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及污水处理厂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004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及污水处理厂,顶盖雨水排放系统用于污水处理厂顶盖的排水,污水处理厂顶盖包括混凝土结构层和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上方的多个找坡层,找坡层对应于污水处理厂顶盖相应的雨水分区;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包括排水盲沟、雨水斗和落水管,排水盲沟设置于找坡层的下坡段处,落水管穿过混凝土结构层与雨水斗连接,雨水斗与排水盲沟连通,以使排水盲沟中的液体流至雨水斗中,并通过落水管流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大面积的污水处理厂顶盖,能够将污水处理厂顶盖划分为多个分区,雨水能够通过对应分区的排水盲沟、雨水斗和落水管流出,使得污水处理厂顶盖上的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够及时排出。够及时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及污水处理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屋面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及污水处理厂。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半地下污水处理厂常采用双层加盖形式,污水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集约布置于一体化处理箱体中,箱体顶盖进行覆土绿化种植。箱体顶盖面积较大,屋面面积常常可以达到几万平方米,半地下污水厂大面积顶盖排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3]1、顶盖屋面形式复杂,箱体顶盖多跨联合,由于污水处理工艺段高程的不同要求,屋面高低错落,形式复杂。
[0004]2、汇水面积大,汇水时间短,若采用常规屋面雨水重力排放方式,雨水自然流入屋面上的雨水斗中,然后雨水和空气一起混合靠重力的作用顺着立管而下;这种方式排水效率低下,需要管道数量多,管道的管径较大,并且需要1%~3%的坡度,对于大面积顶盖安装较为复杂且不够经济。
[0005]3、箱体顶盖进行覆土,非常规厂房采用天沟集水排放方式,若不进行有效的排水组织,雨水系统无法及时排除屋面雨水而产生溢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厂顶盖汇水时间短,雨水排放不易收集的缺陷,提供一种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及污水处理厂。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一种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顶盖雨水排放系统用于污水处理厂顶盖的排水,所述污水处理厂顶盖包括混凝土结构层和设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上方的多个找坡层,所述找坡层对应于所述污水处理厂顶盖相应的雨水分区;
[0009]所述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包括排水盲沟、雨水斗和落水管,所述排水盲沟设置于所述找坡层的下坡段处,所述落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与所述雨水斗连接,所述雨水斗与所述排水盲沟连通,以使所述排水盲沟中的液体流至所述雨水斗中,并通过所述落水管流出。
[0010]本方案中,将污水处理厂顶盖划分为多个分区,各个分区具有对应的找坡层,并在找坡层上设置排水盲沟,通过雨水斗和落水管将雨水排出;从而对于大面积的污水处理厂顶盖,能够将污水处理厂顶盖划分为多个分区,雨水能够通过对应分区的排水盲沟、雨水斗和落水管流出,使得污水处理厂顶盖上的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0011]较佳地,所述找坡层的高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降低,所述找坡层的两端具有所述下坡段,两端的所述下坡段分别设有所述排水盲沟。
[0012]在本方案中,雨水能够从找坡层的中间流向两端的排水盲沟中,从而能够提升排水的效率。
[0013]较佳地,所述排水盲沟设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上侧,所述排水盲沟的底面与所述找坡层持平,并穿过所述找坡层。
[0014]较佳地,所述污水处理厂顶盖还包括覆土层,所述覆土层覆盖于所述找坡层和所述排水盲沟上。
[0015]较佳地,所述顶盖雨水排放系统还包括雨水检查井,所述雨水检查井设置于所述找坡层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的上方,并穿过所述覆土层;所述雨水检查井与所述排水盲沟连接;所述雨水斗设置于所述雨水检查井内。
[0016]较佳地,所述雨水斗为虹吸式雨水斗。
[0017]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找坡层上设置有供虹吸式雨水斗安装的雨水检查井,能够使虹吸式雨水斗安装在雨水检查井内,在进行排水时,便于形成虹吸现象所需要的条件,有利于屋面积水的排放。
[0018]较佳地,所述雨水斗通过水管连接件与所述落水管连接,所述水管连接件为预埋在所述混凝土结构层内的套筒。
[0019]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混凝土结构层内预埋套筒连接件,能够便于雨水斗与落水管连接。
[0020]较佳地,所述套筒为漏斗形套筒,所述漏斗形套筒的外侧呈台阶状锚固在混凝土结构层内,所述落水管螺纹安装在所述漏斗形套筒的下部。
[0021]较佳地,所述排水盲沟设有多个雨水口,所述雨水口用于将所述找坡层上的雨水纳入所述排水盲沟中。
[0022]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排水盲沟上设置多个雨水口,从而找坡层流下的雨水可以通过该雨水口流入排水盲沟中。
[0023]较佳地,所述污水处理厂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和所述找坡层之间,所述防水层上开设有落水孔,所述落水孔与所述落水管一一对应。
[0024]一种污水处理厂,其特点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厂包括如上述的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
[0025]较佳地,所述落水管与污水处理池连通,用于将雨水引流至所述污水处理池中。
[0026]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落水管与污水处理池连通,从而能够将雨水引流至污水处理池中,能够减少由于顶盖雨水汇水面积大,汇水时间短造成对厂区的大面积排水影响。
[0027]较佳地,所述污水处理厂为半地下并带有覆土的污水处理厂。
[0028]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将污水处理厂顶盖划分为多个分区,各个分区具有对应的找坡层,并在找坡层上设置排水盲沟,通过雨水斗和落水管将雨水排出;从而对于大面积的污水处理厂顶盖,能够将污水处理厂顶盖划分为多个分区,雨水能够通过对应分区的排水盲沟、雨水斗和落水管流出,使得污水处理厂顶盖上的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盖排水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混凝土结构层1
[0033]防水层2
[0034]找坡层3
[0035]覆土层4
[0036]排水盲沟5
[0037]雨水斗6
[0038]落水管7
[0039]雨水口8
[0040]雨水检查井9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4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顶盖雨水排放系统用于污水处理厂顶盖的排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以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顶盖屋面排雨水为例进行说明,特别是具有覆土的大面积顶盖的半地下污水厂。
[0043]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厂顶盖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混凝土结构层1、找坡层3和覆土层4;找坡层3对应于污水处理厂顶盖相应的雨水分区。在实际实施时,可以先确定雨水设计量,根据顶盖布置划分排水分区,设置排水单元,一个排水单元对应于一个雨水分区,从而将大面积的顶盖排水拆分为多个雨水分区作为排水单元布置相应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其中,覆土层4覆盖在找坡层3上,相应地,也覆盖于设置在找坡层3上的排水盲沟5上。
[0044]如图1和图2所示,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包括排水盲沟5、雨水斗6和落水管7,排水盲沟5设置于找坡层3的下坡段处,落水管7穿过混凝土结构层1与雨水斗6连接,雨水斗6与排水盲沟5连通,以使排水盲沟5中的液体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雨水排放系统用于半地下污水处理厂顶盖的排水,所述污水处理厂顶盖包括混凝土结构层和设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上方的多个找坡层,所述找坡层对应于所述污水处理厂顶盖相应的雨水分区;所述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包括排水盲沟、雨水斗和落水管,所述排水盲沟设置于所述找坡层的下坡段处,所述落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与所述雨水斗连接,所述雨水斗与所述排水盲沟连通,以使所述排水盲沟中的液体流至所述雨水斗中,并通过所述落水管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坡层的高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降低,所述找坡层的两端具有所述下坡段,两端的所述下坡段分别设有所述排水盲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位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上侧,所述排水盲沟的底面与所述找坡层持平,并穿过所述找坡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厂顶盖还包括覆土层,所述覆土层覆盖于所述找坡层和所述排水盲沟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雨水排放系统还包括雨水检查井,所述雨水检查井设置于所述找坡层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的上方,并穿过所述覆土层;所述雨水检查井与所述排水盲沟连接;所述雨水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谷彭弘林臻郝炫凯戴炜豪王旋连宝菊陈焜苏先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