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816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所述隧道包括上拱形截面的拱形部和由底部的基底混凝土制成的底板部,拱形部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分为两层结构,包括防水片层和无纺土工布层,防水片层靠近二次衬砌一侧设置;防水层的底部经多次折弯后形成中部具有容纳空间的导水管,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截面呈方形的滤网,所述滤网内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防水片折叠呈导水管形状来抑制角落处的漏水,考虑到防水片自身的弹性,一方面,在导水管的容纳空间内设置滤网,另一方面,进而在滤网内设置支撑件,以保持防水片折叠后形成的导水管形状。折叠后形成的导水管形状。折叠后形成的导水管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防排水工程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保证隧道正常运行的前提。目前,隧道防排水通常以混凝土结构的自防为主,在迎水面加柔性防水层,加强疏导管路建立起防水体系,但在隧道的拱门部分和底板部分之间的角落部分,由于泉水引起的水压过大,容易发生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在隧道的拱门部分和底板部分之间的角落部分,由于泉水引起的水压过大,容易发生漏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通过将防水片折叠成导水管形状来抑制漏水。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所述隧道包括上拱形截面的拱形部和由底部的基底混凝土制成的底板部,所述拱形部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所述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水层;
[0006]所述防水层分为两层结构,包括防水片层和无纺土工布层,所述防水片层靠近二次衬砌一侧设置;
[0007]防水层的底部经多次折弯后形成中部具有容纳空间的导水管,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截面呈方形的滤网,所述滤网内设置有多个支撑件;
[0008]所述导水管包括侧部、底部和后部,导水管的侧部依次覆盖滤网的上表面和左侧面,导水管的底部铺设在滤网的下表面,导水管的后部夹在滤网的右侧面和初期支护之间;
[0009]导水管的底部和后部为双重折叠,防水层的末端从导水管的底部沿着隧道的底板部延伸至隧道内侧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板部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孔板制成,多个支撑件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件的截面呈“王”字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滤网沿隧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滤网内部中空的容纳空间形成水流通道到并接入有引水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引水管通入至排水渠,引水管管和排水渠均埋设在隧道的底板部中,且引水管的排水坡度坡率不小于3%。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通过将防水片折叠呈导水管形状来抑制角落处的漏水,考虑到防水片自身的弹性,一方面,在导水管的容纳空间内设置滤网,另一方面,进而在滤网内设置支撑件,这样一来,以保持防水片折叠后形成的导水管形状,避免钉上钉子出现孔导致漏水,施
工合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中支撑件的示意图。
[0018]附图中标号为:
[0019]1为初期支护,2为二次衬砌,3为防水层,301为防水片层,302为无纺土工布层,4为导水管,401为侧部,402为底部,403为后部,5为滤网,6为支撑件,7为紧固件,8为引水管,9为排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图3所示,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所述隧道包括上拱形截面的拱形部和由底部的基底混凝土制成的底板部,所述拱形部包括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2,所述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3;
[0022]所述防水层3分为两层结构,包括防水片层301和无纺土工布层302,所述防水片层301靠近二次衬砌2一侧设置;
[0023]防水层3的底部经多次折弯后形成中部具有容纳空间的导水管4,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截面呈方形的滤网5,所述滤网5内设置有多个支撑件6;
[0024]所述导水管4包括侧部401、底部402和后部403,导水管4的侧部401依次覆盖滤网5的上表面和左侧面,导水管4的底部402铺设在滤网5的下表面,导水管4的后部403夹在滤网5的右侧面和初期支护1之间;
[0025]导水管4的底部402和后部403为双重折叠,防水层3的末端从导水管4的底部402沿着隧道的底板部延伸至隧道内侧并通过紧固件7固定在底板部上。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6为孔板制成,多个支撑件6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件6的截面呈“王”字形,起到了支撑作用;通过孔板制成的支撑件6具有的透水性,滤网5的整个内部的中空区域形成通水空间,保证了排水效果。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网5沿隧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滤网5内部中空的容纳空间形成水流通道到并接入有引水管8。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管8通入至排水渠9,引水管8管和排水渠9均埋设在隧道的底板部中,且引水管8的排水坡度坡率不小于3%。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管8亦可接入至隧道的侧水沟,在此不再赘述;另外,紧固件7为混凝土钉。
[0030]施工时,防水层3沿着隧道的拱形部内周表面拉伸,滤网5安装在隧道的拱门部分和底板部分之间的角落部分;在防水层3的拉伸施工时,请再次参阅图2,防水层3的下端部分覆盖在滤网5的前表面经左侧面和下表面旋转至右侧面,并且在滤网5的右侧面上折回并延伸至隧道的底板部分,从而将防水层3折叠成导水管4形状,此时,防水层3的端部通过混凝土钉固定,之后,浇筑二次衬砌2的混凝土,施工后的防水层3和滤网5夹在初期支护1和二
次衬砌2之间,并通过支撑件6的共同作用可靠地保持导水管4形状;在供应后的隧道中,泉水流过防水层3中的无纺土工布层302并引入隧道的底部402,再经由滤网5形成的水流通道被引导到引水管8中最终汇入排水渠9。
[0031]本技术的重点在于,在隧道的拱形部和底板部分之间的角落部分中,由泉水引起的水压增加,通过将防水片保持为导水管4形状形成在角落部分,并且滤网5容纳在导水管4中,泉水可以透过导水管4排水至引水管8,可以抑制来自角落部分的漏水。
[0032]以上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衬砌的防水排水结构,所述隧道包括上拱形截面的拱形部和由底部的基底混凝土制成的底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部包括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2),所述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分为两层结构,包括防水片层(301)和无纺土工布层(302),所述防水片层(301)靠近二次衬砌(2)一侧设置;防水层(3)的底部经多次折弯后形成中部具有容纳空间的导水管(4),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截面呈方形的滤网(5),所述滤网(5)内设置有多个支撑件(6);所述导水管(4)包括侧部(401)、底部(402)和后部(403),导水管(4)的侧部(401)依次覆盖滤网(5)的上表面和左侧面,导水管(4)的底部(402)铺设在滤网(5)的下表面,导水管(4)的后部(403)夹在滤网(5)的右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军王遵义王中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