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978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中设置有检测系统、启停识别系统、监控系统和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包括运动检测模块和停车检测模块,实现对车辆启动或停车状态进行检测,监控模块对车辆状态进行检测并对是否产生CO进行判断,检测系统中还包括CO检测单元,用于对车内CO含量进行检测,并根据CO浓度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控制系统控制空调系统和车窗响应进行通风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准确的车内CO含量进行监测,并在CO含量超标时做出响应,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的效果。安全性的效果。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安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目前很多人在操控车辆时,由于一些不正当的操作,会造成车内的一氧化碳含量升高,尤其是很多人在乏困时候在车内等待或放松休息,但由于发动机处于怠速空转状态,燃料不充分燃烧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这些一氧化碳逐渐聚集在车内,会使在车上的人员不知不觉间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由于这类事故一般车辆时处于停驶状态,路人很难发现车内人员是否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的情况,导致对于车上人员如果出现中毒昏迷时,很难及时的进行救助。
[0003]现有的汽车中目前也设置有用于检测车内一氧化碳含量的传感器,但是很多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检测是在车辆停车未熄火状态下工作,因为目前停车未熄火状态状态下是产生一氧化碳的主要方式,在此时检测到车内一氧化碳含量超标时进行响应,控制车辆车窗全部打开,但当车窗全部打开时并不能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降低了车内一氧化碳的排出速度,但是这种方式局限于车辆停车未熄火的情况,实际在当车辆运行过程中也是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在车内聚集,从而造成一氧化碳的中毒现象,当车辆行驶状态下,若驾驶员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时会降低驾驶安全性,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对此不管是车辆行驶状态还是车辆停车未熄火状态对于一氧化碳的检测和防控都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具有准确的车内一氧化碳含量进行监测,并在一氧化碳含量超标时做出响应,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包括设置于中控台中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中设置有检测系统、启停识别系统、监控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运动检测模块和停车检测模块,所述监控系统包括转速监控模块和空燃比监控模块,所述启停识别系统用于识别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或停车状态,所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所述启停识别系统生成运动指令,所述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所述启停识别系统生成停车指令,所述启停识别系统发送运动指令至监控系统和运动检测模块,所述启停识别系统发送停车指令至停车检测模块;
[0007]所述转速监控模块中配置有产废判断策略和转速阈值,所述产废判断策略包括根据判断发动机的转速是否超过转速阈值,从而判断是否会产生CO聚集,所述空燃比监控模块内配置有燃烧策略和燃烧比阈值,所述燃烧策略包括根据判断发动机中燃油与空气的燃
烧比是否超出燃烧比阈值,判断是否会出现不完全燃烧并产生CO废气,所述运动检测模块包括尾气检测单元和CO检测单元,所述尾气检测模块用于对尾气中是否出现CO聚集现象进行检测,所述动态CO检测单元用于对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或停车状态下,对车内的CO含量进行检测;
[0008]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通风控制模块和控窗模块,所述通风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空调系统进行通风调节,所述控窗模块内配置有控窗策略,所述控窗策略包括根据车内CO含量分布控制车窗的升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人员检测模块,所述人员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内人员数量以及人员位置并生成位置图,所述人员检测模块内配置有检测策略,所述检测策略包括根据检测车内CO2含量的分布位置确定乘坐人员的位置并生成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表征人员乘坐的位置,所述位置图包括车内位置图以及人员位置标识,所述车内位置图用于显示车内座位分布,所述人员位置标志根据位置信息于车内位置图对应位置上标记乘坐人员的位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O检测单元还包括区域浓度分析策略和浓度阈值,所述区域浓度分析策略包括根据车内位置图划分若干浓度区域,所述CO检测单元对不同浓度区域进行检测并生成浓度数据,所述浓度数据包括浓度区域和与浓度区域对应的浓度值,所述浓度值表征该浓度区域内的CO浓度数值,还包括判断浓度值是否超出浓度阈值,并根据超出浓度阈值的量值划分不同的危险等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O检测单元内配置有等级判断策略和危险阈值,所述危险阈值包括低危阈值、中危阈值、高危阈值和特危阈值,所述等级判断策略包括根据比值算法计算危险比值,通过将危险比值与危险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危险等级;
[0012]当所述危险比值介于低危阈值与中危阈值之间时判定为低危等级;
[0013]当所述危险比值介于中危阈值与高危阈值之间时判定为中危等级;
[0014]当所述危险比值介于高危阈值与特危阈值之间时判定为高危等级;
[0015]当所述危险比值大于特危阈值之间时判定为特危等级。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比值算法具体为:
[0017][0018]其中:D1表征CO浓度值,D0表征浓度阈值,T表征危险比值。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O检测单元内还设置有比较策略,所述比较策略包括根据危险等级进行比较并对应位置图控制车窗的打开,所述比较策略具体为:
[0020]根据危险等级按顺序进行排列,确定对应位置图的车内位置,根据危险等级的排序生成对应车内位置的优先级数据,所述优先级数据包括控制车辆窗户打开的打开顺序,所述CO检测单元发送优先级数据至控窗模块,所述控窗模块根据优先级数据和控窗策略控制车窗的升降。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窗策略包括根据优先级数据确定对应车内位置所处最近的车窗位置,并控制车窗打开或关闭,所述控窗策略具体为:
[0022]当仅主驾驶处有人员时,则忽略优先级数据的参考,控制主驾驶处和副驾驶后排的窗户打开;
[0023]当车内主驾驶处和其他区域都有人员时,根据优先级数据进行判断,控制处于优先级数据中危险等级最高对应的车内位置处窗户打开,并同时控制危险等级最高对应车内位置斜对角处的窗户打开。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控制模块中配置有通风策略,所述通风策略具体为:
[0025]当车辆内所述危险等级达到中级等级并未达到高危等级时,控制车内空调系统启动外循环模式,进行换风调节;
[0026]当车辆内所述危险等级达到高危等级以上时,控制车辆的天窗打开辅助换风调节。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产废判断策略具体为:
[0028]若车辆转速瞬时转速大于转速阈值时,转速监控模块生成缓冲阈值,所述缓冲阈值表征转速缓冲的时间值,若经过所述缓冲阈值后转速仍大于转速阈值时,所述转速监控模块生成降速信号并发送至处理器中,所述处理器控制停止油门的供给,降低车辆转速;
[0029]若在所述缓冲阈值内,车辆转速小于所述转速阈值时,所述转速监控模块判断车辆为正常行驶状态。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器中还包括警示系统,所述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中控台中的处理器(1),所述处理器(1)中设置有检测系统(2)、启停识别系统(3)、监控系统(4)和控制系统(5),所述检测系统(2)包括运动检测模块(21)和停车检测模块(22),所述监控系统(4)包括转速监控模块(41)和空燃比监控模块(42),所述启停识别系统(3)用于识别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或停车状态,所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所述启停识别系统(3)生成运动指令,所述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所述启停识别系统(3)生成停车指令,所述启停识别系统(3)发送运动指令至监控系统(4)和运动检测模块(21),所述启停识别系统(3)发送停车指令至停车检测模块(22);所述转速监控模块(41)中配置有产废判断策略和转速阈值,所述产废判断策略包括根据判断发动机的转速是否超过转速阈值,从而判断是否会产生CO聚集,所述空燃比监控模块(42)内配置有燃烧策略和燃烧比阈值,所述燃烧策略包括根据判断发动机中燃油与空气的燃烧比是否超出燃烧比阈值,判断是否会出现不完全燃烧并产生CO废气,所述运动检测模块(21)包括尾气检测单元(23)和CO检测单元(24),所述尾气检测模块用于对尾气中是否出现CO聚集现象进行检测,所述动态CO检测单元(24)用于对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或停车状态下,对车内的CO含量进行检测;所述控制系统(5)包括通风控制模块(51)和控窗模块(52),所述通风控制模块(51)用于控制空调系统进行通风调节,所述控窗模块(52)内配置有控窗策略,所述控窗策略包括根据车内CO含量分布控制车窗的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2)还包括人员检测模块(25),所述人员检测模块(25)用于检测车内人员数量以及人员位置并生成位置图,所述人员检测模块(25)内配置有检测策略,所述检测策略包括根据检测车内CO2含量的分布位置确定乘坐人员的位置并生成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表征人员乘坐的位置,所述位置图包括车内位置图以及人员位置标识,所述车内位置图用于显示车内座位分布,所述人员位置标志根据位置信息于车内位置图对应位置上标记乘坐人员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O检测单元(24)还包括区域浓度分析策略和浓度阈值,所述区域浓度分析策略包括根据车内位置图划分若干浓度区域,所述CO检测单元(24)对不同浓度区域进行检测并生成浓度数据,所述浓度数据包括浓度区域和与浓度区域对应的浓度值,所述浓度值表征该浓度区域内的CO浓度数值,还包括判断浓度值是否超出浓度阈值,并根据超出浓度阈值的量值划分不同的危险等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载端的防CO中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O检测单元(24)内配置有等级判断策略和危险阈值,所述危险阈值包括低危阈值、中危阈值、高危阈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锐田锋付玉堂孙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英博超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