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0616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其中,包括搅拌舱,搅拌舱内安装有搅拌桨,搅拌桨通过安装在搅拌舱顶部的搅拌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舱的输出端通过喷管与喷头相连;喷头包括内柱体,内柱体上沿着轴向开设有贯通内柱体的后端和前端的内喷射流道,内喷射流道从后端至前端呈渐缩状,内柱体的前端还安装有外壳体,外壳体上开设有外喷射口;外壳体和内柱体的前端之间为喷射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通过搅拌舱内部桨叶高速旋转搅拌使得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更加均匀,解决了在桥面现浇水泥混凝土细微裂缝修补时,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保证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更加均匀。保证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更加均匀。保证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
,涉及裂缝灌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桥面现浇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受温度与湿度的影响,会产生不同形状的细微裂缝。如果不及时进行灌浆修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裂缝继续发育,大大降低桥面铺装层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0003]然而现有的双液式灌浆装置构造过于简单,环氧树脂与固化剂不能充分混合,降低了灌浆材料的工作性与力学特性;且原有的双液式灌浆装置喷洒状态较为单一,只适用于单条裂缝灌浆处治,当面对网状裂缝工况时裂缝处治施工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到工程建设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解决现有的技术中在桥面现浇水泥混凝土细微裂缝修补中,面对网状裂缝工况时施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包括带有增压驱动电机的增压泵机体,增压泵机体顶部安装有第一储料罐和第二储料罐,增压泵机体前部安装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储料罐、增压泵机体和第一连接管形成独立的第一出料通道,第二储料罐、增压泵机体和第二连接管形成独立的第二出料通道;
[0007]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输料管的一端相连,第一输料管的另一端与搅拌舱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输料管的一端相连,第二输料管的另一端与搅拌舱的输入端相连,搅拌舱内安装有搅拌桨,搅拌桨通过安装在搅拌舱顶部的搅拌驱动电机驱动;
[0008]所述的搅拌舱的输出端通过喷管与喷头相连;
[0009]所述的喷头包括内柱体,内柱体上沿着轴向开设有贯通内柱体的后端和前端的内喷射流道,所述的内喷射流道从后端至前端呈渐缩状,内柱体的前端还安装有外壳体,外壳体上开设有外喷射口;外壳体和内柱体的前端之间为喷射腔。
[0010]本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11]所述的内柱体的外侧壁和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旋转外壳体能够调节喷射腔的厚度大小。
[0012]所述的外壳体的外侧壁一体固结有旋转防滑体。
[0013]所述的增压泵机体上设置有扶手,所述的增压泵机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0014]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
[0015]所述的第一输料管的另一端和第二输料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阀门。
[0016]所述的搅拌舱上还设置有握柄。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8](Ⅰ)本技术的装置通过搅拌舱内部桨叶高速旋转搅拌使得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更加均匀,解决了在桥面现浇水泥混凝土细微裂缝修补时,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保证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更加均匀。
[0019](Ⅱ)本技术的装置通过旋转喷头外壳体上的旋转防滑体,来调节喷头喷射腔的厚度大小,进而调节喷洒状态在水柱或水雾状态之间切换。当面对单一裂缝时,增大喷头喷射腔厚度,采用水柱喷洒状态;当面对网状裂缝时,减小喷头喷射腔厚度,采用水雾喷洒状态,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0](Ⅲ)本技术的装置使得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更加均匀,面对不同桥面现浇水泥混凝土细微裂缝工况时可以调节喷洒状态在水柱或水雾状态之间切换,极大地提高裂缝修补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喷头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喷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搅拌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舱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1

增压驱动电机,2

增压泵机体,3

第一储料罐,4

第二储料罐,5

第一连接管,6

第二连接管,7

第一输料管,8

第二输料管,9

搅拌舱,10

搅拌桨,11

搅拌驱动电机,12

喷管,13

喷头,14

扶手,15

万向轮,16

压力表,17

阀门,18

握柄;
[0027]1301

内柱体,1302

内喷射流道,1303

外壳体,1304

外喷射口,1305

喷射腔,1306

旋转防滑体。
[002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针对现有灌浆装置不能够使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均匀且面对网状裂缝工况时施工效率低下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的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并且解决在桥面现浇水泥混凝土细微裂缝修补中,面对网状裂缝工况时施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30]本技术基于原有双液灌浆装置,解决现有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对提高桥面现浇水泥混凝土细微裂缝修补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所有零部件,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采用本领域已知的零部件。
[0032]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如图1至
图5所示,包括带有增压驱动电机1的增压泵机体2,增压泵机体2顶部安装有第一储料罐3和第二储料罐4,增压泵机体2前部安装有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第一储料罐3、增压泵机体2和第一连接管5形成独立的第一出料通道,第二储料罐4、增压泵机体2和第二连接管6形成独立的第二出料通道;
[0035]所述的第一连接管5与第一输料管7的一端相连,第一输料管7的另一端与搅拌舱9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管6与第二输料管8的一端相连,第二输料管8的另一端与搅拌舱9的输入端相连,搅拌舱9内安装有搅拌桨10,搅拌桨10通过安装在搅拌舱9顶部的搅拌驱动电机11驱动;
[0036]所述的搅拌舱9的输出端通过喷管12与喷头13相连。
[0037]所述的喷头13包括内柱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均匀且高效的双液式现浇混凝土裂缝灌浆装置,包括带有增压驱动电机(1)的增压泵机体(2),增压泵机体(2)顶部安装有第一储料罐(3)和第二储料罐(4),增压泵机体(2)前部安装有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第一储料罐(3)、增压泵机体(2)和第一连接管(5)形成独立的第一出料通道,第二储料罐(4)、增压泵机体(2)和第二连接管(6)形成独立的第二出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5)与第一输料管(7)的一端相连,第一输料管(7)的另一端与搅拌舱(9)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管(6)与第二输料管(8)的一端相连,第二输料管(8)的另一端与搅拌舱(9)的输入端相连,搅拌舱(9)内安装有搅拌桨(10),搅拌桨(10)通过安装在搅拌舱(9)顶部的搅拌驱动电机(11)驱动;所述的搅拌舱(9)的输出端通过喷管(12)与喷头(13)相连;所述的喷头(13)包括内柱体(1301),内柱体(1301)上沿着轴向开设有贯通内柱体(1301)的后端和前端的内喷射流道(1302),所述的内喷射流道(1302)从后端至前端呈渐缩状,内柱体(1301)的前端还安装有外壳体(1303),外壳体(1303)上开设有外喷射口(1304);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捷王朝辉郭强张海蛟尚海波仓智郝莎莎樊振通刘志胜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