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模顶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90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模顶针结构,包括后模固定板和排气阀,所述后模固定板的中心贯穿连接有顶出棍,且后模固定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垃圾钉,所述后模固定板中心的右侧嵌入有回位针,所述垃圾钉的下方连接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右侧贯穿连接有排气阀,且活动腔的内部设置有顶针底板,所述顶针底板的下方连接有顶针面板,且顶针面板的中心嵌入有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左侧安装有第一顶针,且司筒针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顶针,所述A板的下方连接有前模固定板。该前模顶针结构方便将冷却后的注塑模推出模腔,防止注塑模与模腔之间发生粘连,能够削弱顶针所受到的压力,防止顶针形变弯曲,增加顶针的使用寿命。增加顶针的使用寿命。增加顶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模顶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脱模
,具体为一种前模顶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形是现在成形热塑性塑料的主要方法,因此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注塑成形是把塑料原料放入料筒中,经过加热熔化,使之成为高粘度的熔体,用柱塞或者螺杆作为加压工具,使熔体通过喷嘴以较高的压力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经过冷却、凝固阶段,而后从模具中脱出,成为塑料制品。塑件在型腔内固化后,必须用机械的方式把它从型腔中取出,这个动作要由脱模机构来完成。
[0003]市场上的脱模装置在使用中顶针板不断受到注塑机顶出棍的反复碰撞,长期的冲击受力,最终导致顶针板翘曲变形,造成模具顶出不平衡,塑件出现开裂,无法顺利脱模等注塑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前模顶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模顶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脱模装置在使用中顶针板不断受到注塑机顶出棍的反复碰撞,长期的冲击受力,最终导致顶针板翘曲变形,造成模具顶出不平衡,塑件出现开裂,无法顺利脱模等注塑缺陷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模顶针结构,包括后模固定板和排气阀,所述后模固定板的中心贯穿连接有顶出棍,且后模固定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垃圾钉,所述后模固定板中心的右侧嵌入有回位针,所述垃圾钉的下方连接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右侧贯穿连接有排气阀,且活动腔的内部设置有顶针底板,所述顶针底板的下方连接有顶针面板,且顶针面板的中心嵌入有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左侧安装有第一顶针,且司筒针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顶针,所述司筒针的下方连接有注塑口,所述活动腔的下方连接有垫板,且垫板的下方连接有B板,所述B板的下方连接有A板,且A板左侧的表面嵌入有模腔,所述A板的下方连接有前模固定板。
[0006]优选的,所述顶出棍与顶针底板之间相互垂直,且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之间紧密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后模固定板与回位针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后模固定板与回位针之间相互垂直。
[0008]优选的,所述顶针面板与司筒针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顶针面板与第一顶针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针与顶针面板之间为焊接连接,且第二顶针与第一顶针之间相互平行。
[0009]优选的,所述垫板与活动腔之间紧密贴合,所述垫板与回位针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垫板与回位针之间相互垂直。
[0010]优选的,所述B板与注塑口之间为嵌合连接,且注塑口与B板之间相互垂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顶针底板、顶针面板与回位针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方便将冷却后的注塑模推出模腔,防止注塑模与模腔之间发生粘连。
[0013]2.垫板与活动腔之间紧密贴合,垫板使用较为弹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当第二顶针顶出注塑模使所受到压力的作用,此时位于第二顶针后方的垫板被挤压来削弱顶针所受到的压力,防止顶针形变弯曲。
[0014]3.司筒针与注塑口相连,稳定连接注塑模型,方便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顺利推出模型,防止模型与B板粘连,活动腔的右侧设置有排气阀,用来保持顶针板上下活动时产生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平衡。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脱模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顶针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顶针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前模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后模固定板;2、垃圾钉;3、顶针底板;4、顶针面板;5、活动腔;6、垫板;7、B板;8、A板;9、注塑口;10、模腔;11、前模固定板;12、第一顶针;13、司筒针;14、回位针;15、第二顶针;16、顶出棍;17、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前模顶针结构,包括后模固定板1、垃圾钉2、顶针底板3、顶针面板4、活动腔5、垫板6、B板7、A板8、注塑口9、模腔10、前模固定板11、第一顶针12、司筒针13、回位针14、第二顶针15、顶出棍16和排气阀17,后模固定板1的中心贯穿连接有顶出棍16,且后模固定板1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垃圾钉2,后模固定板1中心的右侧嵌入有回位针14,垃圾钉2的下方连接有活动腔5,活动腔5的右侧贯穿连接有排气阀17,且活动腔5的内部设置有顶针底板3,顶针底板3的下方连接有顶针面板4,且顶针面板4的中心嵌入有司筒针13,司筒针13的左侧安装有第一顶针12,且司筒针13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顶针15,司筒针13的下方连接有注塑口9,活动腔5的下方连接有垫板6,且垫板6的下方连接有B板7,B板7的下方连接有A板8,且A板8左侧的表面嵌入有模腔10,A板8的下方连接有前模固定板11。
[0023]本技术中:顶出棍16与顶针底板3之间相互垂直,且顶针底板3与顶针面板4之间紧密贴合,顶针底板3与顶针面板4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0024]本技术中:后模固定板1与回位针14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后模固定板1与回位针14之间相互垂直。
[0025]本技术中:顶针面板4与司筒针1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顶针面板4与第一顶针12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顶针15与顶针面板4之间为焊接连接,且第二顶针15与第一顶针12之间相互平行,顶针底板3、顶针面板4与回位针1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方便将冷却后的注塑模推出模腔10,防止注塑模与模腔10之间发生粘连。
[0026]本技术中:垫板6与活动腔5之间紧密贴合,垫板6与回位针14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垫板6与回位针14之间相互垂直,垫板6使用较为弹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当第二顶针15顶出注塑模使所受到压力的作用,此时位于第二顶针15后方的垫板6被挤压来削弱顶针所受到的压力,防止顶针形变弯曲。
[0027]本技术中:B板7与注塑口9之间为嵌合连接,且注塑口9与B板7之间相互垂直,司筒针13与注塑口9相连,稳定连接注塑模型,方便第一顶针12和第二顶针15顺利推出模型,防止模型与粘连B板7粘连,活动腔5的右侧设置有排气阀17,用来保持顶针板上下活动时产生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平衡。
[0028]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前模顶针结构,通过注塑口9将注塑原料导入模腔10内,待注塑模型冷却后顶出棍16作用于顶针底板3,顶针底板3与顶针面板4之间紧密贴合,顶针底板3与顶针面板4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顶针底板3与顶针面板4沿着回位针14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模顶针结构,包括后模固定板(1)和排气阀(17),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固定板(1)的中心贯穿连接有顶出棍(16),且后模固定板(1)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垃圾钉(2),所述后模固定板(1)中心的右侧嵌入有回位针(14),所述垃圾钉(2)的下方连接有活动腔(5),所述活动腔(5)的右侧贯穿连接有排气阀(17),且活动腔(5)的内部设置有顶针底板(3),所述顶针底板(3)的下方连接有顶针面板(4),且顶针面板(4)的中心嵌入有司筒针(13),所述司筒针(13)的左侧安装有第一顶针(12),且司筒针(13)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顶针(15),所述司筒针(13)的下方连接有注塑口(9),所述活动腔(5)的下方连接有垫板(6),且垫板(6)的下方连接有B板(7),所述B板(7)的下方连接有A板(8),且A板(8)左侧的表面嵌入有模腔(10),所述A板(8)的下方连接有前模固定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模顶针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英硕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