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信息计算机采集后台及职业信息匹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903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职业信息计算机采集后台及职业信息匹配系统,搭建有物联网,应用于制造业的工种职业信息采集;其包括以下部件;在应用层,企业工作机,用于采集企业招聘职业及该职业的实际操作并上传给企业计算机;学校的模拟练习设备,位置可调整的安装有用于输入对应指令的企业职业操作的基本按键、开关和/或握柄;服务器与企业计算机电连接,进行数据共享,其连接有数据库,在数据库备份有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及企业信息、职业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构紧凑且使用方便。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职业信息计算机采集后台及职业信息匹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职业信息计算机采集后台及职业信息匹配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就业岗位要求信息,对爬取来的海量招聘和就业信息进行聚类、分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分词提取关键字方法,结合学校教务系统中的学生各科成绩利用阿里云数加平台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用来优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调整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何实现通过教育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方向的个性化推荐,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工作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CN201710750020.4 一种综合的职业定位测评装置及方法; CN201910939057.0 一种青少年学习生涯与职业定位测评装置及方法可以实现一定的职业信息采集,但是,过于抽象,无法实现双向选择,无法实现择业者对行业真实情况的了解。
[0005]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国家教育数据机构应协调开采好这一宝矿,推进数据驱动的教育教学,开展基于数据的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推动相关平台建设,将教育大数据有效地融入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和区域教育服务平台,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开展示范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0006]2011年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第一次提出大数据的定义,并指出数据将会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价值。各大国际组织和美、英、日等发达国家较早认识到了大数据对教育领域的价值,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数据开放战略,并建立起各类教育数据机构和国际组织、国家级教育数据开放平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等,这些机构和教育中心对国际教育、本国教育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0007]日本高度重视教育数据对教育发展的推进作用,在《全球智库报告 2017》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类智库中位列第一。1949年日本已经成立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作为唯一公务性质的教育智库,该所主要通过收集教育信息和数据,为日本教育进行分析与预测,对日本教育进行强有力的支持,该研究所对日本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直至2018年 11月,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共发布相关项目、科研资助、报告等共达1450 项。2008年日本e

Stat项目启用,政府向公众提供包括教育在内的13个主题共5118个数据集。
[0008]英国于1993年成立高等教育统计局,截至 2017年9月,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已经与261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获得280多万学生的完整数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局在确保英国高等教育数据的精确性和连贯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0009]美国政府和各州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启动了一些列计划和相应措施,助力大数
据推动美国教育发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效。2005年,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提议建立K

12数据库,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业成就情况与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和教学改进,从而正式启动SLDS(州纵向数据系统)建设。2007年,《美国竞争法案》出台,提出了各州建立教育数据系统的12项原则,包括各系统需要强化与高等教育数据系统的联系、汇总分析学生成绩信息等。2009年,启动了“力争上游”(RTTT)项目,拨款 43.5 亿美元资助各州推进教育改革。各州则在K

12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向后拓展至高等教育和就业等数据,升级为 P

20W系统。 2010年启动“我的大数据”计划,联邦教育部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并于 2013 年启动实施“链接教育”(ConnectED)计划,从而将大数据明确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性力量。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技术办公室2012年发布的《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改进教与学:问题简介》中说明在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两个特定的教育领域方面能够通过大数据改进教育实践,并将教育数据挖掘的目标总结为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概括学习的内容特点和优化教学步骤、学习软件对不同教学法的支持、推进学习和学生的科学知识。2015年,发布《让每个学生成功法案》(ESSA),进行各州年度评估,向教育工作者、家庭、学生和社区提供信息,衡量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发展状况。2017 年5月,美国各州首席教育官员理事会(CCSSO)组织峰会,探讨了各州 P

20W数据库建设与使用经验,涉及数据隐私保护、机构和人员协作、数据质量改进、数据安全维护等议题。
[0010]美国各州SLDS包括:学生、学校和学区的身份信息;学生出生地、出生年月等人口学数据;参与特殊教育、移民教育、国家免费午餐计划等项目情况;学生入学率和出勤率、毕业率和辍学率;在校期间被停学和开除等行为数据;州或地方测试数据;参与课程学习、考试等级和获得学分情况;学生参加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AT)或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等测试数据。从隐私保护角度看,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数据属于学生通信信息;学生姓名、社会安全号、学生证号等属于个人身份信息;学生和家长的政治派别或信念、精神或心理问题、违法或自残行为、个人及家庭收入等敏感信息。
[0011]我国近年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积极探索教育方式改革、智慧教育新模式。大数据为破解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决策粗放、教育方式单调等诸多难题带来了机遇。然而,教育领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给大数据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0012]要推动建设教育文化大数据,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全国互通共享。推动形成覆盖全国、协同服务、全网互通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0013]2018年4月我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并探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0014]Ruyi Xu等在大数据提供的教育改革的机会的前提下,利用基于级联的卷积神经网络的多任务学习方法用于人脸检测、地标定位和头部姿势估计,并采用根据强度排序的CNN识别面部表情和其强度,进而分析学习者的情绪,采用大数据技术研究情感在人类学习中的作用。
[0015]Jianbo Wen等针对在大数据时代传统远程教育方法无法有效区分各个课程的权重,在高等教育中,容易忽略知识认知的学习过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混沌优化和大数据分析的混沌优化认识学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职业信息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搭建有物联网,应用于制造业的工种职业信息采集;其包括以下部件;在应用层,企业工作机,用于采集企业招聘职业及该职业的实际操作并上传给企业计算机;学校的模拟练习设备(1),位置可调整的安装有用于输入对应指令的企业职业操作的基本按键、开关和/或握柄;服务器与企业计算机电连接,进行数据共享,其连接有数据库,在数据库备份有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及企业信息、职业信息;在网络层,通过互联网、有线或无线通信网实现校企连接;在感知层,根据企业职业工作环境,布置有采样设备(6);采样设备(6)包括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传感器包括噪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采集直线位移的光栅、采集摆动的角度传感器、采集转速的霍尔传感器和/或粉尘浓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工况环境或指令动作;摄像头,用于收集该职业日常工作场景片段;三维扫描仪,用于采集处理物品的外形;采集开关,用于收集电路通断;本系统架构有:职业管理员,设为学校教务处的学校计算机端(7),其管理职业信息并录入职业者信息及企业信息;设置企业与择业者权限;服务器搭载有职业信息程序,其包括择业者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工作环境信息;同事关系信息;企业文化信息;技能信息,择业者模拟操作信息;择业者,设为学生,通过获取权限并登入账号,浏览职业截面了解职业与企业信息;择业者在模拟练习设备上进行练习模拟操作,模拟操作输入端电连接有服务器并上传到学校端与企业端,以供教师与企业参考;企业端口,设为人事部,通过浏览学校推送学生信息,确定在该学校的招聘计划及学生;在企业,企业工作机包括企业工作设备(5);企业工作机包括企业计算机端(8),安装有企业端口;在学校,模拟练习设备(1)上设置有模拟输入端(2)、教学端显示屏(3)及模拟端计算机(4);模拟端计算机(4)采集模拟输入端(2)输入信息并在教学端显示屏(3)分屏显示企业工作设备(5)工作视频及模拟输入端(2)预制对应指令;模拟输入端(2)的不同输入模块对应不同预设指令;学校计算机端(7)与企业计算机端(8)传递信息;学校计算机端(7)交互模拟端计算机(4);企业工作设备(5)上传数据给企业计算机端(8)。2.一种职业信息计算机采集后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学校的模拟练习设备(1)上设置的模拟输入端(2);模拟输入端(2)为若干,分别对应对口企业的不同设备的操作指令;其包括接收动力旋转的输入端旋转盘(9);输入端旋转盘(9)同轴连接有带有镂空的输入端旋转架(10)的一端,在输入端旋转架(10)另一端外侧设置有数据输入组件(11),用于连接模拟端计算机(4),以输入对应指令信息;输入端旋转架(10)为中空的正多边形棱柱,其每个外侧壁上有输入端定位部(12),用于放置对应的带有数据输出接头(24)的人工数据操作板(23);在输入端定位部(12)一端具有根部卡位槽(15),根部卡位槽(15)进口上顶部为斜面;
在根部卡位槽(15)进口处设置有根部工艺加宽凹槽(13),在根部工艺加宽凹槽(13)远离根部卡位槽(15)一侧设置有根部导向斜面(14),在根部卡位槽(15)中活动设置有根部外顶弹簧L板(16),在输入端定位部(12)两侧壁上设置有侧C型弹簧片(17),在输入端定位部(12)远离根部卡位槽(15)一侧设置有定位沟槽(18),在定位沟槽(18)上设置有数据接头通道(20)及取件工艺槽(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职业信息计算机采集后台,其特征在于:数据输入组件(11)包括载有数据交换接头(22)的数据接收移动座(21);数据接头通道(20),用于放置数据输出接头(24);取件工艺槽(19),其底部低于定位沟槽(18)底面,以便手指进入,平推人工数据操作板(23);人工数据操作板(23)根据不同的设备设置不同的按钮、开关和/或键盘,并在模拟端计算机(4)中设置有对应的程序指令。4.一种职业信息计算机采集后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企业布置的采样设备(6),其包括设置在采样设备(6)上方的采样尾座架(25),采样尾座架(25)两侧对称设置有采样固定折向翼板(26),在采样固定折向翼板(26)悬臂端铰接有采样牵拉侧杆(27),在采样尾座架(25)中部铰接有采样中心牵拉杆(28)的根部,在采样中心牵拉杆(28)端部设置有采样中心移动板(29)的背面;在采样牵拉侧杆(27)的悬臂端在采样第一翼板(30)的背面槽中滑动;采样第一翼板(30)侧部铰接采样中心移动板(29);采样牵拉侧杆(27)带动采样第一翼板(30)侧向摆动;在采样第一翼板(30)侧端部设置有采样第二边C型罩(31),在采样第二边C型罩(31)或采样第一翼板(30)背面设置有采样后固定吸座(32),用于与设置在采样设备(6)上方机架电磁吸合;在采样第一翼板(30)及采样第二边C型罩(31)边缘处设置有采样防尘兼容绒毛(33);采样中心牵拉杆(28)与采样牵拉侧杆(27)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金张平程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青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