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LC的退火加热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138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LC的退火加热控制系统,涉及退火加工领域,包括冷却出料装置等,PLC控制单元上设置有HMI接口;若干待加工的轴套置入提升送料装置内;冷却出料装置和直振送料机构之间设置一条由PLC控制单元驱动控制的退火加热通道;退火加热通道内设有加热线圈、中频电源和红外温度传感器,加热线圈由中频电源控制对轴套进行退火加热,红外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轴套的温度并传输至PLC控制单元,PLC控制单元根据HMI接口输入的退火参数控制中频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代了现有的810D控制系统,节约生产成本,控制更加多变灵活;通过红外、激光传感器实时进行PID控制中频电源。解决了人工放置产品再用液压顶尖加紧所导致的劳动强度大、加工节拍慢的问题。动强度大、加工节拍慢的问题。动强度大、加工节拍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LC的退火加热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退火加工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LC的退火加热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司现有的EFD中频退火专机采用人工上下料,并使用810D控制系统。但810D系统成本较高,通用电源功率大;同时,现有设备的占地空间大,生产加工节拍慢,生产效率较低;此外,现有设备功率消耗大,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这些缺陷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PLC的退火加热控制系统,取代现有的810D控制系统,节约生产成本,控制更加多变灵活;退火加热过程通过红外、激光传感器实时进行PID控制中频电源。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基于PLC的退火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冷却出料装置、退火加热通道、直振送料机构、提升送料装置、PLC控制单元和HMI接口,所述PLC控制单元上设置有HMI接口,用于输入伺服驱动参数、退火参数和PID参数;若干待加工的轴套置入提升送料装置内,提升送料装置的出料口与直振送料机构连接,提升送料装置在PLC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轴套输送至直振送料机构;所述冷却出料装置和直振送料机构之间设置一条由PLC控制单元驱动控制的退火加热通道,在退火加热通道的入口端设有第一激光传感器,第一激光传感器与PLC控制单元电连接并通信,用于感应进入退火加热通道的轴套,在退火加热通道的出口端设有第二激光传感器,第二激光传感器与PLC控制单元电连接并通信,用于感应送出退火加热通道的轴套;退火加热通道内还设有加热线圈、中频电源和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线圈由中频电源控制对轴套进行退火加热,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轴套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单元,所述PLC控制单元根据HMI接口输入的退火参数控制中频电源;轴套自退火加热通道的入口端进入后,经加热线圈退火加热,并从退火加热通道的出口端送出至冷却出料装置进行冷却,完成一个退火加热循环。
[000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退火加热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皮带盘,由PLC控制单元控制的X轴伺服旋转机构、Y轴伺服旋转机构分别设置在退火加热通道的两侧,用于驱动对应的皮带盘,从而带动轴套在退火加热通道上运动。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送料装置包括提升机和设置在提升机顶部的下降倾斜料道,该下降倾斜料道用于连接直振送料机构,提升机在PLC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轴套沿下降倾斜料道输送至直振送料机构。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直振送料机构上设有正反面筛查机构对轴套进行正反面筛查。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退火加热通道的出口端还设有吹气装置,用于将轴套吹起并送入冷却出料装置内。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型号的轴套,通过在HMI接口上实时更改相应的伺服驱动参数、退火参数和PID参数,均能实现退火加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解决了原来不能通过PID实时控制中频退火电源的问题;
[0012]2、取代了目前生产过程中采用的人工放置产品,再液压顶尖加紧的方式;劳动强度降低,加工节拍更快。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退火加热通道与提升机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冷却出料装置1、X轴伺服旋转机构2、Y轴伺服旋转机构3、直振送料机构4、提升机5、下降倾斜料道5

1、轴套6。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17]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这种基于PLC的退火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冷却出料装置1、退火加热通道、X轴伺服旋转机构2、Y轴伺服旋转机构3、直振送料机构4、提升机5、PLC控制单元和HMI接口,所述PLC控制单元上设置有HMI接口,用于输入伺服驱动参数、退火参数和PID参数。若干待加工的轴套6置入提升机5的料斗内,提升机5顶部设置下降倾斜料道5

1用于连接直振送料机构4,提升机5在PLC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轴套6沿下降倾斜料道5

1输送至直振送料机构4。直振送料机构4上设有正反面筛查机构对轴套6进行正反面筛查。所述冷却出料装置1和直振送料机构4之间设置一条由PLC控制单元驱动控制的退火加热通道,退火加热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皮带盘,由PLC控制单元控制的X轴伺服旋转机构2、Y轴伺服旋转机构3分别设置在退火加热通道的两侧,用于驱动对应的皮带盘,从而带动轴套6在退火加热通道上运动。
[0018]退火加热通道的入口端设有第一激光传感器,第一激光传感器与PLC控制单元电连接并通信,用于感应进入退火加热通道的轴套6;退火加热通道的出口端设有第二激光传感器,第二激光传感器与PLC控制单元电连接并通信,用于感应送出退火加热通道的轴套6。退火加热通道的出口端还设有吹气装置,用于将轴套6吹起并送入冷却出料装置1内。退火加热通道内还设有加热线圈、中频电源和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线圈由中频电源控制对轴套6进行退火加热,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轴套6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单元,所述PLC控制单元根据HMI接口输入的退火参数控制中频电源;轴套6自退火加热通道的入口端进入后,经加热线圈退火加热,并从退火加热通道的出口端送出至冷却出料装置1进行冷却,完成一个退火加热循环。
[0019]优选地,针对不同型号的轴套6,通过在HMI接口上实时更改相应的伺服驱动参数、退火参数和PID参数,均能实现退火加工,使得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0020]本技术的工作流程:
[0021]步骤1、将轴套6倒入提升机5的料斗里,触发磁性开关向PLC控制单元发出信号,PLC控制单元收到信号后通过控制变频器使提升机上升;
[0022]步骤2、轴套6通过提升机5送至下降倾斜料道5

1,通过正反面筛查机构,自动划至直振送料机构4,PLC控制单元通过磁性开关监测信号以控制直振送料机构4将轴套6输送至退火加热通道的入口端;
[0023]步骤3、PLC控制单元根据HMI接口给予的伺服驱动参数向X轴伺服旋转机构2、Y轴伺服旋转机构3发送信号,分别驱动对应的两条皮带盘,使皮带盘同向运行将轴套6运送并经过第一激光传感器。
[0024]步骤4、第一激光传感器触发信号并传输给PLC控制单元,PLC控制单元根据HMI接口给予的退火旋转参数向X轴伺服旋转机构2、Y轴伺服旋转机构3发送信号,分别驱动对应的X轴伺服电机和Y轴伺服电机,减速的同时,使其中一轴反向运行,使得轴套6停止在加热线圈下,而且还使轴套6旋转切割磁力线,红外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轴套6的温度并传输给PLC控制单元,PLC控制单元通过HMI接口给予的PID参数进行模拟中频电源控制,直到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轴套6加热到指定温度和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LC的退火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出料装置(1)、退火加热通道、直振送料机构(4)、提升送料装置、PLC控制单元和HMI接口,所述PLC控制单元上设置有HMI接口,用于输入伺服驱动参数、退火参数和PID参数;若干待加工的轴套(6)置入提升送料装置内,提升送料装置的出料口与直振送料机构(4)连接,提升送料装置在PLC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轴套(6)输送至直振送料机构(4);所述冷却出料装置(1)和直振送料机构(4)之间设置一条由PLC控制单元驱动控制的退火加热通道,在退火加热通道的入口端设有第一激光传感器,第一激光传感器与PLC控制单元电连接并通信,用于感应进入退火加热通道的轴套(6),在退火加热通道的出口端设有第二激光传感器,第二激光传感器与PLC控制单元电连接并通信,用于感应送出退火加热通道的轴套(6);退火加热通道内还设有加热线圈、中频电源和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线圈由中频电源控制对轴套(6)进行退火加热,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轴套(6)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单元,所述PLC控制单元根据HMI接口输入的PID参数控制中频电源;轴套(6)自退火加热通道的入口端进入后,经加热线圈退火加热,并从退火加热通道的出口端送出至冷却出料装置(1)进行冷却,完成一个退火加热循环。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丹萍方国平田利锋张建华陈钊仁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