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茂圣专利>正文

一种送线微调装置及膨纱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41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线微调装置及膨纱系统,包括压紧机构和送线驱动机构,送线驱动机构包括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轮;压紧机构包括从动轮、推拉机构和连接从动轮推拉机构的压紧杆,从动轮可相对于压紧杆转动,推拉机构可推拉压紧杆带动从动轮朝向或远离主动轮移动;压紧杆包括第一压紧杆、第二压紧杆和与第二压紧杆连接的连接杆,从动轮套设在连接杆上,第二压紧杆可相对于第一压紧杆轴向移动以调节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推拉机构调整主从动轮之间的距离后,第二压紧杆与第一压紧杆的相对运动可进一步调整主从动轮间距,实现在推拉机构距离调整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微调,提升主从动轮夹持纱线的精度,保证输送纱线的正常进行。纱线的正常进行。纱线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线微调装置及膨纱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纱线输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送线微调装置及膨纱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膨体纱因具备蓬松、舒适、富有弹性、良好的保暖性等特点,在服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3]目前膨体纱通常以绞纱或筒子纱的形式进行膨化,受限于收缩空间和密度均匀性等问题,膨化效果差。为此极少数人也尝试选用自纱线组引出纱线后进行膨化,对于该方式而言,纱线的输送尤为重要,目前有人通过气缸带动从动轮靠近主动轮夹紧纱线组引出的纱线,在主从动轮的配合旋转下送线至膨化室进行膨化。然而,气缸是靠气压实现对从动轮主动轮距离的控制,其控制精度差,难以准确的将从动轮推至与主动轮正好夹持纱线,往往出现从动轮与主动轮距离过远无法夹持纱线、或从动轮碰撞主动轮导致两轮损坏的问题,纱线输送效率低甚至无法输送纱线。因此,如何提升主动轮从动轮夹持纱线的精度,保证主动轮从动轮输送纱线的正常进行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线微调装置及膨纱系统。
[000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送线微调装置,所述送线微调装置包括压紧机构和送线驱动机构,所述送线驱动机构包括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轮;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从动轮、推拉机构和连接从动轮、推拉机构的压紧杆,所述从动轮可相对于所述压紧杆转动,所述推拉机构可推拉压紧杆带动从动轮朝向或远离主动轮移动;其中,所述压紧杆包括第一压紧杆、第二压紧杆和与第二压紧杆连接的连接杆,所述从动轮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压紧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紧杆轴向移动以调节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本技术的推拉机构向主动轮的方向推动压紧杆,压紧杆带动从动轮向主动轮移动,到位后通过第二压紧杆与第一压紧杆的相对轴向移动进一步调节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实现从动轮主动轮位置的精确定位,以使从动轮主动轮刚好能够夹持纱线,进而输送纱线,即,本技术在推拉机构调整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后,第二压紧杆与第一压紧杆的相对运动可进一步调整主动轮从动轮间距位置,实现在推拉机构距离调整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微调,提升主动轮从动轮夹持纱线的精度,保证输送纱线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为使从动轮与主动轮距离合适,在通过气缸控制的过程中除了出现从动轮与主动轮距离过远无法夹持纱线外,还有可能出现从动轮碰撞主动轮导致两轮损坏的情况,本技术仅需要通过推拉机构将从动轮主动轮之间的距离调控到合适位置,再通过第二压紧杆与第一压紧杆的相对轴向移动来进一步调节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即可,不会出现气缸调整时从动轮碰撞主动轮导
致两轮损坏的情况,设备的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主动轮从动轮、节约成本。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紧杆一端与所述推拉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压紧杆一端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紧杆套接。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压紧杆一端与第一压紧杆套接,无论是第二压紧杆套在第一压紧杆外,还是第一压紧杆套在第二压紧杆外,均可以相对于第一压紧杆向外抽动或回缩第二压紧杆,实现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距离的进一步调整;另外,套接能够实现极微小距离的调整,更容易提高从动轮主动轮之间间距位置的精度。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紧杆与所述第二压紧杆套接处为轴向齿与轴向齿槽连接。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压紧杆套接于第二压紧杆内,第一压紧杆外壁上设置轴向齿或轴向齿槽,第二压紧杆的内壁上设置与之配合的轴向齿槽或轴向齿,或者第一压紧杆套接于第二压紧杆外,第一压紧杆内壁上设置轴向齿或轴向齿槽,第二压紧杆的外壁上设置与之配合的轴向齿槽或轴向齿。轴向齿和轴向齿槽相互配合,使第一压紧杆与第二压紧杆只能发生沿轴向的相对运动,不能发生相对转动,以保证从动轮主动轮始终在一个平面上,避免无法夹紧纱线问题的发生。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套设于所述第一压紧杆与所述第二压紧杆套接处以紧固第一压紧杆与第二压紧杆套接处。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固定件起到紧固作用,防止第一压紧杆与第二压紧杆受到大的外力发生相对滑动,导致从动轮主动轮之间的间距位置无法长时间保持。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紧杆与所述第二压紧杆套接处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杆上开设的径向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二压紧杆上,所述第二压紧杆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杆沿第二压紧杆的径向转动。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螺纹连接保证第一压紧杆与第二压紧杆受到大的外力不会发生相对滑动;通过转动第二压紧杆即可实现第一压紧杆与第二压紧杆的相对位移,第二压紧杆转动时可相对于连接杆径向转动,连接杆不会转动,从动轮主动轮始终在一个平面上,避免无法夹紧纱线问题的发生。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径向通孔的孔壁设置齿或齿槽,所述第二压紧杆上设置与所述径向通孔的孔壁配合的齿槽或齿。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径向通孔孔壁上的齿或齿槽与第二压紧杆上的齿槽或齿均为垂直于第二压紧杆轴向的齿或齿槽,齿或齿槽相互配合,既能实现第二压紧杆转动时连接杆不会一同转动,又能保证连接杆不会沿第二压紧杆轴向移动,主动轮从动轮的间距位置只能通过推拉机构、第一压紧杆和第二压紧杆的相对轴向移动调节,避免连接杆移动引起主动轮从动轮的间距位置发生变化。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杆包括两个第一压紧杆和两个第二压紧杆。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接杆通过两个第一压紧杆和两个第二压紧杆固定,可以提高连接杆的稳定性,尤其是在主动轮从动轮配合旋转时,即使产生一定程度的振动也不会破坏稳定性。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杆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紧杆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压紧杆可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压紧杆的径向转动。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接件连接两个第二压紧杆,保证两个第二压紧杆相对于两个第一压紧杆的相对轴向位移一致,防止不一致时连接杆和从动轮发生偏移无法夹持纱线;另外,第二压紧杆可相对于连接件沿第二压紧杆的径向转动,防止第一压紧杆和第二压紧杆螺纹连接时两个第二压紧杆无法同时径向转动。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套设在主动轴上,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主动轴传动连接。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动力装置传动至主动轴,主动轴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其配合的从动轮转动,结构简单。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拉机构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0024]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线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微调装置包括压紧机构和送线驱动机构,所述送线驱动机构包括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动轮;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从动轮、推拉机构和连接从动轮、推拉机构的压紧杆,所述从动轮可相对于所述压紧杆转动,所述推拉机构可推拉压紧杆带动从动轮朝向或远离主动轮移动;其中,所述压紧杆包括第一压紧杆、第二压紧杆和与第二压紧杆连接的连接杆,所述从动轮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压紧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紧杆轴向移动以调节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线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杆一端与所述推拉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压紧杆一端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紧杆套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线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杆与所述第二压紧杆套接处为轴向齿与轴向齿槽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线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套设于所述第一压紧杆与所述第二压紧杆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圣曲俐璇
申请(专利权)人:王茂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