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38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入终端设备,用于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以实现信息输入;该输入终端设备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显示组件、光学组件以及感应组件。下壳体与上壳体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显示组件倾斜收容于下壳体内。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入界面。光学组件收容于上壳体内。光学组件将输入界面的光线折射到上壳体的上方的空中显示区域。感应组件收容于上壳体内,且位于光学组件的侧面。感应组件在上壳体上方形成感测区域,并感测用户在感测区域内的操作以作为输入信号。感测区域与空中显示区域平行设置,且二者均与上壳体呈预定角度设置。且二者均与上壳体呈预定角度设置。且二者均与上壳体呈预定角度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入终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输入终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无接触且空中成像的输入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的智能化的推广,智能家居、智能硬件以及一些智能化系统开始围绕着我们的生活,例如智能语音控制。通过语音控制,可以自动调整室内灯光、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发送命令实现变换节目、频道及开关机等等。
[0003]在输入终端设备领域,目前市场上输入终端设备的功能、类型和外观样式繁多,不外乎指纹、传统按键、人脸识别等等。其中,针对传统按键式的输入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细菌病毒感染的风险,针对指纹识别类型的输入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按键上遗留指纹信息,进而存在被他人盗用或泄漏等等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个人生物信息若被不法分子违法运用,存在着十分恶劣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输入终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输入终端设备存在的细菌传染以及个人生物信息泄漏的问题。
[0005]一种输入终端设备,用于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以实现信息输入;所述输入终端设备包括:
[0006]上壳体;
[0007]下壳体,用于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形成收容空间;
[0008]显示组件,倾斜收容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入界面;
[0009]光学组件,收容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输入界面的光线折射到所述上壳体的上方的空中显示区域;以及
[0010]感应组件,收容于所述上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侧面;所述感应组件用于在所述上壳体上方形成感测区域,并感测用户在所述感测区域内的操作以作为输入信号;所述感测区域与所述空中显示区域平行设置,且二者均与所述上壳体呈预定角度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上壳体包括多个侧壁、中框以及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侧壁与所述中框之间,且将二者连接并定位;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支撑部锁固固定,且承载设置于所述中框上。
[0012]可选地,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光学结构、盖板以及边框;所述中框的内侧呈阶梯状;所述光学结构放置于所述中框的内侧阶梯上,且与所述中框粘结固定;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结构紧密贴合为一体,且放置于所述中框的上表面上;所述盖板进一步贴合固定于所述边框与所述光学结构相对的下表面;所述盖板用于避免灰尘进入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所述边框的内边缘与所述盖板的外边沿部分重叠,且二者粘结固定为一体;所述边框与所述盖板交错的部分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接,且二者可拆卸地锁固为一体。
[0013]可选地,所述感应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侧壁和所述中框之间的感应支架以及收容于所述感应支架内的感应结构。
[0014]可选地,所述感应支架包括连接部以及收容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连接部用于定位所述收容部在所述上壳体内的位置;所述收容部由所述连接部延伸而成;所述收容部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与所述光学结构相对。
[0015]可选地,所述下壳体包括外壳、底板以及侧板;所述外壳包括多个梯形板体以及一个矩形板体;所述外壳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边缘上;所述侧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边缘,且与所述矩形板体相对设置;所述侧板上进一步固定设置有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感应组件以及所述显示组件电性连接;所述主板用于控制所述显示组件显示输入界面,并接收所述感应组件的输入信号。
[0016]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进一步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对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主板位于两个所述散热结构之间;所述散热结构用于将位于所述外壳外部的空气导入至所述外壳内,以对所述主板进行散热。
[0017]可选地,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支架以及显示结构;所述显示支架包括限位部以及承载部;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大致呈L形,且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显示结构;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显示结构在所述承载部上的位置,并防止所述显示结构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滑动;所述承载部锁固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承载部用于将所述显示结构与所述底板呈所述预定角度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使得所述显示结构的显示平面与所述光学组件相对设置;所述显示结构卡合固定于所述显示支架上。
[0018]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进一步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穿过所述矩形板体外露;所述按钮用于在被按压时产生控制指令给所述主板。
[0019]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进一步开设有至少两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主板相对设置;所述散热孔用于将经过所述主板的热气流导出至所述下壳体的外部。
[0020]可选地,光线经过所述光学结构在其两侧形成镜面对称图像;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光波导阵列以及第二光波导阵列;所述第一光波导阵列和所述第二光波导阵列由多个横截面为矩形的反射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光波导阵列中的所述反射单元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光波导阵列中的所述反射单元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波导阵列和所述第二光波导阵列之间通过胶粘剂贴合为一体。
[0022]可选地,所述反射单元的一侧或者两侧上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用于防止光线因没有完全反射而进入相邻所述第一光波导阵列或第二光波导阵列中形成杂光。
[0023]上述输入终端设备,通过将显示组件显示的输入界面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呈现在空中显示区域内,并通过感应组件感测用户在感测区域对所述全息影像的操作,实现无接触式信息输入,避免了接触式的输入终端设备容易产生的细菌传染的问题以及指纹遗留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输入终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所述输入终端设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所述上壳体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中所述光学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中所述第一光波导阵列和所述第二光波导阵列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所述第一光波导阵列和所述第二光波导阵列沿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平面示意图。
[0030]图7为所述光学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8为图1中所述感应组件另一角度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9为图1中所述输入终端设备沿IX

IX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10为图1中所述输入终端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光路示意图。
[003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5]输入终端设备
ꢀꢀꢀꢀꢀꢀꢀꢀꢀꢀꢀꢀꢀꢀꢀꢀꢀꢀꢀꢀ1[0036]上壳体
ꢀꢀꢀꢀꢀꢀꢀꢀꢀꢀꢀꢀꢀꢀꢀꢀꢀꢀꢀꢀꢀꢀꢀꢀꢀꢀ
10
[0037]下壳体
ꢀꢀꢀꢀꢀꢀꢀꢀꢀꢀꢀꢀꢀꢀꢀꢀꢀꢀꢀꢀꢀꢀꢀꢀꢀꢀ
20
[0038]光学组件
ꢀꢀꢀꢀꢀꢀꢀꢀꢀꢀꢀꢀꢀꢀꢀꢀꢀꢀꢀꢀꢀꢀꢀꢀ
30
[0039]感应组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终端设备,用于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以实现信息输入;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终端设备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用于与所述上壳体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显示组件,倾斜收容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输入界面;光学组件,收容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输入界面的光线折射到所述上壳体的上方的空中显示区域;以及感应组件,收容于所述上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侧面;所述感应组件用于在所述上壳体上方形成感测区域,并感测用户在所述感测区域内的操作以作为输入信号;所述感测区域与所述空中显示区域平行设置,且二者均与所述上壳体呈预定角度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多个侧壁、中框以及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侧壁与所述中框之间,且将二者连接并定位;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支撑部锁固固定,且承载设置于所述中框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光学结构、盖板以及边框;所述中框的内侧呈阶梯状;所述光学结构放置于所述中框的内侧阶梯上,且与所述中框粘结固定;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结构紧密贴合为一体,且放置于所述中框的上表面上;所述盖板进一步贴合固定于所述边框与所述光学结构相对的下表面;所述盖板用于避免灰尘进入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所述边框的内边缘与所述盖板的外边沿部分重叠,且二者粘结固定为一体;所述边框与所述盖板交错的部分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接,且二者可拆卸地锁固为一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侧壁和所述中框之间的感应支架以及收容于所述感应支架内的感应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支架包括连接部以及收容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连接部用于定位所述收容部在所述上壳体内的位置;所述收容部由所述连接部延伸而成;所述收容部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与所述光学结构相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外壳、底板以及侧板;所述外壳包括多个梯形板体以及一个矩形板体;所述外壳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边缘上;所述侧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边缘,且与所述矩形板体相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峰张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