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拉丝电熔式坩埚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82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拉丝电熔式坩埚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通过隔断依次形成有第一熔化区、第二熔化区、均化区和拉丝区,第一熔化区、第二熔化区、均化区和拉丝区的上部均设置有测温探头,第一熔化区、第二熔化区、均化区和拉丝区内均设置有呈八字形布置的电极,第一熔化区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口,第一熔化区与第二熔化区之间的隔断下部设置有低位溢流孔,第二熔化区与均化区之间的隔断中部设置有中位溢流孔,均化区与拉丝区之间的隔断上部设置有高位溢流孔;拉丝区的底部设置有拉丝用漏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实现玻璃原料的有效熔化,同时强制熔化后的熔融态玻璃液流动,以便于更有效地澄清和均化,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产品质量的目的。产品质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纤维拉丝电熔式坩埚炉


[0001]本技术属于玻璃纤维
,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拉丝电熔式坩埚炉。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和绝缘性好等优点,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绝热保温材料和电路基板等众多经济领域。
[0003]玻璃纤维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 1/20

1/5 ,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0004]目前,玻璃纤维通常是以玻璃球为原料,在拉丝熔炉内经高温熔制、拉丝等工艺制造而成。如公开号CN201694946U的文献在2011年1月5日就公开了一种生产玻璃纤维用无碱拉丝熔炉,其包括设有探针孔和加料孔的盖板、底板、侧板,所述的底板上设有流液槽,流液槽处安装漏板,所述的侧板中下部设有导电棒,导电棒连接钼电极。该熔炉具有作业稳定、生产效率较高的优点。但实际上,该熔炉仅一个腔室,熔化、均化、澄清等均在一个腔室内进行,均化及澄清效果必然很差,相应地导致产品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拉丝电熔式坩埚炉,本技术能够快速实现玻璃原料的有效熔化,同时强制熔化后的熔融态玻璃液流动,以便于更有效地澄清和均化,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玻璃纤维拉丝电熔式坩埚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通过隔断依次形成有第一熔化区、第二熔化区、均化区和拉丝区,其中,第一熔化区、第二熔化区、均化区和拉丝区的上部均设置有测温探头,第一熔化区、第二熔化区、均化区和拉丝区内均设置有呈八字形布置的电极,第一熔化区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口,第一熔化区与第二熔化区之间的隔断下部设置有低位溢流孔,第二熔化区与均化区之间的隔断中部设置有中位溢流孔,均化区与拉丝区之间的隔断上部设置有高位溢流孔,且高位溢流孔的高度低于进料口的高度;所述拉丝区的底部设置有拉丝用漏板。
[0008]所述电极为板状结构。
[0009]所述第一熔化区中的电极分别位于隔断的两端,所述第二熔化区中的电极分别位于隔断的两端,所述均化区中的电极分别位于隔断的两端,所述拉丝区中的电极分别位于高位溢流孔的两端。
[0010]所述第一熔化区、第二熔化区、均化区和拉丝区的上部均开设有测温孔,测探头固定在测温孔内。
[0011]所述拉丝区的底部位于均化区的侧壁中部。
[0012]采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1、本技术在炉体内通过隔断依次形成有第一熔化区、第二熔化区、均化区和拉丝区,采用该特定结构的炉体,使得玻璃原料的熔化、澄清、均化均满足拉丝工艺要求。其中,第一熔化区和第二熔化区为双区域联动熔化,提高了炉体内的熔化率,保证了熔化要求。呈八字形布置的电极实现了熔化区内液面温度要求高的需求,保证了玻璃原料快速而有效的熔化。采用低位溢流孔、中位溢流孔和高位溢流孔配合能够形成阶梯式隔断,强制熔融态玻璃液流动,达到有效澄清、均化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垂直澄清与水平澄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熔体的均化,保证了高质量的熔体供拉丝生产。
[0014]2、本技术主要采用呈正八字排布的电极形式进行升温加热。此排布加热的特点是炉内液面的温度较高,液面能够形成约80mm厚度高温玻璃带,保证了玻璃原料在炉内的熔化、澄清、均化、保温等。
[0015]3、本技术采用玻璃原矿粉料为原料,实現了一次熔化生产玻璃纤维的方式,替代了原使用的玻璃球,去掉了天燃气火焰法生产玻璃球的环节减少了废气的排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0016]4、本技术减掉了玻璃球的二次熔化环节,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电极在第一熔化区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为:1、炉体,2、第一熔化区,3、第二熔化区,4、均化区,5、拉丝区,6、测温探头,7、电极,8、进料口,9、隔断,10、低位溢流孔,11、中位溢流孔,12、高位溢流孔,13、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拉丝电熔式坩埚炉,如图1、2所示,其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通过隔断9依次形成有第一熔化区2、第二熔化区3、均化区4和拉丝区5。其中,所述拉丝区5的底部位于均化区4的侧壁中部,所述炉体1与隔断9均可由砖彻而成。第一熔化区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口8,玻璃原料通过进料口8进入第一熔化区2。第一熔化区2的上部、第二熔化区3的上部、均化区4的上部和拉丝区5的上部均设置有测温探头6,通过测温探头6可分别获取各区的实时温度。第一熔化区2与第二熔化区3之间的隔断9下部设置有低位溢流孔10,第二熔化区3与均化区4之间的隔断9中部设置有中位溢流孔11,均化区4与拉丝区5之间的隔断9上部设置有高位溢流孔12,且高位溢流孔12的高度低于进料口8的高度。所述拉丝区5的底部设置有拉丝用漏板13。玻璃原料进入第一熔化区2熔化成熔融态玻璃液后经低位溢流孔10进入第二熔化区3,熔融态玻璃液进入第二熔化区3进一步熔化后经中位溢流孔11进入均化区4,熔融态玻璃液在均化区4均匀一致后经高位溢流孔12进入拉丝区5,最后经漏板13拉丝。第一熔化区2内、第二熔化区3内、均化区4内和拉丝区5内均设置有呈八字形布置的电极7,第一熔化区2内的电极7用于熔化玻璃原料,第二熔化区3内的电极7用于进一步熔化进入第二熔化区3内的原料,均化区4内的电极7用于使熔融态玻璃液均匀一致,
拉丝区5内的电极7用于对熔融态玻璃液进行保温,以便于拉丝。
[0021]优选的,为了保证炉体1内电极7加热温度的有效利用,本技术对电极7的设置方式进行了限定,具体的,将第一熔化区2中的电极7分别设置在隔断9的两端,将第二熔化区3中的电极7分别设置在隔断9的两端,将均化区4中的电极7分别设置在隔断9的两端,将拉丝区5中的电极7分别设置在高位溢流孔12的两端,这样就能够保证电极7加热产生的温度能够有效作用于物料上,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0022]进一步的,电极可选用耐高温的钼合金制成,且优选将电极7设为板状结构。每个区内电极的数量优选为两块,两块电极的安装倾角为100度,正八字形排布。
[0023]本技术中,优选在第一熔化区2、第二熔化区3、均化区4和拉丝区5的上部开设测温孔,以便于将测探头稳定地固定在测温孔内。
[0024]本技术主要采用玻璃粉料作为原料熔化,其工作原理为:
[0025]1、通过进料口8将玻璃粉料送入第一熔化区2内,在呈八字形布置的电极7加热作用下,玻璃粉料逐渐熔融并形成熔融态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拉丝电熔式坩埚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通过隔断(9)依次形成有第一熔化区(2)、第二熔化区(3)、均化区(4)和拉丝区(5),其中,第一熔化区(2)、第二熔化区(3)、均化区(4)和拉丝区(5)的上部均设置有测温探头(6),第一熔化区(2)、第二熔化区(3)、均化区(4)和拉丝区(5)内均设置有呈八字形布置的电极(7),第一熔化区(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料口(8),第一熔化区(2)与第二熔化区(3)之间的隔断(9)下部设置有低位溢流孔(10),第二熔化区(3)与均化区(4)之间的隔断(9)中部设置有中位溢流孔(11),均化区(4)与拉丝区(5)之间的隔断(9)上部设置有高位溢流孔(12),且高位溢流孔(12)的高度低于进料口(8)的高度;所述拉丝区(5)的底部设置有拉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曙光黄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迪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