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71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涉及板对板连接器领域,针对现有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在内部电极发生浮动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大幅度减小所导致的连接器功率降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端套接有内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电极插头,且所述电极插头包括上铜柱和铜球,所述内壳内安装有电极插座,且所述电极插座包括下铜柱、铜弹片和铜套,所述上铜柱与外壳的顶端呈固定套接,且所述上铜柱的顶端贯穿于外壳,所述铜球与上铜柱的底端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在内部电极发生浮动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大幅度减小所导致的连接器功率降低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板对板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对板连接器一般指的是电路中用于连接的板式连接插头和插座,板对板的连接器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浮动式连接结构,另一种是非浮动式连接结构,非浮动式连接结构采用刚性连接,一旦连接器出现位置或尺寸误差,那么插头和插座就会因错位出现装配困难的问题,而浮动式连接结构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插头和插座中的连接电极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或弹性形变),从而弥补了装配上的误差,使得连接器的安装更加简单便捷。
[0003]现有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在内部电极发生浮动后,往往电极之间的接触面会大幅度减小,导致连接器的功率大幅降低,影响了设备性能,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解决了现有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在内部电极发生浮动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大幅度减小所导致的连接器功率降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端套接有内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电极插头,且所述电极插头包括上铜柱和铜球,所述内壳内安装有电极插座,且所述电极插座包括下铜柱、铜弹片和铜套,所述上铜柱与外壳的顶端呈固定套接,且所述上铜柱的顶端贯穿于外壳,所述铜球与上铜柱的底端呈固定连接,且所述下铜柱与内壳的底端呈固定套接,且所述下铜柱的底端贯穿于内壳,所述铜弹片与下铜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铜套与铜弹片的顶端呈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内壳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凸起,且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位于凸起处匹配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起呈匹配套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上铜柱和下铜柱均呈竖直设置,所述上铜柱和铜球关于外壳的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且所述下铜柱、铜弹片和铜套关于内壳的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内壳内设置有绝缘隔板,且所述绝缘隔板位于两组所述下铜柱、铜弹片和铜套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铜套呈空心半球设置,且所述铜套与铜球呈匹配套接,且所述铜套的沿其径向呈十字状开设有切槽,所述铜套被切槽贯穿分为四瓣。
[0011]优选的,所述铜弹片呈V型弯折设置,且所述铜弹片的数量与铜套的瓣数相同,所述铜弹片关于铜套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当铜球的位置相对于铜套出现位置误差时,通过铜弹片向铜球的偏移方向发生
弹性形变,使得铜套位于铜球偏移方向上的铜瓣跟随铜球偏移,从而使得该铜瓣始终紧贴铜球,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0014]2、该装置通过铜套与铜球的弧面连接,增加了接触面积。
[0015]3、通过将铜弹片和铜套进行预紧设置,将铜套的球形套槽的直径设置为小于铜球直径,使得当铜球相对铜套发生偏移时,位于铜球偏移反方向上的铜球的铜瓣能够跟随铜球发生偏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浮动连接的可靠性。
[0016]综上所述,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在内部电极发生浮动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大幅度减小所导致的连接器功率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斜下视角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斜上视角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电极插座和电极插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外壳;2、内壳;3、凸起;4、凹槽;5、上铜柱;6、铜球;7、下铜柱;8、铜弹片;9、铜套;901、切槽;10、绝缘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图4,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底端套接有内壳2,所述外壳1内安装有电极插头,且所述电极插头包括上铜柱5和铜球6,所述内壳2内安装有电极插座,且所述电极插座包括下铜柱7、铜弹片8和铜套9,所述上铜柱5与外壳1的顶端呈固定套接,且所述上铜柱5的顶端贯穿于外壳1,所述铜球6与上铜柱5的底端呈固定连接,且所述下铜柱7与内壳2的底端呈固定套接,且所述下铜柱7的底端贯穿于内壳2,所述铜弹片8与下铜柱7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铜套9与铜弹片8的顶端呈固定连接,所述内壳2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凸起3,且所述外壳1的两侧内壁位于凸起3处匹配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与凸起3呈匹配套接,所述上铜柱5和下铜柱7均呈竖直设置,所述上铜柱5和铜球6关于外壳1的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且所述下铜柱7、铜弹片8和铜套9关于内壳2的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所述内壳2内设置有绝缘隔板10,且所述绝缘隔板10位于两组所述下铜柱7、铜弹片8和铜套9之间,所述铜套9呈空心半球设置,且所述铜套9与铜球6呈匹配套接,且所述铜套9的沿其径向呈十字状开设有切槽901,所述铜套9被切槽901贯穿分为四瓣,所述铜弹片8呈V型弯折设置,且所述铜弹片8的数量与铜套9的瓣数相同,所述铜弹片8关于铜套9呈环形阵列分布。
[0024]工作原理:该装置的工作方式为,通过外壳1和内壳2的套接使得铜球6挤入铜套9内,通过上铜柱5、铜球6、铜套9、铜弹片8和下铜柱7导通电路,当铜球6的位置相对于铜套9出现位置误差时,通过铜弹片8向铜球6的偏移方向发生弹性形变(铜弹片8的横置V型设计,使得铜弹片8能进行拉伸、压缩和扭转),使得铜套9位于铜球6偏移方向上的铜瓣跟随铜球6
偏移,从而使得该铜瓣始终紧贴铜球6,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0025]该装置通过铜套9与铜球6的弧面连接,增加了接触面积,同时通过将铜弹片8和铜套9进行预紧设置(将铜套9的球形套槽的直径设置为小于铜球6直径),使得当铜球6相对铜套9发生偏移时,位于铜球6偏移反方向上的铜球6的铜瓣能够跟随铜球6发生偏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浮动连接的可靠性。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端套接有内壳(2),所述外壳(1)内安装有电极插头,且所述电极插头包括上铜柱(5)和铜球(6),所述内壳(2)内安装有电极插座,且所述电极插座包括下铜柱(7)、铜弹片(8)和铜套(9),所述上铜柱(5)与外壳(1)的顶端呈固定套接,且所述上铜柱(5)的顶端贯穿于外壳(1),所述铜球(6)与上铜柱(5)的底端呈固定连接,且所述下铜柱(7)与内壳(2)的底端呈固定套接,且所述下铜柱(7)的底端贯穿于内壳(2),所述铜弹片(8)与下铜柱(7)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铜套(9)与铜弹片(8)的顶端呈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凸起(3),且所述外壳(1)的两侧内壁位于凸起(3)处匹配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与凸起(3)呈匹配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益
申请(专利权)人:皇裕精密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