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53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在传统的纺织工艺基础上对色纺纱的织造工艺进行了改良,将染色的步骤放在混棉之后进行,可以避免染色时产生的短绒在混棉时造成色差,并在染色前增添了纺织尘收集和打样的步骤,在混棉后的梳棉步骤中,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织尘收集装置对飞花和断纤维一类的纺织尘进行收集,并挤压成试染棉片,对试染棉片进行试染得到与客户样板最接近的染料配比,降低了染色步骤的难度,同时提高成品的质量,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织尘收集装置挤压得到的试染棉片规格一致,并且试染棉片与棉卷的成分一样,使试染棉片的染色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色纺成纱的颜色是纤维混色风格,不同于本色纱或本色布的纯染色,色纺纱原料中至少含一种有色纤维,由不同颜色的纤维,在纺纱过充分混和形成的,所以,色纺纱构成的织物能呈现出“空间混合”的效果,并且有层次的变化,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染色工艺独特,在纤维染色、配色及多纤维混纺方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纤维经过染色加工后,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纤维性能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色纺纱设计相应的有别于本色纱的工艺流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将纤维染色,再使用天然的有色的纤维或者染色纤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但染色后纤维的性能有较大变化,棉纤维强力下降,短绒增加,弹性变差,影响纺纱的可纺性,故要根据染色后纤维性能的变化来设计纺纱工艺,这无疑加大了纺织工艺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
[0004]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清棉;把原料按选配的比例从棉包中抓取出来,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除去杂质和疵点,集成一定宽度、厚度或重量的棉层,卷绕成棉卷;
[0006]S2、混棉;将多种棉卷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0007]S3、梳棉;将棉卷分离成纤维状,并制成棉条;
[0008]S4、纺织尘收集;使用纺织尘收集装置对梳棉过程中的飞花和断纤维一类可纺度较低的纺织尘进行收集,经过挤压得到试染棉片;
[0009]S5、打样;将试染棉片分批次,用不同的染料配比进行染色,对比客户的样品,比较色差后得出最优的染料配比;
[0010]S6、染色;对棉条进行染色;
[0011]S7、并条;将多根棉条合并喂入并条机得到熟条;
[0012]S8、粗纱;将熟条进行牵引和捻回,形成粗纱;
[0013]S9、细纱;将粗纱牵伸和加捻至所需细度,并将其卷绕在筒管上;
[0014]S10、络筒;将原纱做成容量圈套的筒子;
[0015]S11、整经;将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经纱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
[0016]S12、浆纱;使纱片通过浆液;
[0017]S13、穿经;将经纱按一定的工艺规律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
[0018]S14、织造;将经纱和纬纱通过织布机,根据织物规格要求,按照一定的工艺设计交织成织物。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步骤S4中,用纺织尘制成的试染棉片规格相同。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步骤S6中,染色所选用的最佳染料配比来自于步骤S5所得出的结论。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步骤S7中,棉条反复合并得到的熟条需要拉伸至与生条规格相同。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步骤S10中,原纱通过络筒机的清纱装置,可清除原纱上的绒毛、尘屑及弱纱、粗结等杂志疵点。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在步骤S4中,纺织尘收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一侧有开口的工作空间,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工作空间与外界空间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远离所述工作空间的一侧固定设有格栅板,所述收集箱远离所述格栅板的一端固定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缩箱。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压缩箱内,所述挤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转动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转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还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四转动轴上,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工作空间一侧内壁转动连接。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括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转动轴上,所述第一带轮通过同步带传动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固定设置在第五转动轴上,所述第五转动轴由电机控制,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五转动轴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设有扇叶,所述扇叶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五转动轴转动连接的风箱,所述风箱固定在所述输送管的一侧,所述风箱和所述输送管之间设有滤网。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五转动轴上,所述驱动齿轮一侧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设置在第六转动轴上,所述第六转动轴与所述工作空间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转动轴远离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一侧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七转动轴上,所述第七转动轴与所述工作空间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七转动轴上还固定设有驱动摩擦轮。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一侧内壁上,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设有两个弹簧,两个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分别转动设有第八转动轴和第九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九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四带轮和传动摩擦轮,所述第四带轮和所述第三带轮通过输送带传动,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压缩箱的一端。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作为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在传统的纺织工艺基础上对色纺纱的织造工艺进行了改良,将染色的步骤放在混棉之后进行,可以避免染色时产生的短绒在混棉时造成色差,并在染色前增添了纺织尘收集和打样的步骤,在混棉后的梳棉步骤中,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尘收集装置对飞花和断纤维一类的纺织尘进行收集,并挤压成试染棉片,对试染棉片进行试染得到与客户样板最接近的染料配比,降低了染色步
骤的难度,同时提高成品的质量,且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尘收集装置挤压得到的试染棉片规格一致,并且试染棉片与棉卷的成分一样,使试染棉片的染色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步骤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纺织尘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34]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图1

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清棉;把原料按选配的比例从棉包中抓取出来,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除去杂质和疵点,集成一定宽度、厚度或重量的棉层,卷绕成棉卷;
[0037]S2、混棉;将多种棉卷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0038]S3、梳棉;将棉卷分离成纤维状,并制成棉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清棉;把原料按选配的比例从棉包中抓取出来,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除去杂质和疵点,集成一定宽度、厚度或重量的棉层,卷绕成棉卷;S2、混棉;将多种棉卷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S3、梳棉;将棉卷分离成纤维状,并制成棉条;S4、纺织尘收集;使用纺织尘收集装置对梳棉过程中的飞花和断纤维一类可纺度较低的纺织尘进行收集,经过挤压得到试染棉片;S5、打样;将试染棉片分批次,用不同的染料配比进行染色,对比客户的样品,比较色差后得出最优的染料配比;S6、染色;对棉条进行染色;S7、并条;将多根棉条合并喂入并条机得到熟条;S8、粗纱;将熟条进行牵引和捻回,形成粗纱;S9、细纱;将粗纱牵伸和加捻至所需细度,并将其卷绕在筒管上;S10、络筒;将原纱做成容量圈套的筒子;S11、整经;将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经纱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S12、浆纱;使纱片通过浆液;S13、穿经;将经纱按一定的工艺规律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S14、织造;将经纱和纬纱通过织布机,根据织物规格要求,按照一定的工艺设计交织成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用纺织尘制成的试染棉片规格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染色所选用的最佳染料配比来自于步骤S5所得出的结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棉条反复合并得到的熟条需要拉伸至与生条规格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中,原纱通过络筒机的清纱装置,可清除原纱上的绒毛、尘屑及弱纱、粗结等杂志疵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生产用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在步骤S4中,纺织尘收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一侧有开口的工作空间,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工作空间与外界空间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远离所述工作空间的一侧固定设有格栅板,所述收集箱远离所述格栅板的一端固定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缩箱。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四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