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0768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灌装装置,包括搅拌桶、灌装机构、接料装置,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搅拌机构,使所述搅拌机构对所述搅拌桶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灌装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前侧,所述灌装机构包括若干灌装头、升降机构,所述搅拌桶的后侧设置有定量机构,使所述定量机构将物料送入所述灌装头内,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板、一对接料驱动装置,所述接料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接料板移动至所述灌装头的下部进行接料,由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灌装头向下移动至所述接料板的杯面上,对容器进行灌装。采用卧式灌装结构,较传统的立式灌装结构,更适用于灌装高粘度物料,吸力更强,实现灌装定量更精准,且防止物料灌装出现滴漏情况。且防止物料灌装出现滴漏情况。且防止物料灌装出现滴漏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灌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包装的
,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装机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油脂等各行业,可对不同高粘度的无颗粒油类、酒类、饮料、蜂蜜、洗衣液等低浓度液体和膏体进行灌装。现有的灌装机在物料进行灌装后,灌装头内会残留大量的物料,灌装完毕后,灌装头内残留的物料滴出,不仅造成了灌装物料的浪费,同时灌装物料滴出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灌装装置,采用卧式灌装结构,较传统的立式灌装结构,更适用于灌装高粘度物料,吸力更强,实现灌装定量更精准,且防止物料灌装出现滴漏情况。
[0004]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灌装装置,包括搅拌桶、灌装机构、接料装置,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搅拌机构,使所述搅拌机构对所述搅拌桶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灌装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前侧,所述灌装机构包括若干灌装头、升降机构,所述搅拌桶的后侧设置有定量机构,使所述定量机构将物料送入所述灌装头内,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板、一对接料驱动装置,所述接料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接料板移动至所述灌装头的下部进行接料,由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灌装头向下移动至所述接料板的杯面上,对容器进行灌装。
[0005]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搅拌驱动装置,所述搅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内壁,所述第一、第二搅拌叶片同轴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且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外圈相交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交汇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使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第一插接槽卡接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第二插接槽内。通过所述搅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使所述搅拌轴联动所述第一、第二搅拌叶片转动。
[0006]优选地,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环套,所述限位环套与所述第一、第二搅拌叶片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
[0007]优选地,所述灌装头包括外筒、阀体、驱动装置,所述阀体的外周气密地与所述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筒的下部设置有填充口,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体与所述外筒的下开口活动闭合,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腔,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阀腔的气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阀芯使其与所述阀体的底端活动闭合。
[0008]优选地,所述外筒至少由两部分连接而成,每两部分之间设置有可分离并合的凸缘。
[0009]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对底座、升降固板、活动框架、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固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活动框架设置于所述升降固定板的下方,所述灌装头
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框架上,通过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框架上下移动带动所述灌装头升降。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接料驱动装置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底部,所述接料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有推料板,所述推料板与所述接料板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对应所述灌装头设置有若干下料口,所述搅拌桶的下料口与所述灌装头的填充口之间均设置有填充管道。
[0012]优选地,定量机构包括若干定量泵、定量驱动装置,所述定量泵包括定量筒、活塞杆、活塞,所述若干定量筒均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下料口上,所述定量驱动装置的伸缩杆固定设置有活塞推板,所述活塞推板与所述定量筒内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定量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塞杆使所述活塞沿所述定量筒往复运动,使所述搅拌桶内的物料在所述活塞作用下进入所述定量筒内,并将物料送入所述灌装头内。
[0013]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灌装头均采用独立控制,灌装头下方无杯时,灌装头停止灌装,防止物料浪费,灌装头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式接料板,且灌装头可升降,使灌装头可下沉至杯面上进行灌装,避免灌装时物料滴漏污染杯面。
[0015]灌装头均带有氮气辅助吹气功能,使灌装头内残留的物料吸出阀腔。适用于高粘度、流动性差的物料灌装。
[0016]容积式定量泵采用卧式推拉形式,直接抽取搅拌桶内的物料进行灌装,吸力大,避免物料出现卡滞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9]图3为灌装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第一、第二搅拌叶片的交汇部分示意图;
[0022]图6为示出图1中的A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4]参照图1所示,一种卧式灌装装置,包括搅拌桶1、灌装机构3、接料装置4。
[0025]参照图1、图5所示,搅拌机构2包括搅拌轴21、第一搅拌叶片22、第二搅拌叶片23,搅拌轴21的端部转动设置于搅拌桶1的内壁上,搅拌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搅拌桶1的侧壁上,搅拌驱动装置优选采用旋转电机,搅拌轴21其中一端向外延伸与搅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第二搅拌叶片22、23之间的直径大小相当,第一搅拌叶片22的内圈与第二搅拌叶片23的外圈相交汇,并同轴设置于搅拌轴21上,搅拌轴21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环套211,限位环套211与第一、第二搅拌叶片22、23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111、第二支撑
杆 2112,从而提高第一、第二搅拌叶片的支撑力,从而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0026]参照图5、图6所示,第一搅拌叶片22与第二搅拌叶片23的交汇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槽221、第二插接槽231,安装时,通过将第一搅拌叶片22的第一插接槽221卡接于第二搅拌叶片23的第二插接槽231内,从而第一、第二搅拌叶片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稳定。
[0027]再结构图1所示,物料倒入搅拌桶1内,通过搅拌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21,使搅拌轴21联动第一搅拌叶片22、第二搅拌叶片23同步旋转,使第一、第二搅拌叶片22、23对搅拌桶2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物料在第一、第二搅拌叶片22、 23的作用下实现双向搅拌,使物料在第一、第二搅拌叶片22、23的左、右运动方向下在搅拌桶1内来回翻转,较于传统的单一性搅拌,使物料得到更充分的搅拌,位置更加集中,避免物料被挤至搅拌桶的一边,实现灌装更均匀、更精准。
[0028]参照图2、图3所示,灌装机构3分别设置于搅拌桶1的前侧,灌装机构3 包括若干灌装头31、升降机构32,灌装头31包括外筒311、阀体312、连接座 313、推块驱动装置314,阀体312、连接座313、推块驱动装置314分别设置于外筒31内,外筒311下部设置有填充口3111,搅拌桶1的下部对应灌装头31 设置有若干下料口11,且下料口均优选设置有电磁阀,控制下料口的通断,搅拌桶1的下料口11与灌装头31的填充口3111均设置有填充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桶、灌装机构、接料装置,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搅拌机构,使所述搅拌机构对所述搅拌桶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灌装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前侧,所述灌装机构包括若干灌装头、升降机构,所述搅拌桶的后侧设置有定量机构,使所述定量机构将物料送入所述灌装头内,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板、一对接料驱动装置,所述接料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接料板移动至所述灌装头的下部进行接料,由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灌装头向下移动至所述接料板的杯面上对容器进行灌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搅拌驱动装置,所述搅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内壁,所述第一、第二搅拌叶片同轴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且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外圈相交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交汇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使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第一插接槽卡接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第二插接槽内,通过所述搅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使所述搅拌轴联动所述第一、第二搅拌叶片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环套,所述限位环套与所述第一、第二搅拌叶片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头包括外筒、阀体、驱动装置,所述阀体的外周气密地与所述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远航杨国演陈良泉曾瑞泉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国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