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221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获取不同参数对应的目标函数值,构建可控移相器参数和目标函数值的拟合曲线,利用拟合曲线获取可控移相器参数的最优解,为可控移相器在电网中合理有效地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供技术支撑。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设备,属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各地区供电负荷的增加,现有电网常出现潮流不均衡现象,部分线路重载而其他线路的利用率却明显不足。由此带来的诸多相关问题,例如电能质量下降、稳定裕度紧张等,促使电力系统亟需优化潮流分布。
[0003]可控移相器作为一种交流潮流控制装备,通过向输电线路注入幅值、相角均可控的电压增量,等效改变电网潮流分布,进而提高供电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本质上讲,可控移相器的优化效果可等效为向线路注入有功和无功功率,然而此等效注入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相互约束,并非任意选择,均与可控移相器的内部参数有关,因此电子急需一种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设备,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披露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包括:
[0007]将不同的可控移相器参数输入预设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获得各可控移相器参数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0008]构建可控移相器参数和目标函数值的拟合曲线;
[0009]根据拟合曲线,获取可控移相器参数的最优解。
[0010]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为考虑电能质量和电压稳定性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约束条件包括电网运行约束条件和可控移相器设备约束条件。
[0011]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0012][0013]其中,S(K)为目标函数,α、β分别为不同性能指标在整个目标函数中的权重,α+β=1,n为电力系统中负荷节点数,α
L
未所有负荷节点的集合,V
i
(K)为安装参数为K的可控移相器后负荷节点i的电压,V
r
为负荷节点的额定运行电压,L
i
(K)为安装参数为K的可控移相器后负荷节点i的电压稳定指标;
[0014][0015]其中,为系统对负荷节点i的等值功率,Y
ii
为负荷节点i的自导纳,Y
ii*
为负荷节点i自导纳的共轭,V
i
为负荷节点i的电压。
[0016]电网运行约束条件包括:
[0017]节点功率平衡:
[0018][0019]其中,P
is
、Q
is
、P
js
、Q
js
分别为负荷节点i的有功功率、负荷节点i的无功功率、负荷节点j的有功功率、负荷节点j的无功功率,

P
i


Q
i


P
j


Q
j
分别为可控移相器注入负荷节点i的等效有功功率、负荷节点i的等效无功功率、负荷节点j的等效有功功率、负荷节点j的等效无功功率,N为可控移相器的参与系数,V
i
为负荷节点i的电压,V
m
为负荷节点m的电压,B
im
、G
im
为负荷节点i和负荷节点m之间线路上的电纳和电导,B
jm
、G
jm
为负荷节点j和负荷节点m之间线路上的电纳和电导,θ
im
为负荷节点i和负荷节点m之间线路两端的相角差,θ
jm
为负荷节点j和负荷节点m之间线路两端的相角差;
[0020]线路有功约束:
[0021]PL
ij,min
≤PL
ij
≤PL
ij,max
[0022]其中,PL
ij,min
为负荷节点i和负荷节点j之间线路输送有功功率允许的最小值,PL
ij,max
为负荷节点i和负荷节点j之间线路输送有功功率允许的最大值,PL
ij
为负荷节点i和负荷节点j之间线路上输送的实际有功功率;
[0023]节点电压约束:
[0024]V
i min
≤V
i
(K)≤V
i max
[0025]其中,V
i min
为负荷节点i电压允许的最小值,V
i max
为负荷节点i电压允许的最大值,V
i
(K)为负荷节点i实际的运行电压,K为可控移相器参数;
[0026]发电机有功、无功出力约束:
[0027]P
G min
≤P
G
≤P
G max
[0028]Q
G min
≤Q
G
≤Q
G max
[0029]其中,P
G
、Q
G
分别为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
G min
、P
G max
分别为发电机的有
功功率下限和上限,Q
G min
、Q
G max
分别为发电机的无功功率下限和上限。
[0030]可控移相器设备约束条件包括:
[0031]可控移相器参数值约束
[0032]0<K<1
[0033]其中,K为可控移相器参数。
[0034]将可控移相器参数作为横坐标,将目标函数值作为纵坐标,构建可控移相器参数和目标函数值的拟合曲线。
[0035]根据拟合曲线,获取可控移相器参数的最优解,具体过程为:
[0036]从拟合曲线中查找目标函数值最小的点,该点对应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为最优解。
[0037]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系统,包括:
[0038]参数优化模块:将不同的可控移相器参数输入预设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获得各可控移相器参数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0039]拟合曲线模块:构建可控移相器参数和目标函数值的拟合曲线;
[0040]最优解获取模块:根据拟合曲线,获取可控移相器参数的最优解。
[0041]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由计算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
[0042]一种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的指令。
[0043]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获取不同参数对应的目标函数值,构建可控移相器参数和目标函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不同的可控移相器参数输入预设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获得各可控移相器参数对应的目标函数值;构建可控移相器参数和目标函数值的拟合曲线;根据拟合曲线,获取可控移相器参数的最优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为考虑电能质量和电压稳定性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约束条件包括电网运行约束条件和可控移相器设备约束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其中,S(K)为目标函数,α、β分别为不同性能指标在整个目标函数中的权重,α+β=1,n为电力系统中负荷节点数,α
L
未所有负荷节点的集合,V
i
(K)为安装参数为K的可控移相器后负荷节点i的电压,V
r
为负荷节点的额定运行电压,L
i
(K)为安装参数为K的可控移相器后负荷节点i的电压稳定指标;其中,为系统对负荷节点i的等值功率,Y
ii
为负荷节点i的自导纳,Y
ii*
为负荷节点i自导纳的共轭,V
i
为负荷节点i的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移相器参数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网运行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功率平衡:其中,P
is
、Q
is
、P
js
、Q
js
分别为负荷节点i的有功功率、负荷节点i的无功功率、负荷节点j的有功功率、负荷节点j的无功功率,

P
i


Q
i


P
j


Q
j
分别为可控移相器注入负荷节点
i的等效有功功率、负荷节点i的等效无功功率、负荷节点j的等效有功功率、负荷节点j的等效无功功率,N为可控移相器的参与系数,V
i
为负荷节点i的电压,V
m
为负荷节点m的电压,B
im
、G
im
为负荷节点i和负荷节点m之间线路上的电纳和电导,B
jm
、G
jm
为负荷节点j和负荷节点m之间线路上的电纳和电导,θ
im
为负荷节点i和负荷节点m之间线路两端的相角差,θ
jm
为负荷节点j和负荷节点m之间线路两端的相角差;线路有功约束:PL
ij,min
≤PL
ij
≤P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张宁宇陈静刘建坤陈兵朱鑫要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