺旋内冷管段间具有一定高度隔开间隔距离的间隔连接内冷直管段。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内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内冷竖向直管的冷却管内直径尺寸大于每根内冷螺旋管的冷却管内直径尺寸;所述的每段或每组螺旋内冷管段高度尺寸≧其高度隔开间隔距离尺寸。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聚合釜内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根内冷竖向直管相互间连接设有若干块管间加强连接板。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釜内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内冷竖向直管在底端处与其相对应配合的内冷螺旋管底端具有弧形向下的弧形底连通连接段,弧形底连通连接段上端一端与内冷竖向直管底端相连通,弧形底连通连接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工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