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66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包括料筒、冲头和镶件,料筒轴向设置料腔,前端与压铸模具连接,后端轴向凹设用于安装镶件的安装区,料筒的侧壁上设置注料口和注油孔,镶件呈管状结构,且内径与料筒的内径相同,镶件外壁环设导油槽,导油槽底部环设通油孔,镶件设置在安装区内,且通油孔与导油槽对应,冲头滑动设置在料腔内,并且与驱动杆连接,利用驱动杆推动冲头在料腔内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油槽与通油孔配合,实现了润滑油全方位涂覆冲头,同时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增设闭油管,无间隙的实现通油孔的打开和关闭。冲头与驱动杆通过连接件浮动连接,实现了冲头的自适应调节。自适应调节。自适应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注料机构是用于将铝液注入压铸模具中的一个注料设备,其通过冲头在料筒中往复移动,进而将料筒内的铝液注入模具中,而冲头每一次往复移动,均需要注入润滑油,现有的机构是通过人工直接对料筒内壁喷射润滑油,这样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且无法均匀的进行涂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包括料筒、冲头和镶件,所述料筒轴向设置料腔,前端与压铸模具连接,后端轴向凹设用于安装所述镶件的安装区,所述料筒的侧壁上设置注料口和注油孔,所述镶件呈管状结构,且内径与所述料筒的内径相同,所述镶件外壁环设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底部环设通油孔,所述镶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内,且所述通油孔与所述导油槽对应,所述冲头滑动设置在所述料腔内,并且与所述驱动杆连接,利用所述驱动杆推动所述冲头在所述料腔内轴向移动。
[000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镶件与所述安装区紧配合。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油孔至少设置两周,且一周向上的一所述通油孔与另一周向上的所述通油孔部分重叠。
[0006]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闭油管、弹簧和后盖板,所述闭油管的外径与所述镶件的内径配合,所述闭油管的一端向外突出设置引导部,所述镶件内壁设置与所述引导部配合的引导腔,所述闭油管设置在所述镶件内,所述后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料筒的后端,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引导腔内,且两端作用于所述闭油管和所述后盖板上;所述冲头向模具注料时,所述闭油管轴向移动将所述通油孔关闭。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闭油管与所述冲头接触的一端端面设置缓冲垫。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闭油管的外壁上间隔设置两密封环,当所述通油孔闭合时,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通油孔的两侧。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头与所述驱动杆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固定套,所述连接件设置两个,拼接成环形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和下端轴向向内延伸设置限位部,所述冲头的一端轴向向外设置第一卡缘,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轴向向外设置第二卡缘,所述第二卡缘叠设在所述第一卡缘上,利用所述连接件固定,所述固定套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以固定所述连接件。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缘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卡缘的直径大小不同。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缘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卡缘的直径。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的端部设置磁铁,以吸附固定在所述冲头上。
[0013]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导油槽与通油孔配合,实现了润滑油全方位涂覆冲头,同时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增设闭油管,无间隙的实现通油孔的打开和关闭。冲头与驱动杆通过连接件浮动连接,实现了冲头的自适应调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18]图4为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冲头与驱动杆通过连接机构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冲头与驱动杆通过连接机构连接的爆炸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如下:
[0023]1、料筒,2、冲头,3、镶件,4、闭油管,5、弹簧,6、后盖板,7、驱动杆,8、连接件,9、固定套,11、料腔,12、注料口,13、注油孔, 21、第一卡缘,31、导油槽,32、通油孔,33、引导腔,41、引导部,71、第二卡缘,81、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如图1

5所示,包括料筒1、冲头2和镶件3,料筒1轴向设置料腔11,前端与压铸模具连接,后端轴向凹设用于安装镶件的安装区,料筒1的侧壁上设置注料口12和注油孔13,镶件3 呈管状结构,且内径与料筒1的内径相同,镶件3外壁环设导油槽31,导油槽31底部环设通油孔32,镶件3设置在安装区内,且通油孔32与导油槽31对应,导油槽31与料筒1之间形成导油环。冲头2滑动设置在料腔 11内,并且与驱动杆7连接,利用驱动杆7推动冲头2在料腔11内轴向移动。
[002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5所示,镶件3与安装区紧配合。
[002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5所示,通油孔32至少设置两周,且一周向上的一通油孔32与另一周向上的通油孔32部分重叠。一周的相邻通油孔之间具有间隔,而该间隔部分无法快速的将润滑油涂覆在冲头2上,而通过两周的通油孔32,并且存在重叠部分,进而实现对冲头2整周向涂覆润滑油,且大大降低了润滑油的使用量。
[002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5所示,还包括闭油管4、弹簧5和后盖板6,闭油管4的外径与镶件3的内径配合,闭油管4的一端向外突出设置引导部41,镶件3内壁设置与引导部41配合的引导腔33,闭油管设置在镶件3 内,后盖板6固定设置在料筒1的后端,弹簧5设置在引导腔41内,且两端作用于闭油管4和后盖板6上;冲头2向模具注料时,闭油管4轴向移动将通油孔32关闭。当驱动杆7驱动冲头2向模具注料,开始时,闭油管 4受到弹簧5的弹力与冲头2紧贴,冲头2继续轴向移动,直至引导部41 受到镶件3的限制无法继续前行,冲头2与闭油管4
分离,此时,闭油管4 的外壁将通油孔32闭合,避免润滑油不断向外涌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0029]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

5所示,闭油管4与冲头2接触的一端端面设置缓冲垫,起到闭油管4与冲头2的密封,同时避免冲头2与闭油管4接触瞬间出现硬碰撞。
[0030]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

5所示,闭油管4的外壁上间隔设置两密封环,当通油孔32闭合时,密封环位于通油孔32的两侧,进一步密封通油孔32。
[003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7所示,冲头2与驱动杆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8和固定套9,连接件8设置两个,拼接成环形结构,连接件8的上端和下端轴向向内延伸设置限位部81,冲头2的一端轴向向外设置第一卡缘21,驱动杆7的一端轴向向外设置第二卡缘71,第二卡缘 71叠设在第一卡缘21上,连接件8安装于第一卡缘21和第二卡缘71上,并且利用限位部81限制第一卡缘21和第二卡缘71相对轴向移动;安装完成后,固定套9套设在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冲头和镶件,所述料筒轴向设置料腔,前端与压铸模具连接,后端轴向凹设用于安装所述镶件的安装区,所述料筒的侧壁上设置注料口和注油孔,所述镶件呈管状结构,且内径与所述料筒的内径相同,所述镶件外壁环设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底部环设通油孔,所述镶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内,且所述通油孔与所述导油槽对应,所述冲头滑动设置在所述料腔内,并且与驱动杆连接,利用所述驱动杆推动所述冲头在所述料腔内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与所述安装区紧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孔至少设置两周,且一周向上的一所述通油孔与另一周向上的所述通油孔部分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油管、弹簧和后盖板,所述闭油管的外径与所述镶件的内径配合,所述闭油管的一端向外突出设置引导部,所述镶件内壁设置与所述引导部配合的引导腔,所述闭油管设置在所述镶件内,所述后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料筒的后端,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引导腔内,且两端作用于所述闭油管和所述后盖板上;所述冲头向模具注料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张良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梅克卡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