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茂圣专利>正文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41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包括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旋转输送夹持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纱线;主动轮组件和/或从动轮组件包括弹性部件,主动轮和/或从动轮可随弹性部件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送的纱线直径不均时,弹性部件会随着纱线直径的变化发生伸缩,从而使主动轮和/或从动轮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使主动轮从动轮能够始终夹持住纱线,在纱线直径变大时无需增加动力,在纱线直径变小时能夹持住纱线,可有效控制纱线的输送速度,既可以输送直径均匀的纱线,也可以输送直径不均的纱线。的纱线。的纱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纱线输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膨纱等过程中,纱线输送作为后续纱线处理的递纱步骤尤为重要。目前输送纱线的方式包括借助两轮夹持纱线,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两轮配合旋转输送纱线,同时达到对纱线输送速度的控制。然而,纱线的直径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纱线输送过程中当纱线直径变小时,两轮无法夹持纱线,纱线的掉落速度由纱线本身进入两轮之前的状态决定,两轮无法控制纱线输送速度;当纱线直径变大时,需要较大的动力才能驱动两轮配合旋转输送纱线,如果不能及时增大动力,则纱线输送速度变慢,甚至无法输送纱线,即使能及时增大动力也会引起能耗高、成本高的问题,且对动力的监控需要额外的设备支持及成本支持。因此,在控制能耗的同时可输送直径不均匀的纱线,有效控制纱线输送速度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0004]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送纱装置,所述送纱装置包括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所述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旋转输送夹持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纱线;其中,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或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弹性部件,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可随弹性部件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输送的纱线直径不均时,弹性部件会随着纱线直径的变化发生伸缩,从而使主动轮和/或从动轮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使主动轮从动轮能够始终夹持住纱线,即在纱线直径变小时,弹性部件伸长,主动轮和/或从动轮朝向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夹持住纱线;在纱线直径变大时,弹性部件回缩,主动轮和/或从动轮朝向远离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的方向移动,弹性部件发挥弹性避让的作用,在不增加动力的同时使主动轮从动轮夹持住直径变大的纱线,在主动轮从动轮夹持纱线的状态下实现对纱线的输送以及输送速度的控制。因此,本技术的送纱装置在控制能耗的同时既可以输送直径均匀的纱线,也可以输送直径不均的纱线,并且可有效控制纱线输送速度,能耗低、成本低,无需额外的设备对实时需要的动力输出进行监控、减少额外设备带来的成本。另外,在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同时包括弹性部件时,可更灵活的控制主动轮从动轮对不同直径纱线的夹持,进而实现对纱线输送速度的有效控制。
[000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与动力装置动力连接的主动轴和套设于主动轴上的主动轮;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推拉机构、自所述推拉机构中伸出的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杆连接的连接轴和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上的从动轮。
[000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主动轮组件连接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驱动主动轴上的主动轮转动,推拉机构可将固定杆自推拉机构中向外顶出,进而使连接轴以及连接轴上的从动轮向主动轮靠近,当从动轮与主动轮夹持住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纱线时,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进而将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进行输送,实现送纱装置对纱线的动力输送,同时实现对纱线输送速度的控制。另外,送纱装置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依靠从动轮组件的推拉机构对固定杆的推动实现主动轮从动轮对纱线的夹持,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依靠推拉机构缩回固定杆,进而分离主动轮从动轮,切断对纱线的动力输送,实现紧急停机,即在无需停止发动机的情况下即可切断对纱线的动力输送,不影响动力装置对其他机构的动力输出,操作方便。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从动轮组件,所述连接轴设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小于远离主动轮部分的宽度;所述固定杆通过径向通孔套设连接轴,固定杆未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小于径向通孔远离主动轮部分的宽度且大于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固定杆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与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匹配;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径向通孔远离主动轮的部分且连接固定杆与连接轴。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径向通孔一端宽一端窄,固定杆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与径向通孔窄的部分匹配,未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大于径向通孔窄的部分小于径向通孔宽的部分,使得连接轴能套接在固定杆上且防止连接轴脱离固定杆,另外使得连接轴套接在固定杆上后,径向通孔宽的部分与固定杆还存在沿固定杆的径向的空隙,弹性部件设置在空隙中,连接固定杆与连接轴,当纱线直径发生变化时,弹性部件发生相应的伸缩,使得套接在固定杆上的连接轴相对于固定杆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使主动轮从动轮始终夹持纱线,进而输送纱线,控制纱线输送速度;由于径向通孔宽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固定杆未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可保证连接轴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连接轴碰撞固定杆未套设连接轴的部分导致限制连接轴的移动问题的产生。此外,由于弹性部件始终保持对连接轴的支撑,在纱线直径不变时连接轴不会移动,只有在纱线直径变化时,受力的影响,弹性部件发生相应的伸缩,连接轴才会相应的做出适应性移动,能够始终保持主动轮从动轮对纱线的夹持。另外,弹性部件位于靠近从动轮的位置,在纱线直径变化时,连接轴相对于固定杆的相对移动较容易。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从动轮组件,所述固定杆包括自推拉机构中伸出的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和连接轴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台或凹槽,凸台的一部分嵌入凹槽且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且连接凹槽底部与凸台顶部,或位于凹槽外且连接凸台底部与凹槽顶部。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设置凹槽,第二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置凸台,或者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设置凸台,第二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置凹槽,凸台与凹槽相互配合,凸台的一部分嵌入凹槽且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时,随着弹性部件的伸缩,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发生相对位移,凸台嵌入凹槽中的体积发生变化,进而使主动轮从动轮始终夹持纱线,输送纱线,控制纱线输送速度;弹性部件位于凹槽外且连接凸台底
部与凹槽顶部时,同样能达到上述效果,此时容置空间的作用为用于容纳凸台嵌入凹槽中的部分。此外,由于弹性部件始终保持对第二固定杆的支撑,在纱线直径不变时第二固定杆不会移动,只有在纱线直径变化时,受力的影响,弹性部件发生相应的伸缩,第二固定杆才会相应的做出适应性移动,进而带动从动轮的移动,能够始终保持主动轮从动轮对纱线的夹持。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主动轮组件,所述动力装置与主动轴之间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两端、主动轴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锥齿轮,传动轴两端的锥齿轮分别与动力装置输出轴上的锥齿轮、主动轴上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轴包括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左传动轴一端设置锥齿轮,右传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装置包括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所述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旋转输送夹持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纱线;其中,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或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弹性部件,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可随弹性部件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与动力装置动力连接的主动轴和套设于主动轴上的主动轮;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推拉机构、自所述推拉机构中伸出的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杆连接的连接轴和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上的从动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从动轮组件,所述连接轴设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小于远离主动轮部分的宽度;所述固定杆通过径向通孔套设连接轴,固定杆未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小于径向通孔远离主动轮部分的宽度且大于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固定杆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与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匹配;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径向通孔远离主动轮的部分且连接固定杆与连接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从动轮组件,所述固定杆包括自推拉机构中伸出的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和连接轴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台或凹槽,凸台的一部分嵌入凹槽且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圣曲俐璇
申请(专利权)人:王茂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