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54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主要涉及储能电站领域。本链接结构能够将储能电池间的连接线头进行保护,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线头磨损老化,造成线头漏电的风险,进而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本申请包括:电池连接组件、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上的连接孔口;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可移动安装有所述连接杆,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设置槽口,所述槽口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口,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内部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安装在所述连接杆内部,所述连接孔口内部一端安装有通电垫片,所述通电垫片与所述连接线缆电性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储能电站领域,具体是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电动汽车使用的是清洁的电能,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但电池中的电在用完之后,需要及时进行补充,以避免车辆抛锚的风险,因而人们对于车辆的充电需求日益增长。
[0003]目前现阶段大部分电动汽车的充电,都是需要使用专门的充电桩进行充电处理,为了避免用电高峰期电动汽车的充电对电网造成较大的压力,现在较大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都配备了专属的储能电站。储能电站内部具有大量的储备电池作为最基础的储能单元,但目前对于储电站中储备电池间的连接主要还是采用导线接头的连接方式,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连接部位长时间暴露在外,若是由于接线处磨损老化,极易发生各种不可预估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它能够将储能电池间的连接线头进行保护,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线头磨损老化,造成线头漏电的风险,进而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包括:电池连接组件、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上的连接孔口;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可移动安装有所述连接杆,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设置槽口,所述槽口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口,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内部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安装在所述连接杆内部,所述连接孔口内部一端安装有通电垫片,所述通电垫片与所述连接线缆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孔口用于连接储备电池,配合所述通电垫片,用于将所述储备电池中的电能传导到所述连接线缆中,所述连接线缆用于将所述储备电池中的电能向外传导。
[0006]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包含有第一电池连接件、第二电池连接件、第三电池连接件以及第四电池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池连接件和所述第四电池连接件中设置有预设距离的第一孔口,所述第二电池连接件和第三电池连接件中设置有贯穿的第二孔口。
[0007]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的孔口尺寸均设置为预设尺寸。
[0008]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内安装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可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池连接件中,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可移动安装在所述第四电池连接件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
[0009]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孔口内部设置
有卡位装置,所述连接杆两端设置在所述卡位装置中,所述卡位装置用于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卡接在所述第一电池连接件和所述第四电池连接件中。
[0010]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内部设置有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杆内部放置有所述连接线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孔口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对应于所述连接孔口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0011]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通电垫片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接杆内部的连接线缆电性连接。
[0012]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电池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连接孔口,所述连接孔口等间距设置,所述连接孔口的孔口尺寸设置为预设数值。
[0013]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连接孔口与所述储备电池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
[0014]本技术如上述的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通电垫片与所述连接线缆的连接涂抹有绝缘密封胶,所述绝缘密封胶用于防止所述连接线缆的电能向外漏出。
[0015]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设置有电池连接组件、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上的连接孔口,其中,电池连接组件中可移动安装有连接杆,电池连接组件中设置槽口,槽口上设置有连接孔口,电池连接组件内部设置有连接线缆,连接线缆安装在连接杆内部,连接孔口内部一端安装有通电垫片,通电垫片与连接线缆电性连接;通过上述可知,连接孔口用于连接储备电池,配合通电垫片,用于将储备电池中的电能传导到连接线缆中,连接线缆用于将储备电池中的电能向外传导;
[0017]其中,储备电池与连接孔口连接,可将储备电池与连接线缆的连接处设置在电池连接组件中,不会暴露在外,能够有效的避免连接线头的磨损老化,造成线头漏电的风险,进而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是本技术中电池连接组件连接示意图;
[0019]附图2是本技术中电池连接组件分开示意图;
[0020]附图3是本技术中电池连接组件分开另一示意图;
[0021]附图4是本技术中电池连接组件与储备电池连接示意图;
[0022]附图5是本技术中电池连接件内部连接示意图;
[0023]附图中所示标号:1、第一电池连接件;11、连接孔口;12、槽口;2、第二电池连接件;3、第三电池连接件;4、第四电池连接件;5、连接杆;6、连接线缆;7、通电垫片;8、储备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
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包括:电池连接组件、连接杆5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上的连接孔口11;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可移动安装有所述连接杆5,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设置槽口12,所述槽口12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口11,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内部设置有连接线缆6,所述连接线缆6安装在所述连接杆5内部,所述连接孔口11内部一端安装有通电垫片7,所述通电垫片7与所述连接线缆6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孔口11用于连接储备电池8,配合所述通电垫片7,用于将所述储备电池8中的电能传导到所述连接线缆6中,所述连接线缆6用于将所述储备电池8中的电能向外传导。
[002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线头磨损老化,造成线头漏电,会产生不可预估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在该结构中主要包含有电池连接组件、连接杆5以及设置在该电池连接组件上的连接孔口1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电池连接组件中安装有连接杆5,通过连接杆5的作用可使得电池连接组件之间在连接杆5上进行移动,更具体的为,电池连接组件中包含有预设数量的电池连接件,主要是电池连接件在连接杆5上进行移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不对电池连接组件中包含的电池连接件的数量做具体限定,由于电池连接件可在连接杆5上进行来回移动,进而在面对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连接组件、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上的连接孔口;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可移动安装有所述连接杆,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设置槽口,所述槽口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口,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内部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安装在所述连接杆内部,所述连接孔口内部一端安装有通电垫片,所述通电垫片与所述连接线缆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孔口用于连接储备电池,配合所述通电垫片,用于将所述储备电池中的电能传导到所述连接线缆中,所述连接线缆用于将所述储备电池中的电能向外传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组件中包含有第一电池连接件、第二电池连接件、第三电池连接件以及第四电池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池连接件和所述第四电池连接件中设置有预设距离的第一孔口,所述第二电池连接件和第三电池连接件中设置有贯穿的第二孔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的孔口尺寸均设置为预设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电站电池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内安装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可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池连接件中,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可移动安装在所述第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震孙春发张占曙陈淑敏张东远李栋吕圣坤郑佳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