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270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包括:进药系统、进水系统、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污泥排放系统;所述进药系统的输出端与絮凝池连接;所述进水系统的输出端与混凝池连接;所述沉淀池设置在絮凝池的后端;所述沉淀池的下端设有回流管道,排放管道;所述污泥回流系统设置在回流管道上;所述污泥排放系统设置在排放管道上;所述混凝池、絮凝池内设有搅拌机;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刮泥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流量调节阀与进药系统上的计量泵进行联锁,加药量更加精确,出水悬浮物指标稳定,改善出水水质,计量泵与污泥回流泵、污泥排放泵联锁,使保证出水效果及出水水质。保证出水效果及出水水质。保证出水效果及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0003]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传统高密度沉淀池在工业污水中广泛应用于臭氧催化氧化预处理,以降低水中悬浮物、胶体、总磷等物质可使污水中SS降至20mg/L以内,总磷降至0.5mg/L以内。此工艺应用广泛,配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更大程度的改善水质条件。但是现有技术中会产生如下问题:水在池内停留时间短,若来水水量发生变化操作人员很难及时调整运行工况,造成出水悬浮物、胶体物质超标,影响预处理效果及后续处理工艺;单位面积上污泥量增加,排泥调整不及时,产生反泥现象,出水水质恶化,影响预处理效果及后续处理工艺;斜管管径较小,工况变化污泥上浮后易造成管内积泥,严重造成斜管变形;加药量、PH值不能控制精确投加,造成出水悬浮物指标不稳定,出水水质恶化。因此,需要一种加药精确度高,有效地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药精确度高,有效地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
[0005]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工作精度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包括:
[0006]进药系统、进水系统、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污泥排放系统;
[0007]所述进药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絮凝池连接;所述进水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凝池连接;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絮凝池的后端;所述沉淀池的下端设有回流管道,排放管道;所述污泥回流系统设置在回流管道上;所述污泥排放系统设置在所述排放管道上;所述混凝池、絮凝池内设有搅拌机;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刮泥机。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流量调节阀与进药系统上的计量泵进行联锁,使加药量能够根据进水水量变化控制精确投加,出水悬浮物指标稳定,改善出水水质,计量泵与污泥回流泵、污泥排放泵联锁,使加药量根据回流污泥量进行调节以及防止单位面积上污泥量增加,排泥调整不及时,产生反泥现象,出水水质恶化,影响预处理效果及后续处理工艺。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药系统包括PAM溶液加药装置,三氯化铁溶液加药装置;所述PAM溶液加药装置,三氯化铁溶液加药装置为单独输入管道。通过单独输入管道的设计,可以避免不同溶液的提前混合,保证加药的独立性,也能控制不同加药装置不同时间进行加药,精确度更高。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系统包括污水加水装置,回流反洗排水加水装置;所述回流反洗排水加水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污水加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通过不同输出端的连接,保证其在进入混凝池内已经开始混合融合,加快工作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池设置在所述絮凝池的前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系统和所述污泥回流系统上设有电磁流量计。通过电磁流量计分别监视装置进水水量情况以及监视装置回流污泥流量情况。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药系统上设有计量泵;所述污泥回流系统上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排放系统上设有污泥排放泵。通过不同泵设计,保证污泥回流及排放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的后端设有废水排放装置。通过废水排放装置将产生的废水由出水槽排出进入后续处理单元。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的结构图。
[0017]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的部件名称:
[0018]1、进药系统;2、进水系统;3、混凝池;4、絮凝池;5、沉淀池;6、污泥回流系统;7、污泥排放系统;8、回流管道;9、排放管道;10、搅拌机;11、刮泥机;12、PAM溶液加药装置;13、三氯化铁溶液加药装置;14、污水加水装置;15、回流反洗排水加水装置;16、电磁流量计;17、计量泵;18、污泥回流泵;19、污泥排放泵;20、废水排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药精确度高,有效地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
[0021]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工作精度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包括:
[0022]进药系统1、进水系统2、混凝池3、絮凝池4、沉淀池5、污泥回流系统6、污泥排放系
统7;
[0023]所述进药系统2的输出端与所述絮凝池4连接;所述进水系统2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凝池3连接;所述沉淀池5设置在所述絮凝池4的后端;所述沉淀池5的下端设有回流管道8,排放管道9;所述污泥回流系统6设置在回流管道8上;所述污泥排放系统7设置在所述排放管道9上;所述混凝池3、絮凝池4内设有搅拌机10;所述沉淀池5内设有刮泥机11。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流量调节阀与进药系统1上的计量泵17进行联锁,使加药量能够根据进水水量变化控制精确投加,出水悬浮物指标稳定,改善出水水质,计量泵17与污泥回流泵18、污泥排放泵19联锁,使加药量根据回流污泥量进行调节以及防止单位面积上污泥量增加,排泥调整不及时,产生反泥现象,出水水质恶化,影响预处理效果及后续处理工艺。
[0025]在实际操作中,各个系统内均设有各种控制阀,控制阀包括球阀,蝶阀,流量调节阀,止回阀,匣阀,具体各个系统的阀门选择为:V1:球阀;V2:球阀;V3:蝶阀;V4:蝶阀;V5:流量调节阀;V6:蝶阀;V7:球阀;V8:止回阀;V9:匣阀;V10:蝶阀;V11:球阀;V12:止回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药系统、进水系统、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污泥排放系统;所述进药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絮凝池连接;所述进水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凝池连接;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絮凝池的后端;所述沉淀池的下端设有回流管道,排放管道;所述污泥回流系统设置在回流管道上;所述污泥排放系统设置在所述排放管道上;所述混凝池、絮凝池内设有搅拌机;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刮泥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药系统包括PAM溶液加药装置,三氯化铁溶液加药装置;所述PAM溶液加药装置,三氯化铁溶液加药装置为单独输入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臭氧催化预处理智慧高密度沉淀池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李鹏彭怀新梁经龙文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