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880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有外壳、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安装在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置有导电端子组,所述导电端子组,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前端为往回弯折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首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可实现正反两面的导电功能,能够简化电连接器的结构与制造工艺、减少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其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电端子组中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的前端分别置于正面和反面,正反两面任意插接都可以实现一定的顺序和时序接触的功能;最后,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使用和推广。便于使用和推广。便于使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的内部导电端子组需要具有正反两面的导电功能。现有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都是正面设置一组导电端子塑胶注塑成型一绝缘体,反面一组导电端子塑胶注塑成型一绝缘体,然后正反两组导电端子合起来,中间置入一金属接地片,再一起放入模具型腔注塑成型得到一正反两面均有导电面的本体,再用一PCB板正反两面放置相互导通的焊盘焊接正反两面的导电端子,以实现正反两面端子的相互导通。上述方式的电连接器内部导电端子结构复杂、使用材料多,具有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缺点。
[0003]同时,上述电连接器的制作工艺在冲压之后,需要多次注塑成型和焊接,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且制作的不良品较多、产品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简化电连接器的结构与制造工艺、减少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正反两面任意插接都可以实现一定的顺序和时序接触的功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外壳、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安装在外壳内。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置有导电端子组,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前端为往回弯折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当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导电端子的前端设置往后折弯的结构,使第一导电端子的正反两面均具有导电功能,无需在正反两面均设置导电端子就能实现正反两面的导电功能,结构与制作工艺均能简化、且能够节省原料。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有端子本体、回折部,所述端子本体与回折部的连接处呈U形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组还包括有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并排排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在两侧,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设置在中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的前端均为垂直方向的圆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圆弧形结构与第三导电端子的圆弧形结构朝向相反。通过以上设置,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的前端分别置于正面和反面,以达到正反两面任意插接都可以以一定的顺序和时序接触的功能。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导电端子固定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板上设置有导电端子安装位,所述导电端子组固定在导电端子安装位上,且所述导电端子组与
导电端子固定板注塑成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本体与回折部上均设置有凸台,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位上还设置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台卡接在凹槽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的末端均设置有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上连接有焊盘,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还设置有PCB板,所述焊盘焊接在PCB板,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均通过焊盘连接在PCB板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还设置有中夹片,所述中夹片层叠在导电端子固定板的上方。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主体、中夹片、导电端子组、导电端子固定板注塑成型。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PCB板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卡接在限位槽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主体与PCB板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上下相对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之间形成导向槽,所述PCB板与连接器主体的接触端设置在导向槽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两侧还设置有卡槽,所述PCB板的两侧卡接在卡槽内。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导电端子组的制备:利用高速冷冲压工艺,制作具有双面导电功能的导电端子组;
[0021]S2:一次注塑成型:对S1中导电端子组进行第一次模内注塑成型;
[0022]S3:二次注塑成型:将S2一次注塑成型的半成品放入中夹片,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
[0023]S4:测试:对S3中二次注塑成型的产品进行去废料带、测试并对不良品进行修复;
[0024]S5:装外壳;
[0025]S6:装PCB板。
[0026]进一步地,所述S1中高速冷冲压工艺包括有冲孔导料、裁切、折弯、整型等工艺步骤完成,冲床生产速度依不同机型和条件下,所用材料包括有为高导电的铜合金,冲压速度为320

480次/分。
[0027]进一步地,所述S2中一次注塑成型前对导电端子组进行电镀处理,以增强导电性能,防止腐蚀氧化,增强锡可焊接性能,将经电镀处理的导电端子组放入塑胶模具内进行第一次注塑成型。所述一次注塑成型的模具采用一模多穴双排料进行,模具内设置前后两排,每排设置8

24个穴,并采用自动送料方式与自动收料方式,注塑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的高品质工程塑胶,注塑成型温度为330℃以上,成型注塑周期不小于10秒,注塑设置包括但不限于立式或卧式塑胶成型注塑机,可以实现高效无人化生产作业。
[0028]进一步地,所述S3中将S2中的一次注塑成型的半成品放入中夹片钣金件,一起放入另一塑胶模具型腔内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二次注塑成型的模具结构、材料注塑机型号、成型温度均与一次注塑成型相同,二次注塑的成型注塑周期为12秒,实现二次成型的塑胶与一次成型的塑胶完全熔合为一个整体。
[0029]进一步地,所述S4中测试包括但不限于电路导通测试、短路测试、耐高压测试、用影像识别检测系统(CCD)进行正反面导电端子接触面外观检测,以及对端子焊脚部分进行共面度检测,并对测试不良部份进行修复。
[0030]进一步地,所述S4中测试与S5中装外壳均采用自动化组装设备完成。具体步骤依次为:二次成型产品送料,去除中夹片废料带,前CCD检测检测导电端子导电面是否有杂物,导通、短路、断路、耐压测试,装配外壳,外壳推到位,去除端子废料带,CCD检测焊锡脚平整度,产品包装。能够实现无人化自动生产作业,生产速度大于3000个/小时。
[0031]进一步地,所述S3中二次注塑成型会形成连接器主体,并在连接器主体内形成引导槽和限位槽,所述S6中将PCB板二次模内成型形成的引导槽和限位槽内;所述S5中的外壳的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S6中将PCB板卡入外壳两侧的卡槽内,并通过焊接将外壳、导电端子组等紧紧连接在PCB板上。
[0032]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
[0033]首先,本专利技术的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中设置有具有往回弯折结构的导电端子,可实现正反两面的导电功能,能够简化电连接器的结构与制造工艺、减少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0034]其次,本专利技术的导电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外壳、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安装在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置有导电端子组,所述导电端子组,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前端为往回弯折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有端子本体、回折部,所述端子本体与回折部的连接处呈U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导电端子组还包括有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并排排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在两侧,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设置在中间;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的前端均为垂直方向的圆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圆弧形结构与第三导电端子的圆弧形结构朝向相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导电端子固定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板上设置有导电端子安装位,所述导电端子组固定在导电端子安装位上,且所述导电端子组与导电端子固定板注塑成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端子本体与回折部上均设置有凸台,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位上还设置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台卡接在凹槽内。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进潘成禄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博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