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扬声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159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型扬声器模块,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顶盖、振膜组件以及出音口贴片。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上方,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及导音管,第二容置空间对应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且第二容置空间延伸至导音管。顶盖设置于第二壳体上方以覆盖第二容置空间。振膜组件夹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之间。出音口贴片设置于导音管的导音管出口。其中,通过出音口贴片的设置,以优化微型扬声器模块在高频区段的表现。优化微型扬声器模块在高频区段的表现。优化微型扬声器模块在高频区段的表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扬声器模块


[0001]本申请涉及扬声器模块的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扬声器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行动网络的普及以及可携式设备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影音串流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受限于先天的结构设计,可携式设备在轻薄体积的要求下,难以为使用者提供如同电影院或家中音响等级般的声学效果。
[0003]所谓优异的声学效果,通常是针对高频、中频、及低频等三频中的高频及低频进行评估及要求,而就一般使用者的听感而言,则是对低频表现会有较明显的感受,因而市面上搭载于可携式设备上的扬声器,多数是以其低频表现作为要求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0004]唯近年来随着高解析音乐的发展,消费者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扬声器的高频表现,但可携式设备在有限的体积空间下,并不具有多余的空间来进行声学共振腔的设计。
[0005]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微型扬声器模块,使其能够在维持轻薄体积且不影响可携式设备的整体设计的情况下,为使用者提供优异的高频表现,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扬声器模块,用以解决现有微型扬声器模块受限于可携式设备的整体设计,无法配置额外空间形成声学共振腔,从而在高频表现上有所缺陷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8]提供了一种微型扬声器模块,其包含: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
[0009]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组接,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及导音管,第二容置空间对应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且第二容置空间延伸至导音管;振膜组件,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之间;以及出音口贴片,设置于导音管的导音管出口;其中,出音口贴片的出音口具有出音口面积,导音管的导音管出口具有导音管出口面积,且出音口面积小于导音管出口面积。
[0010]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出音口面积为导音管出口面积的0.25~0.5倍。
[0011]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导音管呈长条管状,且连通第二容置空间的一端呈弯曲设置,而另一端则朝外侧延伸形成导音管出口。
[0012]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出音口贴片的出音口为横向开口或纵向开口。
[0013]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出音口贴片以贴合方式固定于导音管的导音管出口。
[0014]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出音口贴片的材质为塑料或硅胶。
[0015]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当振膜组件夹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之间时,振膜组件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形成声学后腔。
[0016]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更包含顶盖,第二壳体外侧面具有开口,开口与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顶盖设置于第二壳体外侧并覆盖开口。
[0017]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振膜组件夹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之间,振膜组件、第二壳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及顶盖用于形成声学前腔,声学前腔连通于导音管。
[0018]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中,导音管连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端呈弯曲设置,而另一端则朝外部延伸形成导音管出口。
[001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出音口贴片的设置,使出音口贴片的出音口面积小于导音管出口的导音管出口面积,当出音口面积减小时会随之加大对应的声学负载,从而优化微型扬声器模块在高频区段的表现。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申请微型扬声器模块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微型扬声器模块的爆炸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微型扬声器模块未装设顶盖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微型扬声器模块所具有的第二壳体的后侧示意图。
[0025]图5为本申请微型扬声器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图6为本申请微型扬声器模块与传统微型扬声器模块的频率响应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请合并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的一种微型扬声器模块100包含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顶盖130、振膜组件140及出音口贴片150。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12。第二壳体120组接设置于第一壳体110上方。第二壳体120具有第二容置空间122及导音管124,第二容置空间122对应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容置空间112,且如图4所示,第二容置空间122延伸至导音管124。请再次参阅图2,第二壳体120外侧面具有开口126,开口126与第二容置空间122相连通,顶盖130设置于第二壳体120外侧并覆盖开口126。振膜组件140夹设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容置空间112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容置空间122之间。出音口贴片150设置于导音管124的导音管出口124a。
[0029]于本实施例中,导音管124呈长条管状,且连通第二容置空间122的一端呈弯曲设置,而另一端则朝外侧延伸形成导音管出口124a,并让导音管124出音的一端平行于第二壳体120的外侧表面。另外,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振膜组件140包含有音圈、上极片、下极片与磁铁等组件,关于振膜组件140的结构为现有常见的可供电磁运作发声的结构,因此,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0030]详细而言,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由于导音管124连通第二容置空间122的一端为局部弯曲朝上,故第二壳体120与导音管124的连通处便相应地具有呈斜面状朝下设置的通孔128。换言之,第二壳体120是通过斜面状朝下设置的通孔128与导音管124的局部弯曲端连接,使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容置空间122可延伸至导音管124并与导音管124的导音管出口124a连通,从而具有将振膜组件140振动时所产生的声学负载(即:声压)传递至导音管124的导音管出口124a的效果。
[0031]请再次参阅图2,于本申请的微型扬声器模块100中,出音口贴片150的出音口152具有出音口面积A1,导音管124的导音管出口124a具有导音管出口面积A2,且出音口面积A1小于导音管出口面积A2。透过出音口面积A1小于导音管出口面积A2的特殊设置,振膜组件140振动时所产生的声学负载传递至导音管124的导音管出口124a后,将会受到出音口贴片150的阻挡,从而加大自出音口152处所对应输出的声学负载,因而可以如图6所示,于低频感度的部分基本无影响,于中频感度3kHz~4.2kHz的部分有所增加,于中频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组接,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及导音管,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对应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延伸至所述导音管;振膜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之间;以及出音口贴片,设置于所述导音管的导音管出口;其中,所述出音口贴片的出音口具有出音口面积,所述导音管的所述导音管出口具有导音管出口面积,且所述出音口面积小于所述导音管出口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面积为所述导音管出口面积的0.25~0.5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呈长条管状,且连通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一端呈弯曲设置,而另一端则朝外侧延伸形成所述导音管出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贴片的所述出音口为横向开口或纵向开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鹏江张圆媛
申请(专利权)人: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