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917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所述连接件至少由螺栓紧固连接,至少包括拆卸部和延伸部。所述拆卸部被构造为至少能够套接于所述螺栓,并至少能够绕所述螺栓的轴向方向拧松所述螺栓。所述延伸部能够与拆卸部连接并能够向远离所述拆卸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靠近拆卸部的外径不大于延伸部远离拆卸部的外径。在所述螺栓、拆卸部和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填埋体之下的情况下,延伸部被构造为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远离所述螺栓的地点通过所述延伸部将施加于所述延伸部的扭矩传递至所述拆卸部,以通过拆卸部对所述螺栓进行拆卸,并将所述螺栓从填埋体下取出至地面。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路拆卸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盖挖逆作法等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钢管柱等作为支撑构件。而目前钢管柱施工时广泛设置工具节进行辅助施工。工具节主要用于桩基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对钢管柱进行固定或定位,以使得整个钢管柱在桩基混凝土中处于竖直向下或者与地面保持垂直。其中,通常采用螺栓等连接方式实现钢管柱与工具节之间的连接。在完成基坑或者坑洞的挖掘之后,一般采用吊车通过工具节对钢管柱进行吊装以就位于基坑或者坑洞之中,当钢管柱就位后需对工具节进行拆除。在通常情况下,施工过程中的地铁车站都位于地面以下,因此钢管柱与工具节的连接部位也位于地面以下,在对钢管柱与工具节进行拆除时,通常采取的方法为:1)人工拆卸,即利用人工开挖钢管柱与钢护筒周边的填土体,然后开挖至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部位以露出螺栓,再利用扳手人工进行拆卸;2)放坡开挖,即首先吊走钢护筒,再利用挖掘机对此基坑或者坑洞周边进行放坡开挖,露出钢管柱与工具节的连接部位,利用扳手人工进行拆卸。但是,上述方法均存在技术不足。例如第一种方法的技术不足为:通过人工进入钢管柱与钢护筒之间的空隙,采用扳手进行人工拆卸,一方面操作面狭窄、作业空间非常有限而不利于人工操作,另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而不利于施工者的人身安全;第二种方法的技术不足为:利用挖掘机对此孔周边进行放坡开挖,露出钢管柱与工具节的连接部位,再对此部位进行回填处理,因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施工周期延长。因此,亟需新的一种支撑结构的连接件拆卸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1176124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管路法兰螺栓拆卸工具。该管路法兰螺栓拆卸工具,包括:两个弧形卡块;两个T形槽,两个所述T形槽分别开设有在相应的弧形卡块上;框板,所述框板的一侧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T形槽内;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所述框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框板活动连接;方形块,所述方形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方形块上。该技术提供的管路法兰螺栓拆卸工具能够安装多种不同尺寸的套筒,配合多种不同尺寸的套筒能够拆除多种尺寸的螺栓螺母,且体积重量相对于同等功效的扳手小,更便于携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0004]再例如,公开号为CN21065051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法兰螺栓拆卸装置,包括固定块、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固定块的中部设有阶梯型U型卡槽,固定块在阶梯型U型卡槽的两侧位置对应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对应旋装在固定块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拆卸法兰螺栓的效率,并能避免法兰螺栓损坏。
[0005]本专利技术人在认真研读以上技术的技术方案之后,发现以上技术均存在以下技术不足:在需拆除的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等位于狭窄空间时,工作人员不便于携带该
技术工具接近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即便工作人员能够接近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等,由于操作面狭窄,进而造成工作人员使用该技术工具的效率极低,此外在狭窄的操作面作业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若将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周围的障碍物清除,例如利用挖掘机对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周围进行放坡开挖,露出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的连接部位,再对此部位进行回填处理,势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施工周期延长;上述方案也不能保证在拆除连接结构的螺栓、螺母等连接件时不发生掉落,因而掉落回基坑或者坑洞的螺栓、螺母等连接件可能落入已安装入基坑的钢管柱的螺栓孔中,而造成无法继续在该钢管柱之上安装后续所需的钢管柱等结构。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000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所述连接件至少由螺栓紧固连接,至少包括拆卸部和延伸部。
[0008]所述拆卸部被构造为至少能够套接于所述螺栓。所述拆卸部能够绕所述螺栓的轴向方向拧松所述螺栓,以从所述连接件上拆卸所述螺栓。
[0009]所述延伸部能够与拆卸部连接,以使得地面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延伸部的轴向方向拧转所述拆卸部而对所述螺栓施加沿所述螺栓周向方向的扭矩。所述延伸部能够向远离所述拆卸部的方向延伸,以使得地面人员能够在距所述拆卸部一定距离的位置通过所述延伸部拧转所述拆卸部。通过该配置方式,一方面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拆卸钢管柱与工具节等上的紧固件(例如螺栓)时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施工工期长的技术问题。
[0010]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拆卸部的端部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拆卸部的外径,以使得所述延伸部能够顺利地从填埋体上取出至地面。在所述螺栓、拆卸部和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填埋体之下的情况下,所述延伸部被构造为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远离所述螺栓的地点通过所述延伸部将施加于所述延伸部的扭矩传递至所述拆卸部,以通过拆卸部对所述螺栓进行拆卸,并将所述螺栓从所述填埋体下顺利地取出至地面。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延伸部的周向表面设置有螺旋环绕于所述延伸部的突出结构,以使得在地面人员沿所述延伸部轴向方向转动所述延伸部时至少能够通过所述突出结构将所述延伸部周围的部分掩埋体疏松,其中,所述突出结构的直径由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逐步地增大。通过该配置方式,可以通过施工人员在地面沿延伸部的轴向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延伸部,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突出结构将所述延伸部周围的掩埋体疏松,以利于有序施工过程中通过吊车或者其他工具将工具节从掩埋体中取出。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拆卸部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套接所述螺栓的内腔。所述内腔沿拆卸部的径向向内的侧壁被构造为呈与所述螺栓的螺栓头相匹配的内凹面,以使得沿拆卸部轴向方向拧松拆卸部时该内凹面至少能够拧松套接于拆卸部内的螺栓,进而防止由于所述拆卸部的内凹面与所述螺栓头不能紧密接触而无法顺利地完成对所述螺栓的
拆卸,例如拆卸部拆卸螺栓时造成螺栓头与拆卸部接触的表面被破坏而无法将所述螺栓从所述连接件上拆除。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拆卸部的内腔沿拆卸部的轴向方向的深度至少大于常规螺栓的螺栓头的高度,以至少能够使得螺栓的螺栓头能够完全插入该内腔中而增大拆卸部内腔的侧壁与螺栓头周向外壁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防止所述拆卸部对所述螺栓与所述拆卸部接触的表面造成破坏。
[00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拆卸部的内腔内沿所述拆卸部径向向内的至少一部分侧壁所在平面与所述内腔的轴向中心线存在一定夹角,以使得所述内腔在所述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所述连接件(II)至少由螺栓(IIa)紧固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拆卸部(1),被构造为至少能够套接于所述螺栓(IIa),并至少能够绕所述螺栓(IIa)的轴向方向拧松所述螺栓(IIa);延伸部(2),所述延伸部(2)能够与拆卸部(1)连接,并能够向远离所述拆卸部(1)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螺栓(IIa)、拆卸部(1)和延伸部(2)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填埋体之下的情况下,延伸部(2)被构造为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远离所述螺栓(IIa)的地点通过所述延伸部(2)将施加于所述延伸部(2)的扭矩传递至所述拆卸部(1),以通过拆卸部(1)对所述螺栓(IIa)进行拆卸,并将所述螺栓(IIa)从填埋体下取出至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的周向表面设置有沿所述延伸部(2)的轴向方向螺旋环绕于所述延伸部(2)的突出结构(200),以使得在地面人员沿所述延伸部轴向方向转动所述延伸部时至少能够通过所述突出结构将所述延伸部周围的部分掩埋体疏松,其中,所述突出结构的直径由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逐步地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部(1)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套接所述螺栓(IIa)的第一内腔(101),其中,所述第一内腔(101)沿拆卸部(1)的径向向内的侧壁被构造为呈与所述螺栓(IIa)的螺栓(IIa)头相匹配的内凹面,以使得沿拆卸部(1)轴向方向拧松拆卸部(1)时该内凹面至少能够拧松套接于拆卸部(1)内的螺栓(II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部(1)的第一内腔(101)沿拆卸部(1)的轴向方向的深度至少大于常规螺栓(IIa)的螺栓头的高度,以至少能够使得螺栓(IIa)的螺栓头能够完全插入该第一内腔(101)中而增大所述第一内腔(101)的侧壁与螺栓头周向外壁的接触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部(1)的第一内腔(101)内沿所述拆卸部(1)径向向内的至少一部分侧壁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内腔(101)的轴向中心线存在一定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内腔(101)在所述螺栓(IIa)套接于所述第一内腔(101)之后能够向所述螺栓(IIa)提供沿所述拆卸部(1)径向向内的夹持力和/或沿所述拆卸部(1)轴向方向的摩擦力,其中,所述夹角的取值范围为一至五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功王秋生胡敏军张小松杨超凌立静李皓王贺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