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气流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190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流的调节装置(10),特别是用于使用在车辆座椅中,所述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流产生器(18),所述流产生器设置用于产生空气流;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为了吸入待调温的空气而流体引导地与流产生器(18)的流入口连接;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为了吹出被调温的空气而流体引导地与流产生器(18)的流出口连接;和调温装置(20),所述调温装置设置用于将通过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吸入的空气在通过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吹出之前调温,其中,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特别是直接地并排地布置。个空气排出口(24)特别是直接地并排地布置。个空气排出口(24)特别是直接地并排地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空气流的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流的调节装置,其特别是用于使用在车辆座椅中,所述调节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流产生器,所述流产生器设置用于产生空气流;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为了吸入待调温的空气而流体引导地与流产生器的流入口连接;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为了吹出被调温的空气而流体引导地与流产生器的流出口连接;和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设置用于将通过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吸入的空气在通过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吹出之前调温。
[0002]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支撑装置,其具有:优选地装有软垫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具有用于使用者的背部和/或后头部的支撑面;和用于将空气流吸入、调温和吹出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布置在支撑体内部。
[0003]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其具有优选地装有软垫的臀部接收体,所述臀部接收体提供用于使用者的座面;和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背部和/或头部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4]这种类型的调节装置例如用于加热或预热或者用于冷却空气流,所述调节装置则朝向人的方向吹出。通过被调节的空气流应该引起人的舒适的温度感受。
[0005]当相应的调节装置与车辆座椅组合地使用时,则通过被调温的空气流应该实现增大在车辆座椅的附近区域中的气温舒适度。相应的调节装置可以例如用于朝向座椅使用者的颈部区域的方向吹出被调温的空气流。特别是在敞篷轿车中,这确保显著地增大舒适性。
[0006]在现有技术中公知了构造为颈部加热器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从周围环境吸入冷空气,其中,然后冷空气通过调节装置从环境温度被加热到期望的目标温度。由此由调节装置的调温装置调温的空气不经过被吸入的冷空气流在到达使用者之前又被冷却,公知的调节装置的空气进入口通常这样远离空气排出口布置,以使得避免被吸入的空气流和被吹出的空气流之间的热交换。
[0007]公知的调节装置由于费事的空气引导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的部件数量。此外,被吹出的被调温的空气的有效调温面积或有效调温区域是相对小的,因为在公知的调节装置中空气流以相对小的流动横截面被吹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改善相应的调节装置的有效性,而在此不增大装置复杂性和/或不增大需要的部件数量。
[0009]该任务通过前述类型的调节装置来解决,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的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并排地、特别是直接地并排地布置。
[0010]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的所述布置能够通过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吸入预调温的空气,其中,预调温的空气首先通过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被吹出。以所述方式导致再次利用或多次利用被调温的空气,从而实现热量回收利用。这能够更高效地
并且更快地对空气调温,因为通过调节装置实现的温度改变被减少。对对具有环境温度的环境空气的调温与对已经预调温的空气的调温相比需要更高的能量利用和更长的调温时间。所述调温可以在此涉及对在调节装置内部的空气的加热或预热或者冷却。此外,通过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布置附加地导致流出角度的扩展或扩张,因为在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涡流效应导致被吹出的被调温的空气流的朝向外偏转。由此也增大调节装置的有效的调温区域。
[0011]至流产生器的空气输入和/或从流产生器的空气排出可以例如通过空气引导通道进行。替换地或附加地,至流产生器的空气输入和/或从流产生器的空气排出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围绕调节装置的本体的结构实现。调温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加热元件。调温装置特别是包括一个或多个PTC加热元件、一个或多个电加热箔、一个或多个电阻加热丝和/或一个或多个红外辐射器。一个或多个加热箔可以印刷的能导电的加热箔。电阻加热丝可以是线性的或螺旋形的电阻加热丝。替换地或附加地,调温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热电装置。一个或多个热电装置可以构造为帕尔贴元件。流产生器可以构造为通风机。流产生器特别是构造为径向通风机。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具有特别是一体的空气引导体,所述空气引导体包括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优选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位于共同的空气通流平面中。优选地,空气引导体设置用于置入到车辆座椅的支撑装置、例如车辆座椅的头靠或靠背中,或者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在空气引导体上可以布置边板,所述边板围绕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边板可以与空气引导体连接。例如边板固定在空气引导体上。替换地,空气引导体和边板可以是一体的本体的集成的组件。空气引导体和/或边板优选地由塑料构造。空气引导体和/或边板可以例如是塑料注射成型件。
[0013]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另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构成共同的空气通过开口。共同的空气通过开口由此是组合的空气进入口和空气排出口。通过共同的空气通过开口避免,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和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彼此独立地构造,由此存在高的装置复杂性并且需要多的部件数量。共同的空气通过开口由此导致结构简单的、紧凑的并且轻便的调节装置。由此可以实现节省重量并且节省结构空间。
[001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另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与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直接地衔接的进入流动区域独立于排出流动区域延伸,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与所述排出流动区域直接地衔接。通过将进入流动区域和排出流动区域分隔开避免在调节装置内部在待调温的空气流和被调温的空气流之间的流体交换。相应的流体交换仅仅在调节装置外部进行,该流体交换也伴随着在待调温的空气流和被调温的空气流之间的热交换,从而通过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吸入的空气已经被预调温。通过进入流动区域与排出流动区域分隔开此外导致减小或避免在调节装置内部在待调温的空气流和被调温的空气流之间的热交换。
[001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的一个进一步方案中,排出流动区域具有在被调温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增大的自由流动横截面。排出流动区域可以例如漏斗形地或截锥体形地构造。通过排出流动区域的增大的自由流动横截面增大在调节装置外部的有效调温区域,因为被调温的空气流在离开调节装置之后通过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侧向加强地扩散。由此可
以例如实现对座椅使用者的颈部区域全面地调温。被吹出的空气流的扩展此外导致提高的温度均匀性,所述提高的温度均匀性由座椅使用者感觉为舒适性提高。
[0016]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另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出流动区域由侧壁面限界,其中,两个对置的壁面在被调温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远离彼此延伸并且相对彼此以扩展角度布置。扩展角度可以例如处于0度和60度之间、特别是0度和15度之间的角度范围。通过两个对置的壁面在被调温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远离彼此延伸,实现被吹出的被调温的空气的扩展,从而由被调温的空气流流过的区域在调节装置外部显著地被增大。
[0017]在一个进一步方案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空气流的调节装置(10),其特别是用于使用在车辆座椅中,所述调节装置具有:

至少一个流产生器(18),所述流产生器设置用于产生空气流;

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a,22b),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为了吸入待调温的空气而流体引导地与所述流产生器(18)的流入口连接;

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为了吹出被调温的空气而流体引导地与所述流产生器(18)的流出口连接;和

调温装置(20),所述调温装置设置用于将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吸入的空气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吹出之前调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和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特别是直接地并排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设置特别是一体的空气引导体(14),所述空气引导体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和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和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构成共同的空气通过开口。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直接地衔接的进入流动区域(26,26a,26b)独立于排出流动区域(28)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与所述排出流动区域直接地衔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流动区域(28)具有在被调温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增大的自由流动横截面。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流动区域(28)由侧壁面(30a,30b)限界,其中,两个对置的壁面(30a,30b)在被调温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中远离彼此延伸并且相对彼此以扩展角度(α)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两个进入流动区域(26,26a,26b),其中,所述排出流动区域(28)布置在所述两个进入流动区域(26,26a,26b)之间。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设置引导格栅体(31),所述引导格栅体具有多个空气引导元件,所述空气引导元件构成格栅结构并且设置用于影响所述空气流在所述空气引导体(14)内部的流动方向和/或所述空气流从所述空气引导体(14)出去的流动方向。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格栅体(31)布置在所述排出流动区域(28)中和/或布置在所述进入流动区域(26,26a,26b)中并且优选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24)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进入口(22,22a,22b)的附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