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96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磁力加热盘、反应器、圆弧盖;所述反应器设置在所述磁力加热盘上,所述圆弧盖安装在所述反应器上;所述圆弧盖内设有中空冷凝管,所述圆弧盖的中心处设有分液口,所述圆弧盖上设有进料口、通气口,所述圆弧盖的两侧对称设有与中空冷凝管两端分别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所述分液口内设有玻璃活塞,所述通气口内设有橡胶塞;所述反应器的底部侧面设有废液出口,所述反应器内设有磁力转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将高温反应和常温分液两大步骤进行有效整合,在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不仅缩减了反应步骤,减少了反应损耗,且便于清洗。于清洗。于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合金纳米粒子在光学元件、磁性存储、电子元件、生物传感器及催化领域的应用,合金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和多相催化的研究热点。PdCu合金体系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是当前研究较多的双金属催化剂体系之一。例如,在催化正辛醇的Guerbet缩合反应中,相较于单金属Pd和Cu催化剂,PdCu催化的反应产物中2

己基
‑1‑
癸醇的选择性提高了约3倍。PdCu纳米粒子的合成主要集中于液相共还原Pd、Cu化合物前驱体体系,而平衡金属阳离子的还原速率和金属原子的扩散速率是决定最终产物纳米结构的重要因素。
[0003]目前,PdCu纳米粒子的制备大多是在多元醇体系中,分两步还原得到含有PdCu的溶液。该方法制备的PdCu纳米粒子分散性非常好,没有任何团聚,粒子非常均匀、粒径分布较窄。但是,想要获得单分散的PdCu纳米粒子还需要将溶液冷却、萃取分液、离心等实验步骤。不仅实验步骤繁杂,而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原料的转移等易造成药品的损失,无法很好的实现工业产量化。
[0004]基于以上理由,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制备催化活性粒子PdCu的一体化反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该一体化反应装置能够实现反应过程中的冷凝、分液等在同一个反应装置中完成,且不会影响金属前驱体的还原反应。不仅缩减了反应中繁琐的步骤,还可以避免药品的损失,提高效率。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磁力加热盘、反应器、圆弧盖;所述反应器设置在所述磁力加热盘上,所述圆弧盖安装在所述反应器上;所述圆弧盖内设有中空冷凝管,所述圆弧盖的中心处设有分液口,所述圆弧盖上设有进料口、通气口,所述圆弧盖的两侧对称设有与中空冷凝管两端分别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所述分液口内设有玻璃活塞,所述通气口内设有橡胶塞;所述反应器的底部侧面设有废液出口,所述反应器内设有磁力转盘。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反应器的侧面上设有旋转杆;该一体化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旋转杆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升降装置上,通过升降装置带动轴承以及旋转杆上下移动。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升降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的高度。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弧盖的内壁上设有与进料口相通的喷雾器。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喷雾器包括底座、喷头以及增强罩,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在所述圆弧盖的内壁上,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上并与进料口相通,所述增强罩套设在所述底座上。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喷头呈圆周均布且向外倾斜放置,所述增强罩开口呈喇叭状。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盖上设有把手。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气口内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下端延伸至所述反应器内腔底部。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反应器内设有热敏元件。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弧盖底部上设有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螺纹安装后在所述反应器上。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装置将高温反应和常温分液两大步骤进行有效整合,在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不仅缩减了反应步骤,减少了反应损耗,且便于清洗。
[0018]本技术改进了传统的磁力加热装置,通过反应器底部的热敏温度感应片实时监控反应液温度,不仅可以通过操作盘调节反应所需温度,设置定时报警停止装置,而且可一键式操作磁力转盘,调整转速等,避免了由于温度、时间及搅拌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实验失误。
[0019]本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冷凝管冷凝法,采用中空管柱冷凝层进行冷凝操作,在增强冷凝效果的同时,避免了由于水压较小而导致的冷凝不充分类的实验失误,同时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0]本技术进一步改良了分液装置,在原有分液漏斗的基础上,采用反应器整体式分液法,且采用可拆卸新型喷雾装置进行洗涤液添加操作,不仅使洗涤更加充分,也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智能一体化。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圆弧盖的左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圆弧盖的俯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磁力加热盘1、反应器3、圆弧盖4;所述反应器3设置在所述磁力加热盘1上,所述圆弧盖4安装在所述反应器3上;所述圆弧盖4内设有中空冷凝管13,所述圆弧盖4的中心处设有分液口6,所述圆弧盖4上设有进料口7、通气口9,所述圆弧盖4的两侧对称设有与中空冷凝管13两端分别连通的进水口14、出水口15;所述分液口6内设有玻璃活塞17,所述通气口9内设有橡胶塞19;所述反应器3的底部侧面设有废液出口8,所述反应器3内设有磁力转盘2;所述圆弧盖4的内壁上设有与进料口7相通的喷雾器10;所述通气口9内设有通气管18,所述通气管18下端延伸至所述反应器3内腔底部。
[0030]本技术的具体工作流程为:安装好反应装置,由所述分液口6向反应器3中投入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力加热盘(1)、反应器(3)、圆弧盖(4);所述反应器(3)设置在所述磁力加热盘(1)上,所述圆弧盖(4)安装在所述反应器(3)上;所述圆弧盖(4)内设有中空冷凝管(13),所述圆弧盖(4)的中心处设有分液口(6),所述圆弧盖(4)上设有进料口(7)、通气口(9),所述圆弧盖(4)的两侧对称设有与中空冷凝管(13)两端分别连通的进水口(14)、出水口(15);所述分液口(6)内设有玻璃活塞(17),所述通气口(9)内设有橡胶塞(19);所述反应器(3)的底部侧面设有废液出口(8),所述反应器(3)内设有磁力转盘(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3)的侧面上设有旋转杆(22);该一体化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21),所述旋转杆(22)上设有轴承(27),所述轴承(27)固定在所述升降装置(21)上,通过升降装置(21)带动轴承(27)以及旋转杆(22)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21)上设有升降控制器(28),用于控制升降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欣俞陈永东周宇杰马培培李张洁樊雨欣郑妍杨琳洁宋艺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